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注热条件下含瓦斯煤体吸附及渗透率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9 14:40

  本文选题:煤体 + 注热 ; 参考:《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1期


【摘要】:为了分析煤层注热对煤体瓦斯产出的影响效应,需要对注热条件下煤体瓦斯吸附、解吸规律和煤体渗透率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基于Langmuir吸附模型和Warren-Root几何模型等假设条件,结合弹性力学和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煤体瓦斯吸附及渗透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在注热条件下,温度和水分对煤体瓦斯吸附和渗透率的影响规律,为煤层注热多场耦合模型的分析求解奠定了基础。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al seam heat injection on coal gas prod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gas adsorption, desorption law and the change law of coal permeabi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eat injection. Based on the Langmuir adsorption model and the Warren-Root geometric model, the coal gas adsorption and the seepage mechanics theory are combined to establish the coal gas adsorption. The seepage model is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on the gas adsorption and permeability is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eat injection,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analysis and solution of the multi field coupling model of coal injection and heat injection.
【作者单位】: 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3QN004)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12jj A90002,cstc2012jj A90003)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自立项目(2014YBXM55)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贾泉敏;孙海涛;江万刚;郭恒;;煤层注热相关理论和工艺研究的现状及前瞻[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2期

2 叶建平,史保生,张春才;中国煤储层渗透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煤炭学报;1999年02期

3 刘浩;蔡记华;肖长波;王济君;陈宇;;热处理提高煤岩渗透率的机理[J];石油钻采工艺;2012年04期

4 冯子军;万志军;赵阳升;李根威;张源;王冲;朱南京;;高温三轴应力下无烟煤、气煤煤体渗透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5 杨新乐;张永利;李成全;李惟慷;;考虑温度影响下煤层气解吸渗流规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6 王魁军;张兴华;;中国煤矿瓦斯抽采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J];中国煤层气;2006年01期

7 张晓东,秦勇,桑树勋;煤储层吸附特征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煤田地质;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丽萍;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的热—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立东;赵永军;蔡东梅;;煤储层渗透率模拟——以沁水盆地太原组为例[J];断块油气田;2007年01期

2 张雪芬;陆现彩;张林晔;刘庆;;页岩气的赋存形式研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3 胡国艺;李谨;马成华;李志生;张敏;周强;;沁水煤层气田高阶煤解吸气碳同位素分馏特征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4 蔚远江,杨起,刘大锰,黄文辉;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1期

5 傅雪海,秦勇,姜波,韦重韬;高煤级煤储层煤层气产能"瓶颈"问题研究[J];地质论评;2004年05期

6 陈振宏;王一兵;郭凯;孙钦平;张亚蒲;;高煤阶煤层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7 孙维吉;梁冰;李辉;白云鹏;盖迪;;吸附和长时间荷载作用煤渗透规律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夏红春;程远平;柳继平;;利用覆岩移动特性实现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秦勇;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与述评[J];高校地质学报;2003年03期

10 胡新星;李琼;付强;张正强;;浅析煤作为多孔吸附材料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晓娜;张子戌;刘高峰;;煤吸附瓦斯特征研究现状及展望[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2 刘正;傅雪海;王可新;申建;;潞安矿区屯留井田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3 陈振宏;王一兵;张亚蒲;王宪花;杨焦生;;煤层气藏储层研究的新方法[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田文广;李五忠;孙斌;;我国煤层气选区评价参数标准初步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许浩;汤达祯;唐书恒;吕玉民;李松;;几种关键压力的控制因素及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兴龙;汤达祯;许浩;陶树;陈贞龙;;煤变质作用对煤吸附能力的控制作用机理[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增学;孟彦如;刘海燕;吕大炜;王平丽;;山东省低瓦斯矿区瓦斯异常区地质因素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活动“2012年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增学;孟彦如;刘海燕;吕大炜;王平丽;;山东省低瓦斯矿区瓦斯异常区地质因素分析[A];瓦斯地质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9 张守仁;叶建平;吴见;李丹琼;;煤层气储层物性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7:盆地动力学与非常规能源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宏民;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侃;岩石微孔隙中气体吸附、链状分子运移的计算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南京大学;2011年

3 陶树;沁南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效应及气井产能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陈强;高瓦斯矿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孟巧荣;热解条件下煤孔隙裂隙演化的显微CT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张丽萍;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的热—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石书灿;吴堡地区煤层气垂直井产能主控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宝种;阳泉无烟煤对N_2-CH_4二元气体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燕朋;低渗煤层注气抽采瓦斯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冬冬;亚美大宁煤矿定向水平长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合理预抽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覃伟;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流体特征与天然气运移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瑞珍;淮南煤田谢一矿11煤瓦斯渗透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平;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王雷;支持向量机预测煤储层渗透性[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张丹丹;力热耦合作用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与渗流特性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张胜;耿村矿综放面高抽巷抽采瓦斯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仕学;化处煤矿瓦斯治理方法的实践与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自明,杜志敏;弹性油藏中多相渗流的流-固-热耦合数学模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1期

