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临涣煤矿矿井回风余热利用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7 16:53

  本文选题:矿井回风 + 余热回收 ; 参考:《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煤炭工业是著名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高耗能就预示着有大量的余热产生,但是产生的余热大部分为低温热能,不能直接加以利用,大部分余热白白浪费掉,并产生大量污染。这部分余热完全可以结合现在技术加以回收,再用于生产生活中。 本文是以淮北临涣煤矿矿井回风余热利用实际工程项目为例,研究了利用热泵技术提取煤矿上矿井回风低位热能满足煤矿上用热用冷的新方法。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矿井回风携带着大量的优质低位热能,利用热泵技术将这部分低位热能回收,用于矿井上冬季供暖、矿井防冻和夏季空调。不仅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可大大减少煤炭资源的消耗和电能消耗,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对于改变传统的煤矿供热模式有着重要的变革意义。 本文包含了该项目从技术方案确定、可行性理论计算、回风余热提取装置的设计和研制等基本内容,还对其中涉及到的原理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项目进行中遇到的问题的进行了探究、对运行后的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这项目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非常大的社会效益。本文为以后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工程示范参照作用。该项目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有深远意义。
[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e coal industry is a famous high energy, high pollution industry.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ndicates a large amount of waste heat, but most of the waste heat is low temperature heat, can not be used directly, most of the waste heat is wasted, and produces a lot of pollution. This part of the waste heat can be recycled with the present technology and reused. In production and life.
This paper, taking the actual project of th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of the return air of Huaibei Lin Huan coal mine as an example, has studied the new method of extracting the low position heat energy of the back air of the coal mine by the heat pump technology to meet the hot cooling of the coal mine.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the mine return air carries a lot of high quality low heat energy, and the low position heat is used by the heat pump technology. It can be recycled in winter heating, mine antifreeze and summer air conditioning.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to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but also greatly reduces the consumption of coal resour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very significa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heating mode of coal mine.
This article includes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project from the technical scheme determination, the feasibility theory calculatio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ir return heat extraction device. It also studies the principle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e project, explor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ject, and analyses the data after the transportation.
This project not only has huge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has great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has played a very good theoretical basis and a demonstration referenc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aste heat utiliz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This projec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 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D7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元武,田立章;冲渣水余热的夏季利用[J];河北冶金;2002年06期

2 贾恩刚,张新平;蒸汽冷凝水的余热利用[J];燃料与化工;2003年05期

3 李仙乔;;硫化氢制酸两种工艺的余热利用方案比较[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07年04期

4 ;莱钢电炉余热利用和除尘“双效合一”运行显成效[J];江西冶金;2008年03期

5 张飞;简弃非;;汽车尾气余热利用技术及应用[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年01期

6 陈鹏;;包钢炼铁厂“余热利用型”解冻库的建设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08期

7 孙玉杰;张志亮;路海燕;;液蜡余热的合理利用[J];山东化工;2013年04期

8 魏忠勋;王彦洪;赵川;;矿井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S2期

9 ;以煤为原料小型合成氨厂余热利用规划方案[J];小氮肥设计技术;1980年10期

10 ;硫酸厂沸腾炉余热利用[J];安徽化工;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灵州电厂电除尘余热利用节能提效改造顺利实施[A];《电站信息》2012年第5期[C];2012年

2 杜守虎;;连铸坯余热利用技术现状及困境[A];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C];2013年

3 曹雪平;黄炜;;回风源热泵在矿井余热利用方面的应用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志国;王凯志;朱广庆;白杰;孙俊杰;;空压机自身运转余热及工业循环水余热综合利用系统[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孟志明;张荣静;;锅炉余热利用的分析与实践[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6 张延平;赵志星;程富全;徐建良;左广传;;首钢烧结机环冷热风余热利用的实践与探讨[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军;武国峰;雷震东;吴坪杨;;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的现状及其技术发展的初探[A];2010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田淑霞;刘庸;薛万青;;首钢烧结厂烟道气的余热利用[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9 张爱华;张红;;发射机房的通风与余热利用技术[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10 邓胜祥;周孑民;;某厂乏汽余热利用与冷凝水回收新方法研究[A];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焦同喜 实习生 姜薇;长城长公司余热利用项目一年节煤5000吨[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2 记者  柳尧杰 通讯员  刘高德;鄂庄煤矿发挥“余热”[N];莱芜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潘卫平 通讯员 杜晓明;中铝山东分公司余热利用成效显著[N];淄博日报;2009年

4 张秀凤;余热利用“集腋成裘”[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秦晓明;国内首例箱体式余热利用装置投入使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6 记者 李丙驹;缪双大:双良的责任就是变废为宝[N];经理日报;2009年

7 记者 刘祥 通讯员 魏忠民 张娜;河北钢铁承钢饱和蒸汽余热利用工程启动[N];中国冶金报;2010年

8 李丙驹;双良集团抢占发展低碳技术先机[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9 记者 赵引德;金大地开辟余热利用新途径[N];中国化工报;2010年

10 李兰伟;铁合金生产余热利用现状[N];中国冶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少朋;移动式余热利用系统蓄热器实验和模拟研究及经济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冀涛;国泰热电循环水余热利用项目技术经济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2 李钰;低品位余热利用过程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苏喜庆;热电厂余热梯级利用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君;电站锅炉深度余热利用系统设备选型以及经济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5 高建军;300MW供热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项目改造和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6 谷凯娜;350MW机组余热利用方案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7 吴强;链篦机热量平衡与余热利用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翔;余热利用发电过程动态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魏玮;内燃机余热利用涡轮发电系统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刘福秋;热泵技术在25MW供热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中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31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31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a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