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岛海底金矿突涌水优势渗流通道与来源研究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e water diversion fissures in the roadway, the occurrence of the aqueduct fissures is summarized, and the dynamic monitoring results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of the water gushing water samples are combined. The dominant direction of seepage in two mining areas of Sanshandao Gold Mine and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pit water and surface water body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minant direction of seepage in Xishan mining area is parallel to the maximum horizontal ground stress, while the dominant direction of seepage in Xinli mining area is nearly vertical to the maximum horizontal stress. In Xishan mining area, there is a steady supply of salt water in bedrock and fresh water in Quaternary system, but the supply of salt water and fresh water in Xinli mining area is decreasing, and the supply of sea water is increasing.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the neotectonic fault on the dominant direction of seepage in the mining area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mining fissure, which makes the Xishan mine and the surface water body have good connectivity, and also controls the way of sea water recharge. However, Xinli only has weak connectivity with seawater, salt water and fresh wat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fissure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271,41372323,41402280)资助
【分类号】:TD74;P64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寿全,黄巍;三山岛金矿F_3断裂带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及灾害防治[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1期
2 郭志;三山岛金矿控矿断层F_1的力学性质及补强措施[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4期
3 刘竹华,盛祝平,,姚宝魁,杨家录;三山岛金矿海边地下开采矿山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6年02期
4 刘爱华;董蕾;;海水下基岩矿床安全开采顶板厚度计算方法[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5 曹胜根;姚强岭;王福海;姜海军;;承压水体上采煤底板突水危险性分析与治理[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6 李志华;窦林名;陆振裕;卢新伟;王国瑞;;采动诱发断层滑移失稳的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7 马春德;徐纪成;陈枫;罗一忠;;海下矿区三维地应力测量及分布规律研究[J];矿冶工程;2011年05期
8 谭红军;三山岛金矿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1993年S2期
9 郑长成,刘春平;三山岛金矿地下水水量模型及其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1993年S2期
10 张萍;同位素分析法在三山岛金矿的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1993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琦;温进芳;李忠;;浙江苍岭隧道凝灰岩突水现象地质特征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2 解秋红;刘保华;李西双;刘晨光;裴彦良;华清峰;;基于Hooke-Jeeves算法的渤海现今应力场优化反演[J];工程力学;2012年06期
3 阎海鹏;史鹏翔;唐治;朱丽媛;;北岭煤矿地应力测量及其特征分析[J];工程勘察;2013年02期
4 尹万蕾;柳凯;李忠华;宋维源;阎海鹏;;大采深地质构造复杂矿井应力集中模拟预测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07期
5 付其锐;王淑娟;刘大兵;;某金矿超前导水预支护快速通过F3断裂带新技术研究与应用[J];矿业工程;2014年05期
6 徐宏杰;桑树勋;易同生;赵霞;刘会虎;李林;;黔西地区煤层埋深与地应力对其渗透性控制机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7 徐晓惠;吕进国;刘闯;白润才;李胜;;采动影响下逆断层特征参数对断层活化的作用规律[J];重庆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8 周国发;吕古贤;申玉科;郭涛;李威;;山东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J];黄金科学技术;2011年04期
9 杨竹周;李威;冀东;李国栋;;三山岛金矿深井通风降温治理技术研究[J];金属矿山;2011年11期
10 马春德;徐纪成;陈枫;罗一忠;;海下矿区三维地应力测量及分布规律研究[J];矿冶工程;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郑书兵;;寺河煤矿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和巷道布置优化[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许延春;姚依林;陈胜然;柳昭星;;深部承压水上大采高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理论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3 F.Ma;K.P.Li;H.Zhao;J.Guo;;Water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caused by rock mass deformation in a mine[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玉辉;裂隙岩体注浆浆液与注浆控制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覃礼貌;大岗山拱坝坝基(肩)控制性岩体结构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3 邓红卫;典型矿山地下水防治与资源化调控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戴雪灵;山东招远大尹格庄金矿成岩—成矿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王涛;断层活化诱发煤岩冲击失稳的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吴群;延川南煤储层地应力条件及其对煤层气产能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2年
7 付宝杰;水—岩耦合作用下采场底板综合分区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威;煤层采场力学行为演化特征及瓦斯治理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9 吕进国;巨厚坚硬顶板条件下逆断层对冲击地压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王军祥;岩石弹塑性损伤MHC耦合模型及数值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鹏辉;大红山435中段采场矿房矿柱尺寸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魏学松;百岩金矿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宋登学;瓮福磷矿大塘矿段采矿方法参数优化[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郑文海;地应力分布规律的FLAC~(3D)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双利;莱州市望儿山金矿床涌水特征与来源分析[D];桂林工学院;2006年
6 孙磊;保安隔离区对空场回采矿岩稳定性影响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张磊;龙首矿下向六角形进路优化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畅;基于房柱法开采的缓倾斜大面积空区群稳定性研究[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3年
9 陈华;大岗山水电站坝基辉绿岩脉工程地质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黄彬;基于实测的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效果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伟东;;地下采空区安全隔层厚度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2 周彦章;迟宝明;刘中培;;山东夏甸金矿床充水机理构造控制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李满洲;余强;郭启良;陈群策;安其美;;地应力测量在矿床突水防治中的应用——以河南夹沟铝土矿床突水防治工程为例[J];地球学报;2006年04期
4 秦松柏;欧阳正平;程天舜;;分层聚类分析在水文地球化学分类中的应用[J];地下水;2008年01期
5 李再兴;张凤鸣;庞良;韩国童;;有关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方法的探讨[J];地下水;2009年05期
6 张寿全,黄巍,王思敬,蔡祖煌;水文地质结构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J];地质科学;1992年S1期
7 董诚,王连捷,杨小聪,王红才,王薇;安庆铜矿地应力测量[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3期
8 周瑞光,成彬芳,叶贵钧,武强;断层破碎带突水的时效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9 张寿全,黄巍;三山岛金矿F_3断裂带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及灾害防治[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1期
10 郭志;三山岛金矿控矿断层F_1的力学性质及补强措施[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腾飞;浅埋煤层长壁开采隔水层破坏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2 李双利;莱州市望儿山金矿床涌水特征与来源分析[D];桂林工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喜安;郑惠芳;康景辉;邓亚虹;李亮;陈文军;;黄土地层突涌破坏机理物理模拟[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丁春林;;软土地区弱透水层承压水基坑突涌计算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10期
3 朱国庆;;基于弱透水层承压水基坑突涌预测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4 黄友顺;梁新春;冯光;;突涌“泥石流”形成机理的分析[J];煤炭技术;2009年09期
5 李建交,屠厚泽;关于矩形基坑中突涌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第二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通知[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四届全国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忠;在建铁路隧道水砂混合物突涌灾害的形成机制、预报及防治[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明听;单一裂隙注浆扩散及封堵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武继虎;基坑突涌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20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42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