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煤体瓦斯放散磁场响应特征

发布时间:2018-08-22 19:54
【摘要】:针对含煤体瓦斯放散磁效应特性,建立瓦斯放散磁效应实验系统,测试磁化与未磁化煤样瓦斯放散过程,研究恒定磁场对煤样放散瓦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放散初速度较小(f值越大),磁化后煤样瓦斯放散有明显减小趋势;放散初速度越大(f值越小),磁化后煤样瓦斯放散略有增大的趋势;且两者的变化程度都受磁化时间的影响,在撤掉磁场时Δp并未回落至初始值,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记忆效应。其机理是f值大的煤样,磁化后b值减小,随着压力的升高,磁化后煤样的表面能降低值都小于未磁化的煤样,说明在加磁后煤体吸附容纳瓦斯的空间减少使得吸附量减少,产生的瞬时瓦斯压力梯度降低,从而使得瓦斯的放散初速度降低,而对于坚固性系数f值小的煤样有相反的实验结果。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s release magnetic effect of coal body, an experimental system of gas release magnetic effect was established to test the process of gas emission from magnetized and unmagnetized coal samples,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nstant magnetic field on the gas emission from coal sampl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er the initial velocity (the larger the f value), the smaller the gas emission of coal sample after magnetization, the larger the initial velocity (f value is smaller), the greater the gas emission of coal sample is after magnetization. Both of them are affected by the magnetization time, 螖 p does not decrease to the initial value when the magnetic field is removed, and maintains a certain time memory effect. The mechanism is that the coal sample with large f value decreases b value after magnetiz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 the decrease value of surface energy of magnetized coal sampl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unmagnetized coal sample. The instantaneous gas pressure gradient is reduced, which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the initial velocity of gas release, and the contr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obtained for the coal samples with low coefficient of solidity (f).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项目(2011ZX05040-005)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CRSM14KFB11) 河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SFRF140104)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14A440008)~~
【分类号】:TD7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钟云波,任忠鸣,邓康,蒋国昌,徐匡迪;金属净化技术的一种革命性方法——电磁净化法[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2 马伟,萧锦,崔蕴霞,郭丽燕;磁场与高分子絮凝剂协同强化混凝降铝效能研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3 刘保县;熊德国;鲜学福;;电场对煤瓦斯吸附渗流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常未斌;张浪;孙晓军;张志荣;高旭;;煤粒瓦斯放散能力与吸附常数b的相关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S2期

5 谭学术,鲜学福,,张广洋,桂云贵,许江;煤的渗透性研究[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6 何维军,金龙哲,孟国营;磁化帘降尘模拟实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锦秀;煤结构与煤的瓦斯吸附放散特性[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启翔;;瓦斯压力对煤岩材料全应力-应变过程瓦斯渗透特性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0年16期

2 张磊;焦万丽;尉海军;姚广春;;铝熔体中磁性杂质颗粒的电磁分离[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年05期

3 彭守建;许江;陶云奇;程明俊;;地球物理场中煤岩瓦斯渗流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2期

4 杨新乐;张永利;;气固耦合作用下温度对煤瓦斯渗透率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8年04期

5 王宏图,杜云贵,鲜学福,罗平亚;受地应力、地温和地电效应影响的煤层瓦斯渗流方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6 鲜晓东;石为人;;基于声震法的煤层气特性测试系统[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张先敏;冯其红;陈东;黄勇;;阜新盆地煤层气渗流规律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曹树刚;白燕杰;李勇;郭平;刘延保;;具突出危险原煤瓦斯渗流特性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9 姜德义,张广洋,胡耀华,刘立平;有效应力对煤层气渗透率影响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10 李义贤;梁冰;孙维吉;杨东鹏;;单相气体在低渗透煤层运移规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孙维吉;煤渗透和吸附变形规律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6 李雨成;基于风幕技术的综掘面粉尘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李丘林;空心管坯电磁连铸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程相利;火力发电厂亚临界压力锅炉用水除硅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1年

9 唐巨鹏;煤层气赋存运移的核磁共振成像理论和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10 郭庆涛;金属熔体高频电磁净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文爽;油页岩钻孔水力开采实验台设计及孔底流场数值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瑞珍;淮南煤田谢一矿11煤瓦斯渗透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3 冯明涛;空化声震及温度效应促进煤层瓦斯解吸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李光芝;电磁混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勇;煤吸附/解吸瓦斯的低频振动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6 阳兴洋;声震法促进煤层气解吸扩散流动的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姜勇;低渗透煤层高压水射流割缝增透机理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8 陶应龙;电磁分离铝合金夹杂物及其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蒋海霞;铝熔体除氢的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10 王沁峰;熔体处理对易拉罐用铝材热变形的流变应力与微观组织的影响[D];福州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汇,徐永昌,张守春,廖永胜,张林晔,宋一涛;一种新的成烃机制——力化学作用及其实验证据[J];沉积学报;2000年02期

2 张小东;秦勇;桑树勋;;不同煤级煤及其萃余物吸附性能的研究[J];地球化学;2006年05期

3 琚宜文,王桂梁;煤层流变及其与煤矿瓦斯突出的关系——以淮北海孜煤矿为例[J];地质论评;2002年01期

4 曹代勇,张守仁,任德贻;构造变形对煤化作用进程的影响——以大别造山带北麓地区石炭纪含煤岩系为例[J];地质论评;2002年03期

5 张丽萍;苏现波;曾荣树;;煤体性质对煤吸附容量的控制作用探讨[J];地质学报;2006年06期

6 陈昌国,魏锡文,鲜学福;用从头计算研究煤表面与甲烷分子相互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7 徐龙君,鲜学福,张代钧;突出区煤的化学组成和大分子结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8 郝吉生,袁崇孚,张子戌;构造煤及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9 张玉贵,张子敏,谢克昌;煤演化过程中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玉贵,曹运兴,李凯琦;构造煤顺磁共振波谱特征初探[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玉贵;构造煤演化与力化学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春兰;;电磁场诱导纳米结构生长装置中恒定磁场线圈的设计分析及其部分参数确定[J];有色矿冶;2010年03期

2 杨晋青;段丽红;郭祀远;;恒定磁场强化羟丙基壳聚糖的抑菌与吸附性能[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05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余少文;胡萍;韩庆国;张维德;;0.1T恒定磁场对DNA变复性过程氢键构象的影响[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张小云;张宇;;恒定磁场对骨组织中细胞影响的机制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丽莉;1650Gs恒定磁场对小鼠机体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198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198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e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