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不同煤屑形状对瓦斯解吸扩散规律影响的数学模拟

发布时间:2019-03-24 15:07
【摘要】:煤屑瓦斯解吸扩散规律的研究对应用解吸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以及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受煤层地质条件、煤的物理力学性质、钻取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所取的煤屑会呈现不同的形状,其解吸扩散参数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宏观上可根据肉眼分辨其形状的煤屑的几何形状对煤屑的瓦斯扩散规律的影响进行数学模拟,得出了不同煤屑形状下的瓦斯解吸扩散数学模型及其解析解。考虑到解吸放散时间不同,得到了不同解吸扩散模型的近似式。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同一粒度分布范围内,煤屑瓦斯初期解吸时受到煤屑形状的较大影响;随着解吸时间的延长,煤屑形状的不同对解吸扩散规律影响趋于变小,不同形状的煤屑颗粒内部瓦斯有效扩散形状逐渐近似于球形。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law of coal debris gas desorption and diffusion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al seam gas content by desorption method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al seam outburst risk. Due to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coal seam,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drill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factors, the shape of coal debris will be different, and the desorption and diffusion parameters will also be different.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geometric shape of coal debris which can be distinguished by naked eyes on the gas diffusion law of coal debris,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gas desorption and diffusion under different coal debris shapes and their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obtained.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desorption time, the approximate expressions of different desorption diffusion models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sam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range, the initial desorption of coal debris gas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shape of coal debris.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desorption time, the influence of coal debris shape on desorption and diffusion law tends to be smaller, and the effective gas diffusion shape in different shapes of coal debris particles gradually approximates to spherical shape.
【作者单位】: 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K04B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4087)
【分类号】:TD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邴吉杰;浅议瓦斯管路系统中阻爆装置的应用[J];煤矿安全;2000年07期

2 马志勇;熊飞;丁文彦;;瓦斯狂魔几时休[J];民防苑;2005年02期

3 马增旭,赵凯;双石墙预留排瓦斯巷在新立矿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5年05期

4 程建军;;专用排瓦斯巷应用问题的探讨[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8年03期

5 杨洋;郭佳;郭力;;基于极值统计理论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煤炭;2009年06期

6 郭美玲;;瓦斯形成的地质因素及其防治对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鹿瑾;张剑英;牛光东;王青青;赵艳萍;;煤矿瓦斯浓度时间序列的分形特性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07期

8 王栓林;樊少武;马超;;突出危险性预测中的瓦斯浓度实时指标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5期

9 董丁稳;李树刚;常心坦;林海飞;;瓦斯浓度区间预测的灰色聚类与高斯过程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童碧;黄伟;沈力军;沈颂策;;瓦斯浓度异常预警系统及应用[J];测控技术;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麟;王君杰;;低浓瓦斯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红卫;费奇;;智能瓦斯预报系统[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李瑞敬;;瓦斯逆流现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杨双安;宁书年;张会星;姜铁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预测瓦斯的研究成果[A];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文集[C];2005年

5 吴强;张保勇;;瓦斯水合化技术研究进展[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6 李长庚;;淮南矿区瓦斯浓缩技术应用及市场前景分析[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江涛;;风电瓦斯闭锁功能设计与现场实现[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8 禄利刚;郭畅;程龙彪;;节能减排视角下我国瓦斯的抽采和综合利用[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9 彭苏萍;;瓦斯富集部位高分辨地震探测技术及其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姜文忠;;采空冒落区瓦斯扩散-通风对流模拟研究[A];2007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经;把瓦斯变成拳头产品[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2 胡明军;打通一矿治理岩溶瓦斯有新招[N];经理日报;2008年

3 张延颖;河北金牛葛泉矿新装备筑牢瓦斯防线[N];中国矿业报;2008年

4 记者 王新生邋通讯员 张延颖;葛泉矿新装备筑牢瓦斯防线[N];中国矿业报;2008年

5 记者吴向勇 通讯员詹光明;神华宁煤快速推进瓦斯综合利用[N];中国煤炭报;2009年

6 通讯员 袁金生;云驾岭矿连续16年瓦斯“零”超限[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7 孙佰忠;鹤岗分公司 加强“体检” 对症下药治瓦斯[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田泽鹏;上社瓦斯由废变宝[N];中国能源报;2013年

9 晓雯;皖北煤电祁东矿缚住瓦斯“猛虎”[N];经理日报;2007年

10 赵凯;瓦斯接力抽采技术在打通一矿获成功[N];经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刚;瓦斯浓度的分形分析与混沌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董丁稳;基于安全监控系统实测数据的瓦斯浓度预测预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彦伟;煤粒瓦斯放散规律、机理与动力学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向军;外加水分对煤的瓦斯解吸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刘纪坤;煤体瓦斯吸附解吸过程热效应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魏明尧;含瓦斯煤体气固耦合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7 罗维;双重孔隙结构煤体瓦斯解吸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刘延保;基于细观力学试验的含瓦斯煤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程庆迎;低透煤层水力致裂增透与驱赶瓦斯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胡维嘉;突出瓦斯—粉煤流冲击动力效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天;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瓦斯浓度预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2 孙锐;泥浆介质非等压条件下煤芯瓦斯解吸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管玲玲;基于蓝光平台的瓦斯浓度分析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阎东慧;高瓦斯矿井掘进通风瓦斯浓度预测神经网络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5 孙维吉;不同孔径下瓦斯流动机理及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6 杨静;矿用瓦斯浓度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7 赵勇;煤吸附/解吸瓦斯的低频振动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铭辉;采动条件下煤岩力学特性及瓦斯运移时空演化规律[D];重庆大学;2013年

9 丁润东;瓦斯粉尘协同检测与预警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10 周翔;瓦斯监测数据及瓦斯流分析与程序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46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446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9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