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基于坐姿假人的地铁乘员二次碰撞损伤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08 20:14
【摘要】:针对地铁车厢中坐姿乘员的二次碰撞损伤问题,以乘员不同约束状态、坐姿、乘员人数为变量建立坐姿假人碰撞仿真场景。以AV/ST9001标准中加速度测试载荷为边界条件实现仿真计算,获得假人的姿态响应历程数据。建立假人响应物理参数与损伤等级对应关系的评估条件,包括头部HIC值、胸部3ms加速度与AIS损伤等级关系以及胫骨指数。仿真结果分析与损伤预估表明:坐姿乘员在碰撞事故中可能受到头部脑震荡,颅骨骨折,胸部肋骨骨折,腿部挫伤,骨折等不同程度伤害。座椅侧挡板对假人的姿态响应幅度有显著的影响,座椅及其附件的形状、材料等可作为可变设计参数以期降低乘员损伤;乘员人数会显著增加二次碰撞复杂度及损伤程度,是乘员损伤不利因素之一。
[Abstract]:Aiming at the secondary collision damage problem of sitting passengers in subway cars, the simulation scene of sitting posture dummy collision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straint states of passengers, the sitting posture and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as variables. Based on the boundary condition of acceleration test load in AV/ST9001 standard, the simulation calculatio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attitude response history data of dummy are obtained. The evaluation condi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dummy response and the injury grade were established, including the HIC value of the head, the 3ms acceleration of the chest and the AIS damage grade, and the tibia index.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injury prediction show that the occupants may be injured by head concussion, skull fracture, chest rib fracture, leg contusion, fracture and so on. The side baffle of the sea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osture response amplitude of the dummy. The shape and material of the seat and its accessories can be used as variable design parameter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amage of the occupants. The number of occupants will increase the complexity and degree of secondary collision, which is one of the adverse factors of crew damage.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502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09JBM086)
【分类号】:U298;U27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文斌;赵洪伦;刘学军;;轨道车辆乘员二次碰撞伤害的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年09期

2 魏庆;王悦明;文彬;;国外铁路机车车辆碰撞安全研究[J];国外铁道车辆;2012年05期

3 刘金朝,房加志,王成国,冯青春,张洪;铁道客车大变形碰撞仿真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素超;铁道车辆结构耐撞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素超;田红旗;周辉;;耐冲击地铁车辆设计及整车碰撞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2 刘彬;刘永强;;基于HyperWorks的欧洲某型城轨车辆防撞结构的设计[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1年04期

3 陈秉智;伞军民;孙彦彬;兆文忠;;薄壁构件的抗碰撞吸能[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王文斌;赵洪伦;刘学军;;轨道车辆乘员二次碰撞伤害的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年09期

5 黄士卫;周荣贵;贾向强;;某型内燃调车机车被动安全性设计验证[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28期

6 王文斌;张光伟;赵洪伦;陆正刚;;高速列车座椅间距对乘员二次碰撞伤害的影响[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8年02期

7 文孝霞;杜子学;张晓旭;;跨坐式单轨车辆车体正面碰撞仿真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年04期

8 谢素超;田红旗;姚松;;车辆吸能部件的碰撞试验与数值仿真[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9 孙继武;任利惠;王文斌;;基于Adams的列车碰撞三维动力学模型和仿真[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3年04期

10 黄士卫;周荣贵;贾向强;;某型内燃调车机车被动安全性设计验证[J];铁道机车与动车;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秉智;伞军民;孙彦彬;兆文忠;;薄壁构件的抗碰撞吸能研究与优化[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金朝;王成国;房加志;;接触问题的理论研究和铁道车辆的碰撞仿真[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3 孙继武;任利惠;王文斌;;基于Adams的列车碰撞三维动力学模型和仿真[A];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其理论研讨会2013(CAETS2013)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文斌;轨道车辆耐碰撞结构及乘员安全防护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谢素超;铁道车辆结构耐撞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李松晏;高速列车吸能结构研究与明线交会安全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兴旺;铝合金地铁车体性能仿真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2 张向海;某地铁车体性能仿真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3 汤礼鹏;城轨车辆切削式专用吸能装置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吕志东;某地铁车大变形碰撞分析和结构优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5 雷成;DF_(8B)型机车碰撞过程计算机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程玲;轨道车辆被动安全系统及其模块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李兰;城轨车辆耐碰撞结构设计及其乘员安全数字仿真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王庆艳;铝型材地铁车车体耐撞性分析及吸能结构最优设计[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9 高祥;基于ANYSY/LS-DYNA的铁道车辆单车碰撞问题建模与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谢素超;耐冲击地铁车辆吸能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如海;许栋;王桃英;臧绫;;客车座椅设计参数对乘员正面碰撞伤害影响的仿真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0年02期

2 张泽宇;潘和平;马火林;;用Matlab实现跨平台多数据库系统查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4期

3 田红旗,许平;吸能列车与障碍物撞击过程的研究和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吴迪;刘军;徐朋;戚非;王蔚;李学慧;;基于MATLAB及数据库技术的实验数据检验及存取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0年04期

5 龙述尧;陈仙燕;李青;;矩形截面锥形薄壁管关于能量吸收和初始碰撞力峰值的优化[J];工程力学;2007年11期

6 廖兴涛;张维刚;李青;钟志华;;响应表面法在薄壁构件耐撞性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06年05期

7 王文斌;赵洪伦;刘学军;;轨道车辆乘员二次碰撞伤害的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年09期

8 Frank Müller,钟连泉;轻轨车辆的制造[J];国外铁道车辆;2000年05期

9 张振淼,逄增祯;轨道车辆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原理及结构设计(待续)[J];国外铁道车辆;2001年03期

10 张振淼,逄增祯;轨道车辆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原理及结构设计(续完)[J];国外铁道车辆;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房加志;铁道车辆碰撞以及结构优化的仿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崎;基于Kriging方法的结构可靠性分析及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王文斌;轨道车辆耐碰撞结构及乘员安全防护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高月华;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在注塑成型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耀华;汽车碰撞后乘员最佳保护姿态的仿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2 贾宇;机车车体耐碰撞结构设计与碰撞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戴嘉鹏;铝合金地铁车体静动态分析及碰撞仿真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李兰;城轨车辆耐碰撞结构设计及其乘员安全数字仿真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5 王庆艳;铝型材地铁车车体耐撞性分析及吸能结构最优设计[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6 贾翠平;汽车与高速公路混凝土护栏碰撞事故分析及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高祥;基于ANYSY/LS-DYNA的铁道车辆单车碰撞问题建模与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陈汉珍;城际列车耐碰撞车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伞军民;列车吸能结构碰撞仿真与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09年

10 段书华;列车大变形碰撞仿真与结构优化[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18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418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5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