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我国煤矿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4 23:38

  本文选题:煤矿 + 可接受风险标准 ; 参考:《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为更加深入了解煤矿的风险状况,辅助行业风险决策,探讨和确定我国煤矿可接受风险标准。采用平均个人风险值法(AIR),以5 a为周期分别研究2003—2007年和2008—2012年煤矿的个人死亡率,进而确定2013—2017年的煤矿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参考范围。通过事故累计概率-死亡人数(FN曲线)曲线确定可供参考的煤矿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并基于生活质量指数(LQI)的社会可接受风险评价准则计算降低煤矿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最优安全投入。结果表明,我国煤矿的个人风险水平远高于国内外其他行业,煤矿社会风险仍处于不可接受风险区,制定煤矿可接受风险标准值对行业风险管理实施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isk situation of coal mine and assist industry risk decision, the acceptable risk standard of coal mine in China is discussed and determined. The average personal risk value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individual mortality rate of coal mine in 2003-2007 and 2008-2012, and the reference range of individual acceptable risk standard for 2013-2017 is determined. The acceptable risk standard of coal mine society can be determined by the curve of cumulative probability of accidents and the FN curve of the number of deaths. Based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dex (LQI), the socially acceptable risk assessment criterion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optimal safety input for reducing the acceptable risk standard in coal mi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risk of coal mine in China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industr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social risk of coal mine is still in an unacceptable risk area.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 value of acceptable risk in coal min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y risk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基金】:中南大学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126024)
【分类号】:TD7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漾;周昌玉;张伯君;;石油化工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6期

2 刘铁民;;中国安全生产大趋势已进入拐点——生产安全事故宏观预警与发展态势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年03期

3 尚志海;刘希林;;国外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综述[J];世界地理研究;2010年03期

4 杜效鹄;杨健;;我国水电站大坝溃坝生命风险标准讨论[J];水力发电;2010年05期

5 郭章林;贾增科;李晓慧;;建筑工程施工风险接受准则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剑峰;刘茂;王东东;王靖文;;公共场所泄漏、中毒事故的个人风险水平的估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12期

7 杨燕鹏;罗云;曾珠;宋继红;高继轩;;压力管道社会风险可接受准则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爱华;吴超;;区域性四大安全生产指标的宏观预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6期

2 尚志海;刘希林;;可接受风险与灾害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3 王岩民;张跃明;张文勋;;新疆巴州安全生产事故趋势预测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9期

4 吕保和;李宝岩;;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现状与思考[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3期

5 王志涛;苏经宇;刘朝峰;;城乡建设防灾减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城市规划;2013年02期

6 杨杰;刘茂;葛灵灵;;基于贝叶斯蒙特卡罗的液氨罐区安全系统动态风险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7 张文勋;;基于灰色预测法和指数平滑法预测研究新疆安全生产事故[J];安全;2013年11期

8 胡师远;刘少跃;潘健;;滑坡风险评估及风险标准问题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3年10期

9 杨胜梅;黄艳芳;李申亭;李波;;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溃坝洪灾损失定量评估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年11期

10 李红英;谭跃虎;;滑坡灾害风险可接受准则计算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颖波;孙雁冰;胡晓兵;;基于IEC62305-2010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重要参数的分析[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2 易斌;翟国方;;中国南京洪水风险可接受度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贾瑶瑶;刘希林;尚志海;;泥石流灾害可接受风险调查问卷设计[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文雯;翟国方;;基于博弈论的洪水风险可接受度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黄德寅;张倩;刘茂;;基于内暴露模拟的1,3-丁二烯致癌风险评价[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范远芳;张小趁;褚宏亮;翟书礼;;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静动态评估对比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倪凯;马月鹏;李竹霞;顾建栋;;基于定量个人风险分析的化工园区土地利用评价[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洲;陕南山区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陈伟;西南山区城镇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洲;陕南山区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杨国梁;基于风险的大型原油储罐防火间距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张悦;基于风险分析的化工园区布局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6 江书军;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分类监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裴晶晶;高危社会技术系统风险指数模型及应用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张振国;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9 赵志强;基于外部性理论的LNG储运中心选址模型与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谢功元;山区桥梁建设期多因素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凤丽;基于ALARP原则的油船溢油事故定量风险评估标准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孙燕君;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风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孙雨丽;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管理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4 刘兆鹏;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中的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5 束钰;重大危险源概率风险评价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威;危岩落石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防治决策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曾小红;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侯寒冰;地铁建设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方法与准则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郑志恩;城市综合安全评价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贾增科;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军,黄平;2001年12月-2002年2月国内安全事故数据[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2期

2 王亚军,黄平,李生才;2004年11—12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1期

3 肖义,郭生练,熊立华,雒征;大坝安全评价的可接受风险研究与评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3期

4 李漾;周昌玉;张伯君;;石油化工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6期

5 胡群芳;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接受准则计算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6 曹云建;陈颀;;人均GDP3000美元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岑慧贤,房怀阳,吴群河;可接受风险的界定方法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03期

8 陆波,唐国庆;基于风险的安全评估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22期

9 曲静原,刘原中;风险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辐射防护;1998年01期

10 汪敏,刘东燕;滑坡灾害风险分析研究[J];工程勘察;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汪涛;城市天然气管网运行模糊风险评价技术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2 肖义;水库大坝防洪安全标准及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保和;李宝岩;;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现状与思考[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3期

2 李宝岩;刘鑫;潘云生;李桂萍;;中石油企业可接受风险标准初步研究[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2年04期

3 孙宽;郭子东;岳海玲;吴立志;;基于统计分析的我国火灾可容忍风险标准的建立[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年02期

4 ;解读《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J];劳动保护;2014年08期

5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J];劳动保护;2014年06期

6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于近日公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年05期

7 高建明;王喜奎;曾明荣;;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可接受标准研究进展及启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年03期

8 王仁钟;李雷;盛金保;;水库大坝的社会与环境风险标准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1期

9 高建明;刘骥;曾明荣;桑海泉;王喜奎;;我国生产安全领域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标准界定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10期

10 陈晓董;师立晨;刘骥;曾明荣;多英全;;化工园区安全风险容量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盛金保;彭雪辉;;中国水库大坝风险标准的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宝岩;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彭雪辉;风险分析在我国大坝安全上的应用[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3年



本文编号:2019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19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f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