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基于FAPH和脆性联系理论的交通安全系统脆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2 01:22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机动车的需求增加,随之产生了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问题,给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交通安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受到内部或者外界足够大的干扰后,失去正常工作能力而瘫痪,如果引发连锁反应,交通安全系统就会表现出脆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PH)和脆性联系理论对交通安全系统脆性展开了研究。 首先,分析国内外交通安全系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文献分别从系统层面、道路设计以及交通控制等方面对交通安全系统进行分析,但有关交通安全系统脆性源和交通安全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脆性关联研究还有所欠缺。 其次,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影响交通安全系统的因素进行分析。 然后,将国家宏观管理和科研开发等因素加入到交通安全系统的脆性源中,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交通安全系统递阶层次图,再根据专家调查法结果构造优先判断矩阵,采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PH)将其改造成模糊一致矩阵,通过单层次排序和总排序得出底层脆性源对交通安全系统总目标的影响权重排序。结果显示,驾驶员礼让意识缺乏和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是交通安全系统的主脆性源,另外,应该重视国家宏观管理和科研开发对总目标的影响。 接着,通过研究交通安全系统的脆性关联性获得它的脆性关联模型,采用集对分析理论计算交通安全系统的同一度、对立度和波动度,然后应用脆性联系熵理论计算脆性同一熵、脆性对立熵以及脆性波动熵,再利用突变级数评价法确定各种熵在脆性联系熵中的权重并计算脆性联系熵。为了更合理的分析,引入集对分析中的对立度系数和波动度系数,分析研究了波动熵对脆性联系熵的影响。通过分析波动度系数,得出波动熵对脆性联系熵的作用效果与同一性向波动性的发展趋势和波动性向对立性的发展趋势有关。最终结果显示,安全保障子系统是交通安全系统的薄弱子系统。 最后,针对前面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增加对交通安全专项费用投入、加大科研开发、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能、完善事故信息系统、车辆管制等建议。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demand for motor vehicles increases, resulting in traffic jams, traffic accidents and other problems, causing serious losses to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 subsystem in a traffic safety system is paralyzed by internal or external disturbance and loses its normal working ability. If a chain reaction is initiated, the traffic safety system will show brittleness. In this paper,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PH) and brittleness connection theory are used to study the brittleness of traffic safety system. First of all,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methods of traffic safety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 The literature analyzes traffic safety system from system level, road design and traffic control, etc.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the brittleness source of traffic safety syste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ffic safety system and subsystem is still lacking. Secondl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ffic safety system are analyzed from demand and supply. Then, the national macroscopic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re added to the brittle source of the traffic safety system, and a relatively complete hierarchy map of the traffic safety system is constructed, and then the priority judgment matrix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t investigation. The improved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PH) is adopted to transform it into a fuzzy consistent matrix, and the influence weight of the underlying brittle source on the total target of traffic safety system is obtained by single and total rank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iver's lack of comity consciousness and th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safety education are the main brittle sources of traffic safety system.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macro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the overall goal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n, by studying the brittleness correlation of traffic safety system, the brittleness correlation model of traffic safety system is obtained, and the identical degree, opposites and fluctuation degree of traffic safety system are calculated by set pair analysis theory. Then, the theory of brittleness connection entropy i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same entropy of brittleness, the entropy of brittleness opposition and the entropy of wave of brittleness, and then the weight of entropy in the entropy of brittle connection is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abrupt series evaluation and the entropy of brittle connection is calculated. In order to make more reasonable analysis, the antagonism coefficient and volatility coefficient in set pair analysi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influence of wave entropy on brittle connection entropy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olatility coeffici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ffect of volatility entropy on brittle contact entropy is related to the trend of identity to volatility and the trend of volatility opposit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afety subsystem is the weak subsystem of the traffic safety system.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it i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driver's safety awareness, strengthen safety education,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traffic safety special expenses, increas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ordinate the functions between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improve the accid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commendations on vehicle control, etc.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U49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兆华,刘志强;视频检测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5年03期

2 李琳;肖贵平;;浅析我国小城镇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J];山西科技;2006年01期

3 李文波;王力强;杨猛;席建锋;李华成;;基于灰色聚类的高等级公路安全评价方法[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年02期

4 马忠英;杨琦;周伟;;中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分析与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杨秀梅;梁收运;;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年02期

6 李文盛;郭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校园火灾危险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年04期

7 钱之苓;;IT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孙勇;李宏斐;闫斌移;宋双林;张卫亮;;矿井火灾安全评价新方法[J];煤矿安全;2009年04期

9 房其贤;来志伟;徐杨;;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矿井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02期

10 王蕊;;基于FAHP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勇;仇宁海;蔡国强;贾利民;;轨道交通安全系统动态时空建模方法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壮阔;李宁;;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常河;;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含能材料作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黄林显;张伟娜;;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白璐;孙启宏;乔琦;汪靖;林星杰;;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铅冶炼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张向科;刘浪;;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轻轨站点综合评价中的应用[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陶余会;刘家才;张吉军;;如何构造模糊层次分析法中模糊一致判断矩阵[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谭厚章;熊小鹤;刘海玉;王学斌;徐通模;;大容量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实时模糊评估[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朱东泽;陈晓风;王晓龙;;禽流感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英文)[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詹永光;方勇;;SFAHP法在给排水工程方案选择中的应用[A];2002热烈庆祝全国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成立四十周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石敏初;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需大力提高驾驶人素质[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0年

2 曹连元;提高驾驶人素质是预防事故的根本[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红侠;变压器维修决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朱荣;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何雅琴;多突发事件耦合的城市交通应急等级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姚宽一;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闫丽梅;系统的脆性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蔡兰;制造业车间生产调度及其评估理论的研究和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向辉;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与管理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王凌;维修决策模型和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张磊;基于语义Web的制造网格资源集成与调度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刘琼;面向大批量定制的产品配置技术及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基于FAPH和脆性联系理论的交通安全系统脆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黄黎平;差异目标下企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的决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3 孙明辉;废旧钢铁回收物流系统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何英;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杨双鸽;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付冠华;企业智力资本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邹懿;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鹏;企业分销商选择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9 杨均;大型化工工程项目中工程物流供应商的选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祁礼红;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乌登山风电项目风险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本文编号:2373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373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1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