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增强回归树分析中国野火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wildfire and to predict the wildfire,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reasonable management measures of wildfire. Taking the area and frequency of wildfire occurrence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1 as dependent variables, fiv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selected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wild fir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nhanced regression tree (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verfire area in China were altitude (36.92%),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27.85%) and annual rainfall (13.17%). Population density (13.00%) and vegetation type (9.07%). In general, the difference of climatic factors and altitude determin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overfire area in the study area.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ildfires in China were population density (27.44%), altitude (25.97%) and vegetation type (22.84%).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18.98%) and the annual average rainfall (4.77%) can be seen that human activities, topography and combustible matter together affe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number of fires.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addition to climate and vegetation factors,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especially altitud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formulation of national fire risk regionalization, and field fire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wildfires through the treatment of combustible substance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516;41201185和41271201)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201)资助
【分类号】:X9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爱锋;杨佩国;;我国森林火灾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及其时空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2 胡海清;魏书精;孙龙;王明玉;;气候变化、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碳循环[J];干旱区地理;2013年01期
3 马晓茜,杨景标,管霖;热带森林火灾产生的特点分析[J];火灾科学;2002年02期
4 王明玉,舒立福,田晓瑞,史军;林火在空间上的波动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Ⅰ)[J];火灾科学;2003年03期
5 胡海清,金森;黑龙江省林火规律研究 Ⅱ.林火动态与格局影响因素的分析[J];林业科学;2002年02期
6 舒立福,王明玉,田晓瑞,李忠琦,肖永军;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火环境研究[J];林业科学;2003年06期
7 郑伟;李亚君;刘诚;王萌;;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森林过火区面积估算方法[J];林业科学;2011年08期
8 田晓瑞;舒立福;赵凤君;王明玉;;未来情景下西南地区森林火险变化[J];林业科学;2012年01期
9 舒立福,王明玉,李忠琦,肖永军,田晓瑞;大兴安岭山地偃松林火环境研究[J];山地学报;2004年01期
10 周道玮,周以良,郑焕能;火生态学研究评述[J];世界林业研究;199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林静;杨木壮;;基于缓冲带的广州南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2 李丽琴;牛树奎;;中国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发生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3 于文颖;周广胜;赵先丽;谢艳兵;;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气象火险指数的适用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4 李剑泉;刘世荣;李智勇;易浩若;;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森林火灾防控策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0期
5 段庆伟;辛晓平;;GIS技术在草地畜牧业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3期
6 解伏菊;肖笃宁;李秀珍;胡远满;史宝东;;大兴安岭北坡火后紫貂冬季生境适宜性与景观格局的恢复[J];动物学杂志;2006年01期
7 刘毅;乔妮;姜恩来;;KM森林防火阻燃剂专用喷洒设备的研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Forest fire danger ratings in the 2040s for northeastern China[J];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2011年02期
9 张媛媛;李满春;刘永学;;浙西低山丘陵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高程分异研究——以桐庐县为例[J];测绘科学;2007年02期
10 林燕;白永飞;;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种群结构对火烧的响应[J];草业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继权;周道玮;宋中山;吴晓天;佟志军;;草原火灾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初探[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刘兴朋;张继权;周道玮;宋中山;吴晓天;;基于GIS的吉林省西部草原火灾风险评价与区划[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3 包玉龙;张继权;刘兴朋;毕力格;佟志军;;锡林郭勒盟草原火险时空变化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淑苹;张文开;;福建省周宁县不同坡度下的耕地景观格局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淑苹;张文开;;周宁县不同坡度下的耕地景观格局分析[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继权;佟志军;宋中山;吴晓天;;中国的草原火灾风险[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田晓瑞;舒立福;牛树奎;刘晓东;胡海清;王明玉;;森林防火学发展[A];2008-2009林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9年
