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沟矿近距离煤层采空积水区探测技术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layer of No. 12 coal seam in Tangshanggou mining coal seam,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high and low resistance of the 8#Li 11# coal seam in the survey area is detected by means of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point distance, line distance and rigorous indoor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using the small wire frame technique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hydrogeological data of Tangshanggou Mine and the results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he goaf and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water in the survey area are circumscrib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goaf and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can delineate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 in short distance coal seam,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safe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and the hydrogeological work.
【作者单位】: 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山西大同大学采矿工程研究所;
【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00322013) 校青年科学研究项目(2011Q1)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春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J];煤炭科技;2011年03期
2 武强,黄晓玲,董东林,殷作如,李建民,洪益清,张厚军;评价煤层顶板涌(突)水条件的“三图-双预测法”[J];煤炭学报;2000年01期
3 牟义;董健;张振勇;丰莉;;CSAMT探测在煤矿深部采空区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江峰;晏磊;李丰军;;平煤西部矿区灰岩水赋存特征及涌水量预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冯启言;周来;杨天鸿;;煤层顶板破坏与突水实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3 李凤荣;陈真富;王和志;;煤层顶板离层水体分布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4 刘洪磊;杨天鸿;朱万成;于庆磊;陈仕阔;;范各庄矿5煤顶板破坏及突水模拟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5 董东林;孙录科;马靖华;刘争伟;李健;;郑州矿区突水模式及防治对策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6 焦雪峰;;煤矿安全生产中地质信息控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01期
7 王睿;孟召平;谢晓彤;贾立龙;汪元有;;巨厚松散层下防水煤柱合理留设及其数值模拟[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年01期
8 杨滨滨;隋旺华;;近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安全性熵值模糊综合评判[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年04期
9 李忠建;魏久传;施龙青;李娜娜;李炳胜;;浅埋煤层开采数值模拟及顶板突水危险性分析[J];煤矿安全;2011年03期
10 李沛涛;武强;;开采底砾含水层保护煤柱可行性研究[J];煤炭工程;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唐守锋;基于声发射监测的矿井突水前兆特征信息获取方法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李小琴;坚硬覆岩下重复采动离层水涌突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李忠建;半胶结低强度围岩浅埋煤层开采覆岩运动及水害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尹尚先;煤矿区突(涌)水系统分析模拟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6 景继东;巨厚砾岩顶板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7 徐连利;平朔一号井工矿顶板水害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8 李云龙;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姚桥矿水害防治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9 于保华;高水压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关键层复合破断致灾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0 徐智敏;深部开采底板破坏及高承压突水模式、前兆与防治[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严从容;;沿江断裂在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的位置确定[J];地质学刊;2009年02期
2 王磊,何伟;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勘察科学技术;2003年06期
3 裔传标;朱书阶;孙永亮;李元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老窑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兴元;续文峰;;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矿开采;2006年04期
2 匡铁军;;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扩切巷与支护方式[J];科学之友;2011年20期
3 周长冰;;刀柱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采动对刀柱失稳的影响[J];煤炭科技;2012年01期
4 徐晨如;马旭;王峰;;影响极近距离煤层掘进期间产生火灾的技术因素[J];山东煤炭科技;2012年05期
5 张旗;耿华乐;钱瑞鹏;;榆树井近距离煤层组“两带”高度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年03期
6 孙中辉,王怀新,刘端举;深井倾斜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技术探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3期
7 褚民升;近距离煤层开采工作面支护技术[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周启为;;王村矿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3期
9 刘开宇;;近距离煤层开采工作面的支护技术[J];山西煤炭;2006年01期
10 周德琛;张志远;;近距离煤层反顺序开采初探[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黄开忠;;近距离煤层同采技术与实践[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张晨阳;;对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的动压分析[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3 王峰;;坚硬顶板下近距离煤层布置研究与实践[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4 赵庆彪;张振芳;王德胜;赵昕楠;;极近距离煤层整体合层综采放顶煤(岩)技术[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5 蔡峰;;近距离煤层复杂开采条件下矿山压力分布及巷道优化布置[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6 杨本生;刘超;孙利辉;;极近距离煤层同采合理错距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懿;闫志青;;极近距离煤层巷道掘进支护技术研究[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8 臧宝军;刘建军;;采空区上方近距离煤层蹬空采煤法在崔家寨矿的应用[A];开滦矿区采矿技术与实践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龚方玉;复杂特殊条件下开矿技术开国内先河[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2 琚耀庆 张登茂;跨越式发展的“利器”[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百胜;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2 蔡光顺;中兴矿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李波;近距离煤层开采下位煤层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李建璞;超近距离煤层合层开采顶板灾害相似模拟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涛;极近距离煤层刀柱采空区下长壁开采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2 刘超;1.0m极近距离煤层同采合理错距和开采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3 武浩翔;浅埋近距离煤层开采岩层结构特征和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成帅;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综采工作面覆岩结构特征与支架载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5 李晨阳;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综放面压架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6 黄旭;辛置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方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7 樊俊鹏;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8 郭帅;近距离煤层同采工作面合理错距及矿压显现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9 孔令海;近距离煤层条带上行开采煤岩层变形破坏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10 朱成;近距离煤层煤柱采空区下长壁普采矿山压力及控制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71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27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