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软煤体孔隙结构影响瓦斯吸附特性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5 07:32
【摘要】:为了掌握软煤体孔隙结构对瓦斯吸附特性的影响作用,基于分形几何理论,采用低温氮吸附和恒温吸附试验方法,对软煤体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吸附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与硬煤相关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煤初始氮吸附量大于硬煤,软煤呈现的吸附滞后环比硬煤更为明显,且吸附曲线在高相对压力段上升速率更快,软煤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大于硬煤,孔隙数量远大于硬煤,尤其是微孔内吸附力场的叠加作用和中孔内的扩散作用使得软煤吸附势能增强,引入吸附停留时间概念,得出软煤表面较多的吸附位使得瓦斯在软煤体表面吸附停留时间更长,软煤表面分形特征更为明显,软煤表面分维数平均是硬煤的1.47倍,软煤的饱和吸附量及达到饱和吸附的速率均大于硬煤。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pore structure of soft coal on gas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fractal geometry theory, low 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 and isothermal adsorption test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coal and its influence on gas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hard co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nitrogen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oft coal is larger than that of hard coal, the adsorption hysteresis ring of soft coal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hard coal, and the adsorption curve of soft coal rises faster in high relative pressure,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volume of soft coal are larger than that of hard coal. The amount of pore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hard coal, especially the superposition of adsorption force field in micropore and diffusion in mesopore, which makes the adsorption potential energy of soft coal increase, so the concept of adsorption residence time is introduced. It is concluded that more adsorption sites on soft coal surface make gas adsorption on soft coal surface longer,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coal surface are more obvious.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soft coal surface is 1.47 times that of hard coal on average.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the rate of saturated adsorption of soft coal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hard coal.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朝纲;活性氧化铝上的吸附时间研究[J];贵州科学;1999年01期

2 张占存;;煤的吸附特征及煤中孔隙的分布规律[J];煤矿安全;2006年09期

3 薛光武;刘鸿福;要惠芳;李伟;;韩城地区构造煤类型与孔隙特征[J];煤炭学报;2011年11期

4 李希建;林柏泉;施天虎;;贵州典型矿区突出煤孔隙结构及其吸附特性实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5 曹成润,牛伟,张遂安,霍永忠,陈秀艳,孙英男;煤层气在煤储层中的扩散及其影响因素[J];世界地质;2004年03期

6 江丙友;林柏泉;吴海进;朱传杰;陆振国;;煤岩超微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形规律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闫凯;赵东;;水分对煤吸附瓦斯特性影响及微观机理实验研究[J];中国煤炭;2013年03期

8 姚有利;;煤中瓦斯吸附渗透理论及实验研究[J];中国煤炭;201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霞;纳米尺度微孔物理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昌年;郑力菲;汤利华;凌琪;黄丹;;改性粉煤灰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贺希娜;刘峰;;L-色氨酸发酵液的活性炭脱色工艺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1期

3 夏翠;熊双丽;彭天蓉;田春秋;徐国波;;夏枯草多糖脱色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4 林立东;;假单胞菌(Pseudomonas)对氟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5 陈丽萍;段毅文;陈艺红;;向日葵秸杆对铜离子的吸附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6 聂锦霞;张大超;;柚子皮粉对含铬废水的吸附效果及吸附动力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7 王秀丽;盛义平;;活性炭纤维的改性及对Cu~(2+)吸附性能影响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5期

8 贾冬梅;孙帅;李长海;李跃金;;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的吸附性能[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张健;王华;魏永刚;李孔斋;陈高明;魏刚;;Cu(Ⅰ)/AC(HZSM)吸附剂的制备及变压吸附CO的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16期

10 方健;高澍;陈孟林;何星存;黄智;郭娜;高菲;韩敏;;响应面法优化CoFe_2O_4高温改性海泡石制备条件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晋川;张君;张蔓;叶春燕;;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制备吸附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研究[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红艳;孙长龙;尹昌耕;李传锋;孙旭东;陈建刚;;锆粉制备过程中氮含量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4册)[C];2009年

