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基于分形理论的煤矿突水量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6 15:04
【摘要】:断裂构造是煤层底板发生突水的控制因素,通过分析断裂构造与其他影响煤层底板突水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分形理论研究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通过分维值的大小体现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以新安煤矿为例将分维值的大小与矿井最终突水量进行曲线拟合,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维值的大小划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发育等级,为矿井的安全开采奠定理论基础。
[Abstract]:Fracture structure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of water inrush in coal seam floor.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 structure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fault structure is studied by fractal theory. The development of fault structure is reflected by the fractal dimension. Taking Xinan coal mine as an examp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and the final water inrush of the mine is fit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and the final water outburst is analyzed, and the grade of fault 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by the size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afe mining of mine.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枣庄矿业集团;枣庄矿业集团新安煤业公司;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227900)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焱石,谭凯旋;断裂构造的分形研究及其地质应用[J];地质地球化学;2002年01期

2 王吉松;关英斌;;煤层底板突水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煤炭技术;2006年01期

3 颜恭彬;;基于AutoCAD的断裂构造分维值自动化统计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纲;煤矿底板突水机理与底板突水实时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文斌;断层对底板突水的作用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2 孙晓光;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3 柯春培;淮北新矿区断裂构造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灵生;胡宝林;汪宏志;徐德金;;任楼矿井7_2煤层断层构造分形特征研究[J];安徽地质;2008年01期

2 苏玉平;吕延防;付晓飞;付广;梁玉杰;;分形理论在贝尔凹陷基岩潜山裂缝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孙祝友;杜国云;李德一;杨华;刘俊菊;;基于GIS技术的莱州湾东岸河流分形研究[J];测绘科学;2007年03期

4 盘晓东,康力;浑江断裂带及水系的分形特征和构造活动性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2002年04期

5 谢焱石,谭凯旋,陈广浩;地表的分形测量及其大地构造学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年01期

6 何书;杨桥;王家鼎;;黄骅坳陷中区断裂系统分形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8年04期

7 谭凯旋;谢焱石;;新疆阿尔泰地区断裂控矿的多重分形机理[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年01期

8 赵少杰;钱建平;陈宏毅;;遥感线性构造分形统计和蚀变信息提取在桂东地区金铅锌锡多金属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年03期

9 成永生;;九万大山地区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10年01期

10 高秋丽,杨坤光,马乾;冀东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分维特征及其意义[J];断块油气田;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谭凯旋;谢焱石;;华南地区铀矿床成矿的分形动力学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2 吴诗勇;;刘庄煤矿井田断裂的分形特征[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3 鹿坤;冯佐海;袁爱平;蓝江波;郭俊刚;冯亮;;广西断裂构造空间分布的定量研究[A];第五届中国矿山地质学术会议暨振兴东北生产矿山资源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晓君;地质生态环境多尺度非线性智能评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乔伟;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忠建;半胶结低强度围岩浅埋煤层开采覆岩运动及水害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谢焱石;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复杂性及其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7 李文学;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8 康勇;深埋隧道围岩破坏机理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宫秀梅;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成藏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6年

10 李子林;大采深条件下徐、奥灰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艳卉;矿井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新凤;砂岩含水层富水性预测及水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谆;基于FPGA的煤矿突水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原伟强;焦村矿水文地质条件及二_1煤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银海;缓倾斜煤层承压水上开采底板破坏特征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兴;固液耦合作用下底板突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尚欢;孙疃煤矿承压水上采煤底板破坏特征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8 徐铖辉;不同岩性环境底板应力场及变形破坏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9 董华山;重力作用下矿井突水数值模拟及其并行算法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牟林;煤矿采场底板隔水层阻水能力分析与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海宝;杨为民;吴文金;徐辉;;煤层底板突水的断裂力学模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蒋持平,刘习文,王辉;一类应力强度因子新公式的实用价值[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3 吴树仁,胡道功,石玲,谢广林,汪华斌,易顺华,徐瑞春,梅应堂;鄂西清江下游主要活动断层分段、分形与地震活动[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刘桂雄,申柏华,冯云庆,方晓东,邓国盛;迅速崛起的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J];传感器技术;2002年09期

5 侯美丽,王晓娟,刘永寿;先进的集成微型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传感器技术;2002年10期

6 冯雅君,,张纪勇,王文林;采煤工作面突水预测专家系统研制[J];测绘通报;1996年01期

7 谭凯旋,刘顺生,谢焱石;新疆阿尔泰地区矿床分布的多重分形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年04期

8 孔凡臣,丁国瑜;线性构造分数维值的含义[J];地震;1991年05期

9 沈忠民,冯祖钧,周光甲,王捷;断层体系分维与油田分布[J];地球科学;1995年01期

10 徐景祯,刘明斌,刘晓冬;断层体系的分形维数及其对深源气运移条件的指示作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耀青;带压开采岩体力水学理论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2 张文泉;矿井(底板)突水灾害的动态机理及综合判测和预报软件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渊;带压开采底板突水破坏规律与突变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2 王忠昶;矿井底板岩层阻水性能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3 刘志军;承压水上采煤断层失稳突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延辉;张新霞;许进鹏;薛建坤;;华丰煤矿砾岩水突水量特征及基于水量分割法的突水量计算[J];中国煤炭;2012年09期

2 潘树仁,丁致中;封闭不良钻孔突水量计算与处理方案[J];江苏煤炭;1999年03期

3 艾顺岭;;串草圪旦煤矿突水量的估算[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1年03期

4 陈朝阳,高建中,刘白宙,张占全,张萍芳,王长文;突水量数量化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年04期

5 潘国营,邓清海,闫芙蓉;预测矿坑突水量的广义三重空隙介质渗流模型[J];煤炭学报;2003年05期

6 白海波;徐州矿区P1煤顶板砂岩突水量动态特征及形成机制[J];徐煤科技;1994年02期

7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景春;王玲;豆敬峰;;夹沟铝土矿矿坑突水量预测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敏;岩溶蓄水构造区隧道涌突水量计算探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05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205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8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