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构造煤孔隙结构与瓦斯耦合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3 02:04

  本文选题:安全工程 + 构造煤 ; 参考:《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利用压汞法、低温氮吸附法、瓦斯等温吸附和解吸试验对平煤八矿构造煤和共生原生结构煤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构造煤孔隙结构与瓦斯耦合特性。结果表明,构造煤以微孔为主,中孔和大孔相对发育且含较多细颈瓶孔,孔隙连通性差。与共生原生结构煤相比,构造煤各孔径阶段的孔容和孔比表面积都有所增加。构造煤比表面积的增加具有阶段性,即孔径1.2 nm时为慢增加阶段,孔径=1.2~4.9nm时为快增加阶段,孔径4.9 nm时为稳定阶段。构造煤极限瓦斯吸附量a的增大与比表面积快增加阶段关系密切,但小于其BET比表面积的增幅。瓦斯解吸初期0~2 min内构造煤瓦斯解吸速度和解吸量明显大于共生原生结构煤,与中孔和大孔的变化一致,2 min以后瓦斯解吸迅速衰减。低煤体强度、高瓦斯含量的构造煤以气-煤共溶体形式储集更多弹性潜能,突然卸压时瓦斯膨胀能迅速释放,煤层中发育的构造煤增加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Abstract]:By means of mercury injection method, low 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 method, gas isothermal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test, the structural coal and coexisting primary structure coal in Pingshan No. 8 Coal Mine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ore structure and gas of tectonic coal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al coal is dominated by micropores, the mesopore and macropore are relatively developed, and there are more fine necked flask pores, and the porosity connectivity is poor. Compared with the coexisting primary coal, the pore volume and por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structural coal increased at each pore size stage. The increase of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ectonite coal has stages, that is, the phase of slow increase of pore size at 1.2 nm, the phase of rapid increase of pore size at 1.2 nm and the stable stage of pore size at 4.9 nm. The increase of limit gas adsorption a of tectonic coa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apid increase of specific surface area, but is smaller than the increase of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e gas desorption velocity and desorption volume of tectonic coal in 0 ~ 2 min in the early stage of gas desorption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of coexisting primary coal,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 of medium and large pores and the rapid attenuation of gas desorption after 2 min. The structural coal with low coal strength and high gas content has more elastic potential in the form of gas-coal co-solution, and the gas expansion can be released rapidly when the coal pressure is released suddenly, and the tectonic coal developed in the coal seam increases the danger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40-005)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14IRTSTHN002)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外部开放基金项目(WS2013A11)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14A440008)
【分类号】:TD7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琚宜文,姜波,侯泉林,王桂梁,方爱民;华北南部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及作用机理[J];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2 钟玲文,张慧,员争荣,雷崇利;煤的比表面积 孔体积及其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年03期

3 吴俊;煤表面能的吸附法计算及研究意义[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4年02期

4 吴俊;金奎励;童有德;钱荣德;;煤孔隙理论及在瓦斯突出和抽放评价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1991年03期

5 张玉贵;张子敏;曹运兴;;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J];煤炭学报;2007年03期

6 降文萍;宋孝忠;钟玲文;;基于低温液氮实验的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特征及其对瓦斯突出影响[J];煤炭学报;2011年04期

7 韩军;张宏伟;张普田;;推覆构造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对瓦斯突出的作用机制[J];煤炭学报;2012年02期

8 黄弘读,郑哲敏,俞善炳,谈庆明;突然卸载下含气煤的层裂[J];煤炭学报;1999年02期

9 李云波;张玉贵;张子敏;姜波;;构造煤瓦斯解吸初期特征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3年01期

10 桑树勋,朱炎铭,张时音,张井,唐家祥;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Ⅰ)——煤孔隙结构与固气作用[J];天然气工业;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芬;陆现彩;张林晔;刘庆;;页岩气的赋存形式研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2 姚素平;焦X;李苗春;吴浩;;煤和干酪根纳米结构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3 琚宜文;林红;李小诗;范俊佳;;煤岩构造变形与动力变质作用[J];地学前缘;2009年01期

4 陈富勇;琚宜文;李小诗;范俊佳;梁英;;构造煤中煤层气扩散-渗流特征及其机理[J];地学前缘;2010年01期

5 范俊佳;琚宜文;侯泉林;谭静强;卫明明;;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J];地学前缘;2010年05期

