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矿山恒阻大变形抗滑缆索静力拉伸特性实验

发布时间:2018-11-09 09:24
【摘要】:在抵抗岩体冲击、剪切和能量吸收等诸多方面,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材料比传统意义下的泊松比材料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性能。因此,针对普通锚索无法抵抗矿山滑坡大变形灾害而发生锚索拉断等问题,研发了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恒阻大变形监测锚索,该缆索集监测-预警-控制功能于一体,具有高恒阻、大变形、超强吸能等特性,已经成功应用于矿山滑坡灾害监控领域。通过现场静力拉拔试验,对3种不同规格恒阻大变形缆索的轴向变形、径向变形和恒阻力进行连续测量,试验结果证明3种不同规格的恒阻大变形监测缆索均具有恒阻吸能特性,当恒阻值分别达到200、500和850 k N时,最大变形量可达2 000 mm,填补了国内外大变形缆索的研究空白。
[Abstract]:The materials with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effect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traditional Poisson's ratio material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resisting rock shock shear and energy absorption.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common anchor cable can not resist the large deformation disaster of mine landslide, a constant resistance and larg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chor cable with negative Poisson ratio effect is developed, which integrates the functions of monitoring, warning and control.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constant resistance, large deformation and super strong energy absorption,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mine landslide disaster monitoring. Through the field static drawing test, the axial deformation, radial deformation and constant resistance of three kinds of constant resistance and large deformation cables of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were continuously measur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all of the three kinds of constant resistance and larg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cabl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ant resistance and energy absorption. When the constant resistance values reach 200500 and 850kN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amount can reach 2 000 mm, to fill the gap in the research of large deformation cables at home and abroad.
【作者单位】: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502323)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42032)
【分类号】:TD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许利凯;李世海;刘晓宇;冯春;;三峡库区奉节天池滑坡实时遥测技术应用实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2 何满潮;;滑坡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报系统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3 陶志刚;张斌;何满潮;;罗山矿区滑坡灾害发生机制与监测预警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4 ;Application of remote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landslides in the Luoshan mining area[J];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志刚;孙忠强;郭占飞;聂鑫;;耦合多种成灾因素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2 丁跃军;;滑坡立体监测及网络化管理系统的研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李丽;华晓宾;王玉娟;;遥感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环境长期监测及评估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12年01期

4 霍占刚;张鹏;陶志刚;桂洋;郑伟;;发震断层活动性远程实时监测预报[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8期

5 董瑞朝;陈孝刚;陶志刚;;陕西凤凰山滑坡体稳定性评价及敏感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S2期

6 钟佳迅;庹先国;张兆义;王洪辉;张贵宇;;路堑边坡施工期多参数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应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年11期

7 黄河;罗斌;饶枭宇;;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业化远程监测系统开发[J];公路交通技术;2012年06期

8 温铭生;王连俊;李铁锋;徐为;;基于实时监测的新村滑坡参数变化特征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9 王玉川;巨能攀;赵建军;向喜琼;;缓倾煤层采空区上覆山体滑坡形成机制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3年01期

10 王斐;马彦辉;郭玉祥;;SSR-X在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apid Field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何满潮;陶志刚;张斌;;罗山矿区滑坡灾害发生机理与监测预警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3 韩雪;;平庄西露天煤矿滑坡灾害远程监测实例分析[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4 盛谦;;地面岩石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5 何满潮;孙晓明;;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6 陶志刚;何满潮;张斌;;地震作用条件下滑坡体远程监测预警技术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德政;陈方明;宋锋;;排土场在线监测与智能预测管理系统[A];第三届全国数字矿山高新技术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朱彦鹏;李京榜;叶帅华;张强;;基于锚索格构梁支护结构的高边坡健康监测研究与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9 李海鹏;陶志刚;吕谦;孙光林;侯定贵;;滑坡监测技术方法综述[A];中国矿业科技文汇—2014[C];2014年

10 吴疆;李迎春;;三峡库区万州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与应用[A];重庆工程师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露井联采逆倾边坡岩移规律及稳态分析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2 刘绍波;边坡数字无线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3 张鹏;基于GIS的复杂条件下露井联采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郭永建;基于锚杆轴力监测的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王智磊;降雨影响敏感型滑坡变形动态预测方法及排水洞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何濵;道路参数监测预警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童仁园;基于螺旋线的岩土变形分布式测量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菊春燕;青岛崂山风景区地质灾害风险与防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周勇;湘西高速公路滑坡监测关键技术及监测信息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冷旷代;岩体结构非平衡演化稳定与控制理论基础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亮;露天煤矿边坡应力无线远程监控系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顾清山;集中式边坡应力无线远程监控系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焦方晖;崂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管晓明;露天矿井工开采下边坡加固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强;灵泉露天矿坑底残煤开采设计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6 李阳;平庄西露天矿顶帮边坡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7 高杰;激光与CCD技术在边坡远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兆义;山区高速公路施工期路堑边坡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严传鹏;基于图像处理的边坡位移检测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10 孟祥铭;现代监测手段在黑岱沟露天矿边坡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振华,李东生;CCD位移传感器在小东江大坝中的应用[J];大坝与安全;2001年01期

2 唐然;汪家林;范宣梅;;TDR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年01期

3 何满潮,崔政权,蒋宇静,蒋文彪,姚爱军;三峡库区边坡稳态3S实时工程分析系统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4 孙骏,黄跃平;基于面阵CCD与CPLD实现的位移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5年01期

5 罗志强;边坡工程监测技术分析[J];公路;2002年05期

6 吕康成,赵久柄,张守一,胡功德,郑颖人;岩土工程位移实时监测系统研究[J];公路;2005年04期

7 代志勇,袁勇,刘永智;基于光纤应力传感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4年03期

8 吕建红,袁宝远,杨志法,刘文亮;边坡监测与快速反馈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9 霍志涛;张业明;金维群;汪发武;陈晓婷;;三峡库区滑坡监测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6年04期

10 金爱兵,孙金海,吴顺川;露天矿深部开采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方案研究[J];金属矿山;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骥;李春雷;;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练习后对跑速影响的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二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田文;;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对提高柔韧素质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静;不同拉伸方式作用下下肢刚度与爆发力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20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320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7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