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矿用降温除湿设备的研发及应用
[Abstract]:A cooling and dehumidifying equipment for coal mining face is design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ir-cooled cooling equipment, the equip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loss of cooling capacity, energy saving, reciprocating and recycling of dehumidification solution, no pollution and so on. The problem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ooling and dehumidifying processes, the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tuyere and the serious loss of cooling capacity are solved.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imported air were simulated by ANSYS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angkou coal min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quipment was further verified.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分类号】:TD7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勇,徐红梅;房间围护结构冷负荷的快速计算法[J];江苏煤炭;2001年02期
2 余晓平,付祥钊;夏热冬冷地区新风冷负荷计算方法的研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李金强;付会龙;;基于干湿温度的矿井冷负荷计算方法[J];山东煤炭科技;2012年04期
4 黄翔,赵自立;实用冷负荷系数法在计算纺织车间空调冷负荷中的应用[J];制冷与空调;1996年04期
5 柳靖;赵加宁;孙德兴;刘京;;空调设备排热对传热、新风冷负荷的影响[J];煤气与热力;2008年09期
6 涂光备,张于峰,,王莱,李斌;菜肴等热食品所形成的冷负荷─—餐饮业空调制冷专题研究之一[J];制冷学报;1996年04期
7 万善学;于峰;陈松;;一种矿井冷负荷的计算模式[J];山东煤炭科技;2011年05期
8 颜苏芊;葛向荣;黄翔;文力;;细纱车间夏季负荷算法及实际需冷量的计算[J];棉纺织技术;2011年04期
9 郭平业;朱艳艳;;深井降温冷负荷反分析计算方法[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10 阎复志;空调系统设计中几个冷负荷问题的探讨[J];煤炭工程;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鸣;;气候差异对冷负荷估算指标的影响[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2 刘朝贤;;再论《夏季新风“逐时”冷负荷计算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张磊;孟庆林;;广州大学城建筑冷负荷特点分析[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4 苑翔;龙惟定;;应用情景分析法预测区域建筑冷负荷[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树连;张益昭;赵旭东;;变水量系统水流量变化的规律与节能[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1990年
6 刘玮;王智伟;石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商场建筑物冷负荷的工程实例[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7 刘向东;宋莉;;四类民用建筑空调设计冷负荷的概算[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8 苑翔;龙惟定;;应用情景分析法预测区域建筑冷负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9 苑翔;龙惟定;;相同材质的区域建筑冷负荷预测的整合模型[A];2009年全国节能与绿色建筑空调技术研讨会暨北京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文凭;杨昌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商场建筑冷负荷预测研究[A];2007年湖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谢浩 广东工业大学;浅析百叶在建筑中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江;城市能源规划中建筑冷负荷预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爽;城市规划阶段建筑冷负荷的修正负荷因子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吴蓉;负荷快速计算软件研究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4 余丽霞;证券营业部夏季空调动态冷负荷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5 朱洲江;地板送风冷负荷减小系数求解方法及变化规律[D];东华大学;2011年
6 朱冬林;考虑冷负荷特征影响的楼宇冷热电联供系统中余热锅炉结构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7 李绵升;基于粒子群与控制误差回馈的BP神经网络冷负荷预测及动态目标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魁星;航站楼负荷动态模拟和特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9 李忠意;基于能量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王有镗;严寒地区商场建筑空调动态负荷分析[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373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37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