6 马行陟;宋岩;柳少波;姜林;洪峰;;构造抬升过程中煤储层吸附能力的耦合效应及控制因素[J];地学前缘;2012年04期

7 秦勇;熊孟辉;易同生;杨兆彪;吴财芳;;论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以贵州织金—纳雍煤田水公河向斜为例[J];地质论评;2008年01期

8 琚宜文,姜波,侯泉林,王桂梁,方爱民;华北南部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及作用机理[J];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9 张松航;汤达祯;唐书恒;许浩;林文姬;张彪;;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微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10 张时音;桑树勋;;液态水影响不同煤级煤吸附甲烷的差异及其机理[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琚宜文;侯泉林;姜波;王桂梁;;关于应力条件下煤岩纳米级结构和纳米级变形问题[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桑树勋;张时音;黄华州;;模拟地层条件下煤储层吸附特征及其机理[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江林华;张玉贵;张子敏;柯善斌;侯锦秀;姚军朋;;构造煤特征及其判识技术展望[A];基于瓦斯地质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C];2009年

4 赵兴龙;汤达祯;许浩;陶树;陈贞龙;;煤变质作用对煤吸附能力的控制作用机理[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郎伟伟;张子戌;刘高峰;;变形煤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吸附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A];瓦斯地质基础与应用研究[C];2011年

6 崔洪庆;朱加锋;;发挥瓦斯抽采钻孔地质勘查作用的意义和原则[A];瓦斯地质基础与应用研究[C];2011年

7 杨焦生;王一兵;王宪花;陈艳鹏;王勃;;煤储层压裂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实验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白冰;李小春;杜学飞;张法智;;煤岩吸附气体时膨胀系数的一个估计方法[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梁卫国;吴迪;郝书平;;二氧化碳特性及其煤层地质处置研究[A];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增学;孟彦如;刘海燕;吕大炜;王平丽;;山东省低瓦斯矿区瓦斯异常区地质因素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活动“2012年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宏民;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知国;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侃;岩石微孔隙中气体吸附、链状分子运移的计算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南京大学;2011年

4 张松航;煤储层气体运移特征和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陶树;沁南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效应及气井产能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孟巧荣;热解条件下煤孔隙裂隙演化的显微CT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8 孙维吉;煤渗透和吸附变形规律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崔永君;煤对CH_4、N_2、CO_2及多组分气体吸附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10 于洪观;煤对CH_4、CO_2、N_2及其二元混合气体吸附特性、预测和CO_2驱替CH_4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卫斌;五阳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炎昊;高煤级煤储层条件下的气体运移机理[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任子阳;阳泉无烟煤对CH_4、CO_2吸附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攀;水分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于宝种;阳泉无烟煤对N_2-CH_4二元气体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梁波涛;天池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姜力波;铁法大兴矿瓦斯涌出量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李培;蒙东褐煤热压脱水机理与经济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郑仰发;构造应力场及其对瓦斯突出的影响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10 温志辉;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代勇;占文锋;刘天绩;王信国;林中月;林亮;;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分区与煤系赋存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7年03期

2 张小东;秦勇;桑树勋;;不同煤级煤及其萃余物吸附性能的研究[J];地球化学;2006年05期

3 杨起,汤达祯;华北煤变质作用对煤含气量和渗透率的影响[J];地球科学;2000年03期

4 潘一山;唐巨鹏;李成全;;煤层中气水两相运移的NMRI试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5 唐修义;有关煤成烃的基本认识[J];地学前缘;1999年S1期

6 陈富勇;琚宜文;李小诗;范俊佳;梁英;;构造煤中煤层气扩散-渗流特征及其机理[J];地学前缘;2010年01期

7 琚宜文,姜波,王桂梁,胡超;层滑构造煤岩体微观特征及其应力应变分析[J];地质科学;2004年01期

8 曹运兴;彭立世;侯泉林;;顺煤层断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1993年06期

9 赵峰华,任德贻;应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研究煤显微组分的结构[J];地质论评;1995年06期

10 琚宜文,王桂梁;煤层流变及其与煤矿瓦斯突出的关系——以淮北海孜煤矿为例[J];地质论评;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玉贵;构造煤演化与力化学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2 陶云奇;含瓦斯煤THM耦合模型及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刘延保;基于细观力学试验的含瓦斯煤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孟宪明;煤孔隙结构和煤对气体吸附特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松航;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层物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张瑜;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产气机理与产气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建民;模糊数学在瓦斯突出预报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师;1987年01期

