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中-高煤阶构造变形煤纳米级孔隙结构及其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7 09:52

  本文选题:中-高煤阶 + 构造变形煤 ; 参考:《煤矿安全》2015年12期


【摘要】:通过镜质组反射率测试、显微组分测定、液氮吸附和等温吸附实验等,对河南中北部典型矿区6种中-高煤阶构造变形煤纳米级孔隙结构和吸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高煤阶构造变形煤纳米级孔体积主要以过渡孔(10~100 nm)为主,而比表面积由微孔(1.5~10 nm)控制。纳米级孔体积、比表面积和过渡孔孔容从脆性变形碎裂煤、碎粒煤到韧性变形糜棱煤逐渐增大;中-高煤阶构造变形煤Langmuir体积与纳米级孔体积和比表面积之间呈线性正相关;过渡孔和微孔的分布关系对煤层气解吸特征产生重要影响,且过渡孔体积越大,甲烷解吸越容易。
[Abstract]:By means of vitrinite reflectance measurement, maceral determination, liquid nitrogen adsorption and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the pore structure and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ix types of medium-high rank deformed coals in typical mining areas of central and northern Hena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lume of nanocrystalline pore is dominated by transition pore (10nm),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is controlled by micropore (1.510nm). Nanometer pore volum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ransition pore volume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brittle deformed fragmentation coal to ductile textured surfaced coal, and Langmuir volume of medium-high rank tectonic deformed coa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anometer pore volume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e distribution of transition pore and micropore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 and the larger the volume of transition pore, the easier the methane desorption.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2161,41072153)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13HASTIT030)
【分类号】:TD712;TQ5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琚宜文,姜波,侯泉林,王桂梁,方爱民;华北南部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及作用机理[J];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2 ;Microcosmic analysis of ductile shearing zones of coal seams of brittle deformation domain in superficial lithospher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4年05期

3 张玉贵;张子敏;曹运兴;;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J];煤炭学报;2007年03期

4 李小诗;琚宜文;侯泉林;林红;;不同变形机制构造煤大分子结构演化的谱学响应[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11期

5 周龙刚;吴财芳;;黔西比德-三塘盆地主采煤层孔隙特征[J];煤炭学报;2012年11期

6 赵艳青;潘结南;白何领;王海超;姚利萍;;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纳米级孔隙特征研究[J];煤矿安全;2013年12期

7 张晓辉;要惠芳;李伟;王秀娟;阎纪伟;;韩城矿区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琚宜文;林红;李小诗;范俊佳;;煤岩构造变形与动力变质作用[J];地学前缘;2009年01期

2 范俊佳;琚宜文;侯泉林;谭静强;卫明明;;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J];地学前缘;2010年05期

3 秦勇;熊孟辉;易同生;杨兆彪;吴财芳;;论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以贵州织金—纳雍煤田水公河向斜为例[J];地质论评;2008年01期

4 秦勇;姜波;王继尧;吴财芳;傅雪海;韦重韬;侯泉林;琚宜文;;沁水盆地煤层气构造动力条件耦合控藏效应[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5 张士诚;牟善波;张劲;王雷;;煤岩对压裂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6 王向浩;王延斌;高莎莎;洪鹏飞;张美娟;;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孔隙结构及吸附性差异[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7 于冰;周蕊;卢兆林;于红丽;路瑶;;煤岩样品TEM超薄切片制备方法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4年02期

8 师庆民;屈争辉;冯乐;窦鲁星;江煜波;赵迪斐;;煤镜质组反射率的定向特征及其应力指示意义——以淮北矿区为例[J];地质论评;2014年05期

9 简阔;傅雪海;王可新;张玉贵;;中国长焰煤物性特征及其煤层气资源潜力[J];地球科学进展;2014年09期

10 贾天让;王蔚;闫江伟;唐春安;;贵州省煤矿瓦斯赋存构造控制规律与分带划分[J];地学前缘;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2 陶云奇;含瓦斯煤THM耦合模型及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郑茂杰;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应急响应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4 康志勤;油页岩热解特性及原位注热开采油气的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5 谢雄刚;石门揭煤过程煤与瓦斯突出的注液冻结防治理论及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晓泉;含瓦斯煤力学特性及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王猛;河北省煤矿区瓦斯赋存的构造逐级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8 刘彦伟;煤粒瓦斯放散规律、机理与动力学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窦新钊;黔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宋志敏;变形煤物理模拟与吸附—解吸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成敏 ,潘治贵;峰峰煤田煤的X射线衍射分析[J];地球科学;1981年01期

2 唐修义;有关煤成烃的基本认识[J];地学前缘;1999年S1期

3 曹运兴;彭立世;侯泉林;;顺煤层断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1993年06期

4 赵峰华,任德贻;应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研究煤显微组分的结构[J];地质论评;1995年06期

5 琚宜文,王桂梁;煤层流变及其与煤矿瓦斯突出的关系——以淮北海孜煤矿为例[J];地质论评;2002年01期

6 曹代勇,张守仁,任德贻;构造变形对煤化作用进程的影响——以大别造山带北麓地区石炭纪含煤岩系为例[J];地质论评;2002年03期

7 王桂梁,姜波,曹代勇,邹海,金维浚;徐州—宿州弧形双冲—叠瓦扇逆冲断层系统[J];地质学报;1998年03期

8 琚宜文,姜波,侯泉林,王桂梁,方爱民;华北南部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及作用机理[J];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9 张松航;汤达祯;唐书恒;许浩;林文姬;张彪;;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微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10 张代钧,鲜学福;煤大分子中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玉贵;构造煤演化与力化学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戎虎仁;蔡图;贺彬;吴斌;;中美中煤阶煤层气开采现状及差距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9期

2 戎虎仁;孙娇鹏;贺彬;;中煤阶优势理论的提出及成功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3期

3 叶欣;陈纯芳;姜文利;邓虎成;许春花;;我国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最新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08期

4 高秀明;章招兴;;低煤阶与高煤阶成藏差异性实质及主控因素[J];硅谷;2009年13期

5 郭乐乐;汤达祯;许浩;李松;高丽军;;黔西滇东地区不同煤阶煤储层物性特征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8期

6 王勃;李景明;张义;王红岩;刘洪林;李贵中;马京长;;中国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年01期

7 李五忠;田文广;孙斌;王宪花;赵玉红;;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特点与勘探开发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8年03期

8 叶欣;刘洪林;王勃;樊明珠;姜文利;;高低煤阶煤层气解吸机理差异性分析[J];天然气技术;2008年02期

9 刘升贵;彭智高;江新照;陈含;崔超杰;;中、高煤阶对煤层气采收率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王红岩;李景明;刘洪林;陈东;夏士军;李贵中;;中国高煤阶煤层气成藏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相臣;康毅力;;高煤阶与低煤阶煤岩气藏气体传质行为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五忠;田文广;孙斌;王宪花;赵玉红;;低煤阶煤层气成藏与勘探开发简述[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3 宋党育;张晓逵;苏现波;张小东;;应用XRD对煤微晶结构的研究[A];基于瓦斯地质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C];2009年

4 李贵中;孙粉锦;王勃;马京长;;吐哈盆地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思路建议[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松;汤达祯;许浩;陶树;;不同煤阶煤岩物性的核磁共振表征[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6 邵龙义;侯海海;;我国低煤阶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金明;典型煤种热解气化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高峰;不同煤阶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2 叶欣;中国西北低煤阶煤层气成藏地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73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73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5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