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被疏散者行为的模糊建模与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3 08:23

  本文选题:应急疏散 + 模糊推理 ; 参考:《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08期


【摘要】:为提高应急疏散效率,根据疏散场景下人员疏散行为的特点,应用模糊推理知识以及Agent技术,并考虑到人员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利用智能体建模仿真平台Anylogic建立人员疏散模型。最后,通过对北京建筑大学某5层教学楼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直观展示人员个体的疏散行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推理决策的人员疏散仿真模型计算结果为整体疏散用时262 s,仅次于完全理想化状态下的整体疏散用时(250 s),接近真实的疏散过程,能有效模拟个体在疏散过程中的行为。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evac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acuation behavior in evacuation scene, fuzzy reasoning knowledge and Agent technology were applied, and the differences of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 level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evac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agent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platform Anylogic. Finally, by building a model and simulating a five-story teaching building of Beiji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the evacuation behavior of individual is displayed intui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 of the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fuzzy reasoning is 262s for the whole evacuation, which is only next to the total evacuation time in the ideal state (250 s-1), which is close to the real evacuation process. It can effectively simulate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during evacu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051201515)
【分类号】:X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淼;韩端锋;于洋;薛彦卓;肖蕾;;基于Agent的舰船人员疏散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3年04期

2 穆娜娜;肖国清;何理;史聪灵;胥旋;;地铁人员疏散心理行为调查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06期

3 刘涛;严晓龙;汤永川;;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人员疏散模型[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年05期

4 廖守亿;陆宏伟;陈坚;戴金海;;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概念化框架[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S2期

5 杨立兵;王亮;陈建宏;熊立春;;企业火灾疏散人员行为及心理特征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6 曹耘;;大型商场人员疏散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树平;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娟荣;地铁火灾人员疏散的行为研究及危险性分析[D];广州大学;2006年

2 李晓萌;人员疏散行为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田雨加;突发事件下的人群疏散行为分析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穆娜娜;地铁车站人员疏散能力及其仿真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征;徐鸣;温佛德;;基于蚁群算法的火灾人群疏散仿真[J];安防科技;2010年03期

2 田娟荣;周孝清;郑志敏;;地铁人员疏散特征的调查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01期

3 周立新;陈锐;张莉;;地铁火灾乘客疏散的仿真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年06期

4 王亚康;郭晶;江汀;柴新代;;基于Agent的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09期

5 于洋;韩端锋;华佳;肖蕾;薛彦卓;;舰船人员疏散模拟训练方法研究[J];船舶;2012年06期

6 赵翠;袁树杰;丁蕴蕾;;影响图书馆火灾疏散效率的因素调查分析[J];安全;2013年03期

7 牟萌;;对超高层建筑防灭火对策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09期

8 李孟洁;;火车站旅客疏散行为统计分析及应用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陈霞;戴广龙;刘盼;;高校火灾时人员疏散行为调查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4期

10 吴欢;吴曼;王安生;刘广鹏;孙睿韬;吴祥;;高校食堂学生安全疏散行为研究[J];安全;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彭华;李引擎;孙旋;张靖岩;;疏散过程中的路径规划与多出口选择[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希光;;从智利矿难想到高层建筑设立避难间的可行性[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孔维伟;刘栋栋;赵东拂;;地铁换乘站人员安全疏散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吴秀敏;唐志伟;张辉;;基于火灾监控视频的人员疏散行为统计分析[A];2013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Sen Peng;Xiaofeng Lian;Xiaoyi Wang;Jiping Xu;;Research o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ection Optimization Based on Multi-agent Model[A];201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贵红;固体废物综合管理系统演化与调控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宗欣露;多目标人车混合时空疏散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周俊;城市火灾消防规划支持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阎卫东;建筑物火灾时人员行为规律及疏散时间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5 曾钦志;基于Multi-Agent的林产品配送中心建模与仿真[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何大治;建筑火灾疏散三维仿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范珉;公共建筑突发集群事件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栗继祖;矿山安全行为控制集成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剑冬;基于Agent的产业集群企业竞争模型与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颖;多民族地区城市避灾绿地规划建设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谋标;面向舰船的人员疏散微观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江nInI;基于VR技术的学生群体紧急疏散模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丹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疏散能力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赵晔;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安全疏散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婷;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点线优化的运营组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陆宽;大型客运站智能化客流疏散应急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志强;公路隧道火灾数值模拟及人员逃生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李俊;行人交通疏散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郭锦景;大型铁路客运枢纽公共交通安全触点辨识及综合保障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刘海林;铁路特长隧道火灾人员疏散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雷;程远平;王婕;高宇飞;刘静;;对学校教学楼疏散人数及疏散速度的调查研究[J];安全;2006年01期