2 张祖银;;国外煤矿煤和瓦斯突出概况和预测方法[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88年Z1期

3 罗强;煤和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J];煤炭工程师;1989年04期

4 周世宁,何学秋;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的流变假说[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5 何学秋,周世宁;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的流变假说[J];煤矿安全;1991年10期

6 刘咸卫,曹运兴,刘瑞,何定东;正断层两盘的瓦斯突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成因浅析[J];煤炭学报;2000年06期

7 张我华,金荑,陈云敏;煤/瓦斯突出过程中的能量释放机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S1期

8 汤友谊,陈江峰,李云霞,许伟功;瓦斯突出煤体探测的物性前提及应用[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9 刘建军,梁冰,章梦涛;煤和瓦斯突出过程中瓦斯作用机理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朱月明;瓦斯突出的动力现象与防治措施[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双;尹光志;赵洪宝;王维忠;敬小非;;含瓦斯突出煤三轴压缩下力学性质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运飞;孙广忠;姚宝魁;;煤-瓦斯介质力学概论[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3 汤友谊;陈江峰;李云霞;许伟功;;瓦斯突出煤体探测的物性前提及应用[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4 罗末忠;付鉴源;;构造发育是英岗岭矿区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A];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C];2003年

5 张许良;彭苏萍;;地质测井法预测瓦斯突出研究[A];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C];2003年

6 丁晓良;俞善炳;丁雁生;寇绍全;谈庆明;郑哲敏;;煤在瓦斯渗流作用下持续破坏的机制[A];郑哲敏文集[C];2004年

7 袁军伟;王兆丰;陈向军;刘军;;潘一矿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突出规律分析[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8 宋景春;李跃丰;朱光宗;朱涛;徐相柱;;艾友矿岩石与瓦斯突出特征及防治技术[A];2007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9 赵志根;范静雅;唐修义;;浅析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机理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10 周松元;谭细军;马合意;;瓦斯突出预警系统现状及其智能产品研发分析[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省(区、市)煤炭学会学术专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德富;蛇形山矿让瓦斯造福职工[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学玲;正视现实 提高认识[N];中国煤炭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庞舒月 丰硕;手握两把利刃 根治瓦斯突出[N];中国煤炭报;2009年

4 记者 尚志岑;平煤每年将投入4.5亿元治理瓦斯[N];平顶山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蒋杰 通讯员 肖功勋;从“谈之色变”到“为我所用”[N];中国煤炭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程真 通讯员 徐春浩;他们找到了降服瓦斯的“金钥匙”[N];中国能源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魏广军;崔刚明:与世界难题较劲的泥腿子[N];平顶山日报;2006年

8 刘玉国;道真二道水煤矿多措并举治理瓦斯[N];贵州政协报;2010年

9 通讯员 任志清 本报记者 张富江;瓦斯重灾户瞄准零超限[N];中国煤炭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游雪晴;瓦斯变害为宝亟须科研支撑[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登科;含瓦斯煤岩本构模型与失稳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李晓泉;含瓦斯煤力学特性及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孔令东;基于模糊Petri网的瓦斯突出空间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崔永国;瓦斯突出气体逆流运移规律及致灾范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刘星光;含瓦斯煤变形破坏特征及渗透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8 李希建;贵州突出煤理化特性及其对甲烷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9 刘高峰;高温高压三相介质煤吸附瓦斯机理与吸附模型[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光德;中小型煤矿氡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平;基于含瓦斯煤体渗流特性的研究及固—气耦合模型的构建[D];重庆大学;2010年

2 郑仰发;构造应力场及其对瓦斯突出的影响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3 姬广亮;方庄二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韩光;煤和瓦斯突出的气固耦合机理及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5 周少华;焦作矿区不同破坏类型煤的瓦斯吸附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胡鹏华;大直径钻孔预测与瓦斯突出可行性的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王雷;剪切荷载条件下含瓦斯煤细观破坏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谭皓月;不同成型条件下含瓦斯煤细观剪切破坏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刘亮亮;基于声发射法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10 王松;含瓦斯煤体振动增透技术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1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91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3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