2 杨新乐;张永利;;气固耦合作用下温度对煤瓦斯渗透率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张时音;桑树勋;;液态水影响不同煤级煤吸附甲烷的差异及其机理[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4 程瑞端,陈海焱,鲜学福,王国超;温度对煤样渗透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J];煤炭工程师;1998年01期

5 余楚新,鲜学福,谭学术;煤层瓦斯流动理论及渗流控制方程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5期

6 刘保县,鲜学福,徐龙君,李秀清;地球物理场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7 孙培德,凌志仪;三轴应力作用下煤渗透率变化规律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8 王宏图,杜云贵,鲜学福,罗平亚;受地应力、地温和地电效应影响的煤层瓦斯渗流方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9 彭守建;许江;陶云奇;程明俊;;煤样渗透率对有效应力敏感性实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张广洋,胡耀华,姜德义;煤的瓦斯渗透性影响因素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丽萍;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的热—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孙可明;低渗透煤层气开采与注气增产流固耦合理论及其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3 白冰;CO_2煤层封存流动—力学理论及场地力学稳定性数值模拟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4 杨新乐;低渗透煤层煤层气注热增产机理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赵东;水—热耦合作用下煤体瓦斯的吸附解吸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传亮;;地面渗透率与地下渗透率的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5期

2 Manmath N.Panda;关振良;谢丛姣;;用粒度分布参数计算单相渗透率[J];地质科学译丛;1995年03期

3 问晓勇;伊向艺;卢渊;管保山;梁莉;刘萍;;不同压裂液对煤岩渗透率伤害实验评价初探[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03期

4 吴曼;杨晓松;陈建业;;超低渗透率测量仪的测试标定及初步测量结果[J];地震地质;2011年03期

5 王冠贵;一种经济的渗透率图版编制方法——油层产能的定量估计[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80年00期

6 刘红歧,夏洪泉,郭肖;利用分形插值曲面研究渗透率的分布特征[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杨胜来;刘伟;冯积累;汪如军;涂中;张友彩;唐治平;杭达震;;加压时间对储层岩心渗透率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李相臣;康毅力;罗平亚;;应力对煤岩裂缝宽度及渗透率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1期

9 刘春志;蒲万芬;周法元;喻秋兰;;不同人造裂缝对渗透率影响的室内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2年04期

10 章贻俊;;用损害半径—渗透率模式研究泥浆对油层的损害[J];石油学报;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魏斌;;利用流动单元计算高含水油田渗透率[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高红梅;兰永伟;赵继涛;于秀娟;马强;;温度和应力耦合条件下岩石渗透规律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谢馥励;马俊;阎守国;王克协;;利用井孔偶极弯曲波求取VTI孔隙介质渗透率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克协;马俊;伍先运;张碧星;;利用偶极声测井中弯曲模反演渗透率的方法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汪洋;姜瑞忠;何伟;邢永超;;气体在页岩储层中的渗流状态及渗透率表征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B水动力学基础[C];2014年

6 尹太举;张昌民;;濮53块在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动态变化[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董抒华;纤维预制件渗透率的预测及其浸润过程有限元模拟[D];山东大学;2014年

2 郑贵强;不同煤阶煤的吸附、扩散及渗流特征实验和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潘荣锟;载荷煤体渗透率演化特性及在卸压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会杰;深部裂隙煤岩渗流性质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6 王启立;石墨多孔介质成孔逾渗机理及渗透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贺玉龙;三场耦合作用相关试验及耦合强度量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武志德;考虑渗流及时间效应的层状盐岩溶腔稳定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曼;超低渗透率测量系统的测试标定及初步实验结果[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2 高浩锋;砂岩、泥质岩和煤岩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梁浩楠;应力/时间相关裂隙渗透率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王胜利;利用偶极声波测井资料反演渗透率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马强;长6期子长—安塞河流—三角洲砂体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建立[D];西北大学;2012年

6 马媛;油藏渗透率粗化算法研究与实现[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7 张菁;镇泾砂岩油藏渗透率有效应力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8 常莉;利用声偶极测井资料求取各向异性储层衰减与渗透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夏超逸;煤体透水机制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4年

10 谢馥励;利用偶极弯曲波求取孔隙VTI介质各向异性渗透率的正、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2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82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4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