2 孔维伟;刘栋栋;;北京复兴门地铁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芮立群;地铁的火灾疏散和防排烟[J];城市公用事业;1997年01期

4 张培红,陈宝智;火灾时人员疏散的行为规律[J];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张培红,陈宝智,卢兆明;人员应急疏散行动开始前的决策行为[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张培红;尚融雪;姜泽民;刘乙宏;;大型商场人员疏散行为的调查和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温丽敏,陈全,陈宝智;火灾中群集疏散的设计方法及计算机仿真[J];东北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8 温丽敏,陈宝智,陈全;人在火灾中避难行为的专家系统[J];东北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9 胡明伟;;行人交通模型与微观仿真[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9年03期

10 龙小梅,陈龙珠,李静;对我国近期3起特大火灾事故的综述与评论[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敏;李慧洋;孙向红;傅小兰;;应急疏散中不同人群的行为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树平;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2 阎卫东;建筑物火灾时人员行为规律及疏散时间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3 马骏驰;火灾中人群疏散的仿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曹守华;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交通特性分析及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代伟;群集应急疏散影响因素及时间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伟;地铁车站应急疏散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徐高;人群疏散的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马莉莉;建筑消防过程中人员安全疏散问题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田娟荣;地铁火灾人员疏散的行为研究及危险性分析[D];广州大学;2006年

5 王驰;某地铁站火灾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何彩红;火灾时地下商场人员紧急疏散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莉;基于地铁火灾仿真的人员疏散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刘文婷;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紧急疏散能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李艳华;地下商场人员疏散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年

10 杨立兵;公共场所应急疏散系统及模拟仿真[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阳,李艳,朱学峰,刘焕彬;基于模型的模糊推理及其在制浆蒸煮软测量中的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0年05期

2 阎鹏;王宏;张运杰;;基于多值蕴含的二型模糊推理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曾黄麟,姚毅,田安华;利用神经模糊系统从数据中挖掘模糊逻辑[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黄世栋;;咨询型专家系统中的模糊推理[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5 宫赤坤,华泽钊,贺运红;无辨识自适应算法与模糊推理的组合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张相胜;苏青;潘丰;;基于LS-SVM模糊推理的发酵过程流加控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2年09期

7 叶彦斐;王柏林;张勇气;张晓军;;基于模糊推理的原油快评自动预处理系统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4年02期

8 秦钟;柴政强;;基于模糊推理的白酒专家调味系统[J];酿酒科技;2006年06期

9 黄烨;郑世杰;;基于模糊推理的复合材料柔性梁损伤识别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4期

10 李福军,梁静国;基于加权模糊推理的损害油层改善措施方案优选[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重国;张志明;汪培庄;;模糊关系的一般表达式及模糊推理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2 黄丽;李中夫;;基于三/算法的多规则模糊推理[A];模糊集理论与模糊应用专辑——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0年

3 郭方芳;陈图云;;模糊推理渠道及链、网的确定度[A];模糊集理论与模糊应用专辑——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0年

4 孟丹;陈图云;;模糊推理的三Ⅰ原则贴近算法[A];模糊集理论与模糊应用专辑——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0年

5 罗文标;扬纶标;高英仪;;作用关系理论与模糊推理[A];模糊集理论与模糊应用专辑——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0年

6 王国俊;;模糊推理的全蕴涵三Ⅰ算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阎鹏;王宏;张运杰;;基于多值蕴含的二型模糊推理模型[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闫建平;;模糊推理插值器[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索雪松;索雪峰;李阳;张曙光;;漏水声波数据可信度的模糊推理过程[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戚方丽;那日萨;崔雪莲;;基于在线评论的品牌再购意向模糊推理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兆明;传热学反问题模糊推理方法的继续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2 徐蔚鸿;模糊智能系统中模糊推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永利;基于加权模糊规则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D];河北大学;2005年

2 徐少卿;基于多重模糊推理模型的插值推理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袁和军;模糊推理的形式化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高小军;模糊推理的新算法及基于模糊小波网络的自适应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5 赵力;模糊推理的三Ⅰ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继坤;基于模糊推理的属性值推断[D];河北大学;2008年

7 戚方丽;网络顾客品牌重购与再惠顾意向模糊推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8 吴恒洋;模糊推理的数学结构及其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戴松松;模糊推理的扰动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10 刘s,

本文编号:2013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13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