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掘工作面不同直径风筒下粉尘运移规律研究
本文选题:综掘工作面 + 数值模拟 ; 参考:《煤矿开采》2015年05期
【摘要】:为了研究风筒直径对煤矿掘进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的影响,选取采用压入式通风的山西某煤矿1105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风量为355m3/min的条件下,不同直径风筒(0.4~1.0m)供风时巷道内的粉尘运移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距离巷道左帮0.5~1.0m范围内,使用直径0.6~0.7m风筒供风时,呼吸带粉尘平均浓度较直径0.5m或0.8m风筒供风时降低了100mg/m3左右,较直径0.9~1.0m风筒供风时降低了200~300mg/m3,降尘效果显著。研究结果为掘进工作面粉尘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实验分析基础。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uyere diameter on dust migration law of coal mining face, a coal mine 1105 heading face with pressure-ventilation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used. The dust migration in the roadwa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355m3/min with different diameter of air supply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range of 0.5 ~ 1.0 m from the left side of the tunnel, the average dust concentration in the respiratory zone decreases by about 100mg/m3 when the diameter is 0.6 ~ 0.7m and 200 ~ 300mg / m ~ 3 compared with the diameter of 0.5m or 0.8m respectively, and the dust control effect is remarkable. Th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dust control in heading face.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基金】:太原理工大学2013校基金项目(2013Z015) 太原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tyutrc-201250a)
【分类号】:TD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景全;;风筒卸压装置在长距离局部通风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3期
2 刘荣华,王海桥,施式亮,刘何清;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研究[J];煤炭学报;2002年03期
3 陈祖云;金波;邬长福;杨胜强;;局部通风风筒直径的选择[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11期
4 骆伟;刘荣华;崔海蛟;汤梦;;机掘工作面气流特性与粉尘浓度数值模拟[J];矿业工程研究;2013年04期
5 李雨成;李智;高伦;;基于风流及粉尘分布规律的机掘工作面风筒布置[J];煤炭学报;2014年S1期
6 蒋靖坤;邓建国;段雷;张强;李振;陈小彤;李兴华;郝吉明;;基于虚拟撞击原理的固定源PM_(10)/PM_(2.5)采样器的研制[J];环境科学;2014年10期
7 姚海飞;邓志刚;李继良;谢华东;吴建宾;付伟;吴海军;;抽出式通风风流运动及粉尘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煤矿开采;2014年05期
8 林柏泉;孙豫敏;朱传杰;江丙友;刘谦;洪溢都;;爆炸冲击波扬尘过程中的颗粒动力学特征[J];煤炭学报;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民;王卓;王彦玮;冷寒松;;山东焦家金矿充填站降尘改造实践[J];黄金科学技术;2011年05期
2 谭海文;;金属矿山深井热害产生原因及其治理措施[J];黄金;2007年02期
3 王良忠;张永亮;刘炳礼;史美芳;;旧店金矿井下通风降温治理技术研究[J];黄金;2009年08期
4 韩建勇;徐鹏;张继忠;;单机变换喷射器辅助通风数值模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颜友;姚茂文;黄志才;;中后期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安全分析与对策[J];湖南有色金属;2007年05期
6 颜友;姚茂文;;多目标决策法在中晚期矿井通风系统优选中的应用[J];湖南有色金属;2008年02期
7 彭涛;刘志辉;;湖南有色矿井通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10年04期
8 赵恩平;;西石门铁矿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及改造方案研究[J];金属矿山;2006年07期
9 田显高;田波;;鸡冠嘴矿区通风系统技术改造[J];金属矿山;2006年12期
10 卢建军;;温州矾矿开采中后期通风系统安全分析与对策[J];金属矿山;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明;输煤巷道煤尘运移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赵丹;基于网络分析的矿井通风系统故障源诊断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3 李雨成;基于风幕技术的综掘面粉尘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王海宁;矿用空气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王从陆;非灾变时期金属矿复杂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赵千里;金川矿井通风系统仿真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
7 贾惠艳;皮带输煤系统转载点粉尘析出逸散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8 胡汉华;金属矿山热害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张静;引水隧洞施工通风模拟分析与施工方案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李国建;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人体热耐受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光铨;王炎生;陈明兰;刘江;马力行;;WY-1型烟道用冲击式尘粒分级仪的研制[J];环境工程;1985年05期
2 陈喜山,梁晓春,李杨;金属矿山矿井通风技术的新进展[J];金属矿山;2002年09期
3 梅甫定;;综掘工作面三区粉尘不均匀分布规律的探讨[J];通风除尘;1992年02期
4 王晓珍;;煤巷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4期
5 鹿存荣;杨胜强;;长距离掘巷局部通风计算风筒中风量风压的一种新方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8期
6 吴慧;蔡嗣经;;基于Fluent软件的角联通风网络数值模拟[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01期
7 常德强;柳静献;陈宝智;;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entilation in blinding heading[J];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8年04期
8 马恒;李雨成;刘剑;;Development of dust collection and removal technology of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excavation face[J];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8年04期
9 孙明波,董曰喜;现代化矿井采掘防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煤矿安全;2004年01期
10 于洪伟;侯宝革;姜继尚;李亮;李章博;;掘进机用抽风风筒的结构改进[J];煤矿机械;2011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飞;韩明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研究[J];河南科技;2014年02期
2 贺黎明;苏凯;;工作面封闭过程中气体的运移规律[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年09期
3 施春红;欧盛南;金龙哲;;矿井粉尘运移规律性的试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4 王锦山,尹伯悦,谢飞鸿;水—气两相流在煤层中运移规律[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马威;刘勇;邹常富;黎志;;综掘机割煤产尘运移规律研究及其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1期
6 李旭光;杨波;孙晓峰;;关井侵入气体运移规律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4期
7 李雨成;刘天奇;李智;赵勉;;爆破掘进空间内粉尘非稳态运移规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年06期
8 李广培;戴广龙;袁树杰;张树川;;煤岩裂隙中脉冲释放示踪气体运移规律分析[J];煤矿安全;2011年01期
9 孙燕;杨胜强;凌志迁;褚庭湘;;大采长综放面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分析[J];煤矿安全;2009年08期
10 张大明;马云东;;巷道内皮带输煤系统粉尘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辉;;三峡工程施工期漂污物运移规律及其治理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2 田利军;呼更新;;忻州窑矿综放工作面瓦斯运移规律研究[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3 杨慧明;唐兵;文光才;;煤巷炮掘过程中围岩应力运移规律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部分)[C];2009年
4 陶建;宋凯;冯德谦;;七星矿采空区有害气体运移及控制技术研究[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5 富向;王魁军;何俊忠;;构造煤的瓦斯放散特征[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红梅;饱和-非饱和土中氟运移规律动态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薛万来;微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2 赵启峰;缓倾斜多煤层开采围岩应力场及岩层运移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3 康银红;黄土塬灌区包气带NO_3~--N运移规律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胡爱军;甲烷气体在煤体中运移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5 顾润红;综放采空区3D空间非线性渗流及瓦斯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肖海燕;采空区流线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18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1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