8 王明玉;王秋华;赵凤君;田晓瑞;;气候变化对我国林火影响与对策[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7 新形势下的森林防火问题探讨论文集[C];2009年
9 马清霞;王星晨;李兴华;;内蒙古东北部林区夏季雷暴天气气候及环流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袁福香;刘实;郭维;胡艳全;;吉林省一代玉米螟发生的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等级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展;气候变化对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森林火灾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钱凤魁;基于耕地质量及其立地条件评价体系的基本农田划定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3 邓欧;黑龙江省森林火灾时空模型与火险区划[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金森;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次生林影响的模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5 张贵;广州市林火动态监测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6 聂玉藻;林火时空分析方法与风险模型研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陈钊;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机制及应急智能决策系统构架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8 周斌;晚新生代以来灵台黄土剖面元素碳记录与气候环境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9 胡林;基于知识发现技术的林火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王斌;火地塘林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生态效益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洁;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罗火钱;火烧迹地森林恢复的遥感影像时空特征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平波;湖南省森林火灾空间建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洪晶波;广州市森林防火多源信息平台集成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易厚梅;广州市森林防火信息工程构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魏小强;铰接履带运输车车体和铰接架强度刚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黄桐毅;沙棘木蠹蛾干扰下建平县沙棘人工林的景观格局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新;森林火灾实时监测系统火焰探测模块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马丽芳;森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预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闵盈盈;具有延迟的森林可燃物湿度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粉玲;李京忠;张琦翔;;DEM提取坡度·坡向算法的对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2 高永刚;张广英;顾红;周尔滨;;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3 李剑泉;刘世荣;李智勇;易浩若;;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森林火灾防控策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0期
4 周幼吾,梁林恒,顾钟炜,梁凤仙,张齐兵;大兴安岭北部森林火灾对冻土水热状况的影响[J];冰川冻土;1993年01期
5 罗菊春;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6 朱敏;冯仲科;胡林;;对两个森林地表火蔓延改进模型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7 史宇;余新晓;岳永杰;张振明;甘敬;王小平;李金海;;北京山区黑桦天然次生林不同种群的格局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唐季林,,欧国菁;林火对云南松林土壤性质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9 李金花,潘浩文,王刚;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原因的初探[J];草业科学;2004年05期
10 贾松青,姚树人,郝凤珍;大兴安岭林区特大森林火灾的天气形势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伏生,曾德慧,陈广生;土地利用变化对沙地土壤全氮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2 张亮;林文欢;王正;余娜;陈红跃;;广东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6期
3 陈辉,刘玉宝,吴承祯,游斌;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应用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年06期
4 贾晓红;李新荣;;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不同生境白刺(Nitraria)灌丛沙堆的空间分布格局[J];环境科学;2008年07期
5 胡文康;20世纪塔克拉玛干沙漠环境及其变迁[J];干旱区研究;1992年04期
6 王丽媛;郭东罡;白中科;上官铁梁;;露天煤矿生态复垦区刺槐+油松混交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及空间分布格局[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忠锁;许崇任;雷光春;;长江流域淡水银鱼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环境相关性分析[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2 周国有;韩红;;蚜虫在玉米田空间分布格局及相关技术研究[A];华中昆虫研究(第6卷)[C];2010年
3 邹红菲;吴庆明;马建章;;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巢的空间分布格局[A];第二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钟章成;刘芸;;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中的几个问题[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邱炳文;陈崇成;高建阳;;福建省农业用地空间分布格局的尺度效应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绍庆;曾琪明;;西部开发与植被遥感应用[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7 李必成;丁平;;鸟类对湖泊型岛屿栖息地的选择[A];浙江省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强;基于多角度混合模型的长白山地区针叶林区叶面积指数反演[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2 周会平;种子散布对植物居群空间分布格局和遗传结构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蒙;甘肃小陇山主要植物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田海芬;大青山山地植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孙东辉;半干旱区露天煤矿生态复垦植物群落格局及动态[D];山西大学;2012年
4 周威;天然针阔混交林下穿透降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46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34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