3 周利民;王一平;刘峙嵘;;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_2/Al_2O_3[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4 万国顺;蒋磊;李志广;刘川文;黄红军;;聚丙烯酸/丙烯酰胺恒湿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5 张哲;武战翠;许剑;张惠怡;沈智;雷自强;;坡缕石粘土/碳复合材料对曙红Y的吸附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6 张巍;张睿;常启刚;应维琪;戴伟娣;蒋剑春;;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标选型技术应用介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7 王清萍;金晓英;陈祖亮;;甘蔗渣对Pb~(2+)和Cu~(2+)的吸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刘海宁;叶秀深;李权;郭敏;张慧芳;吴志坚;;硼杂化凝胶吸附剂的制备与吸附机理研究[A];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钟家湘;;超细粉体的表面特征及我国测试仪器的进展[A];2007年全国粉体工业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佟顺增;刘建春;胡忠波;;高灰难选煤泥的解离特性研究[A];2014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桂芳;铝柱撑蒙脱石的制备、结构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平;烷基铵在蒙脱石层间的吸附及其对蒙脱石/烷基铵结构和凝胶性能的影响[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田立朋;单质硅粉氧化法制备二氧化硅溶胶及其应用特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刚正;羧甲基油酰壳聚糖的制备、性质及其对含油废水絮凝机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孙金香;氧化镁基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屈芳;粘土基多孔吸附/催化材料及其净化典型VOCs的性能[D];浙江大学;2010年

7 马燕;河流渗滤系统中BTEX污染去除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郎俊伟;用于超级电容器的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9 徐振;多种自组装膜及固体表面选择性吸附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菲;离子交换树脂改性及在起爆药废水中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宝种;阳泉无烟煤对N_2-CH_4二元气体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梁静;钛合金精密腐蚀加工工艺及机理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伍修锟;呼吸性煤尘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郭桥生;活性碳纤维负载铁酞菁的制备及催化降解酚类化合物性能[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尚帅超;电厂烟气预防自燃与封存的可行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于艳伟;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成型及其对卤素阴离子的吸附性能[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樊丽霞;卤族元素掺杂纳米TiO_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高晓荣;糠醛渣与改性糠醛渣的制备、表征及吸附特性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9 锡林哈斯;改性高分子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研究及应用[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云;SPM处理后饮用水中Zn~(2+)浓度降低方法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祥春;聂百胜;何学秋;;振动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琚宜文,姜波,侯泉林,王桂梁,方爱民;华北南部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及作用机理[J];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3 张松航;汤达祯;唐书恒;许浩;林文姬;张彪;;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微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4 王恩元,何学秋;煤层孔隙裂隙系统的分形描述及其应用[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5 张现仁,汪文川;甲烷在单壁碳纳米管中的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J];化工学报;2001年03期

6 刘振宇,郑经堂,王茂章,张碧江;多孔炭的纳米结构及其解析[J];化学进展;2001年01期

7 吴俊;煤微孔隙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储集关系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3年01期

8 周理,李明,周亚平;超临界甲烷在高表面活性炭上的吸附测量及其理论分析[J];中国科学(B辑);2000年01期

9 ;Microcosmic analysis of ductile shearing zones of coal seams of brittle deformation domain in superficial lithospher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4年05期

10 朱宏伟,李雪松,慈立杰,徐才录,梁吉,吴德海,毛宗强;浮动催化碳纳米管石墨化后的储氢特性[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胜利,靳钟铭,魏锦平;软煤大煤样的压裂特性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 王占雄;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软煤区实践[J];煤矿开采;2004年02期

3 康小卫;刘春明;;大坡度上山穿厚软煤层防冒顶技术[J];中州煤炭;2010年08期

4 陈绍杰;孙熙震;郭惟嘉;王海龙;;软煤塑性流动状态下渗透特性的试验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5 李学龙;刘贞堂;陆智斐;马国强;冯俊军;景林波;;突出煤层中软煤厚度与电磁辐射规律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3年05期

6 苗杰;;硬顶软煤大倾角综放采煤高围岩的控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年10期

7 杨本生;赵明洲;孙利辉;;新型中空注浆锚杆在软煤岩巷道支护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张永安;谢小平;;困难地质条件下软煤巷道合理支护技术[J];煤矿安全;2013年02期

9 白纪成;万军;李延辉;;下分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软煤层收尾技术[J];中州煤炭;2013年08期

10 郭礼士;;浅析软煤及煤层气钻探取样工具的结构特征[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言安;傅雪海;权彪;吴桁;何也;;张集矿构造软煤分布预测[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祯喜;;浅谈软煤岩地质构造区域支护[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3 李守好;陈广喜;;倾斜厚煤层软煤软底一次采全高工艺的应用[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4 李如明;侯红春;;大倾角硬顶软煤软底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综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杨永琦;戴俊;单仁亮;杨敏;;软煤岩巷道周边定向断裂控制爆破试验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魁;石门揭构造软煤诱发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晨阳;大倾角双突软顶软煤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2 韩磊;软煤、厚硬顶板、极近距离煤层合理开采关键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43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143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f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