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围压下切槽煤体卸压增透应力损伤演化模拟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13 17:30
【摘要】:为了分析实施水力割缝、冲孔等水力化卸压增透技术后的煤层在煤巷掘进中发生的煤壁片帮、打钻卡钻等问题,采用物理相似模拟结合颗粒流软件PFC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分析了围压条件下切槽煤层内部应力、裂隙的动态演化过程,探讨了煤层切槽后的损伤破坏特征。结果表明:煤层内有多个切槽分布时,相邻切槽端出现应力集中且煤体损伤发育,而切槽面上下侧煤体的卸压作用显著;随着切槽厚度的增大,切槽面卸压效果增强,煤体易损伤变形,孔隙率随之显著增大。煤层内切槽会增强煤体应力场和裂隙场的不均一性,切槽端和边界处应力集中使煤体不稳定,设计合理的切槽尺寸是降低煤巷打钻与巷道维护难度的有效方法。
文内图片:煤层内切槽相似模拟模型设计
图片说明: 物理相似模拟和颗粒流PFC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分析了围压下切槽煤体的应力、损伤演化过程,直接论证了切槽煤体应力尝裂隙场的分布特征,以客观揭示水力割缝、冲孔煤层的应力损伤。1切槽煤层损伤演化的物理模拟1.1相似模型设计相似模拟试验是以相似理论为基础的模型试验技术,是一种用于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的有效手段[18]。由于裂隙扩展在实际中监测很困难,试验中通过监测煤体中的应力演化与数值模拟相结合进行分析。古汉山矿1603工作面二1煤层埋深约400m,煤层厚度约5m,相似模拟模型设计如图1所示。模型中分别设计大切槽、中等切槽和小切槽3种,3种切槽的长度×宽度均为400mm×100mm,切槽的厚度分别为60、40和20mm;每种切槽均设计2条,通过预先在设计位置埋设长方形钢盒子实现,试验时将钢盒抽出后形成切槽,相邻切槽的两端距离均为100mm。采用动静态应变仪监测预埋的土压力盒传感器监测应力变化,土压力盒主要布置于切槽之间和切槽上下方,包括煤层与顶底板交界处,具体尺寸设计如图1所示。X-2型土压力传感器;2—预制切槽;B、M、U为传感器编号图1煤层内切槽相似模拟模型设计ig.1Simulationmodeldesignofcoalseamslotting模型五面受限制,通过模型上方液压油缸加载应力。煤层、顶底板岩层的相似材料容重与实际岩体的比为1∶10,几何相似比按1∶10设计,由相似第一定律式可知,应力相似比为1∶100。液压油缸压力σ0与压板压力σz的关系见式(1):σz=πr2σ0/a2(1)式中:r为油缸半径;a为正方形加载压板边长。根据经验公式σ=γH,γ为容重,在煤层埋深H约400m时,地应力约为10MPa,即相似模拟中的σz为0.1MPa。根据加载油缸的半径为6mm,压板边长为46mm,可以推算油缸压力
文内图片:颗粒流模型及切槽分布
图片说明: 2015年第12期煤炭科学技术第43卷1450kg/m3,球-球接触模量为0.8GPa,颗粒刚度比为1.0,颗粒间摩擦因数为0.5。颗粒与颗粒之间采用平行粘接,煤层内的颗粒粘接模量为0.8GPa,法向与切向应力均值均为4MPa,法向与切向应力标准偏差均为0.01MPa。顶底板岩层的参数设置相同,其粘接强度是煤层的5倍。为了模拟围压限制条件,对模型的四面墙设置限制条件,模型的颗粒分布如图3a所示;在煤体中按照图3b所示的布置方式挖槽,并进行模型初始平衡。为了记录切槽周围煤体的损伤变化,设计直径为100mm的损伤参数考察单元体,如图3b所示。数值计算中在竖直方向上按一恒定速度进行加载,模型的侧墙采用伺服控制,保持恒定的围压条件。数值计算步长为15万步,分别对8万、12万和15万步的模型粒子结构,颗粒接触力、裂纹分布进行记录,并对每个单元体内的参数进行记录。PFC中定义了描述颗粒间相互接触情况的配位数,计算中可以通过记录单元体配位数的变化分析煤体损伤破坏的程度。图3颗粒流模型及切槽分布Fig.3Particleflowmodelandslotsdistribution2.2煤层损伤演化分析模型粒子结构、应力和裂隙分布如图4所示,随着加载步长的增大,大切槽周围先发生变形位移,颗粒向槽中运移填充,,切槽周围煤体变形显现,切槽空间缩小;模型中小切槽和中等切槽区域应力显现,相邻切槽间应力集中显著,随着计算步长增大,大切槽和中等切槽区域应力降低,而小切槽区域应力集中一直很大;相邻切槽间煤体的裂纹发育,应力加载初期,大切槽和中等切槽区域裂纹发育,随着加载时长增加,大切槽周围裂纹扩展不显著,但张拉破裂明显增多,中等切槽周围裂纹增多,以剪破裂为主,小切槽周围裂纹增多并向顶底板扩展,切槽边界煤体裂纹发育显著。小切槽周围A、B单
【作者单位】: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煤炭资源高效开采和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1CB20120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40-001,2011ZX05063-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444006)
【分类号】:TD712.6;TD3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沈春明;林柏泉;吴海进;;高压水射流割缝及其对煤体透气性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1年12期

2 苏现波;刘晓;马保安;裴刚;冯文军;;瓦斯抽采钻孔修复增透技术与装备[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6期

3 许江;彭守建;刘东;张超林;;煤层气抽采过程中煤储层参数动态响应物理模拟[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6期

4 杨栋,赵阳升,胡耀青,常宗旭;三维应力作用下单一裂缝中气体渗流规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王洪辉;王克杰;单钰铭;;断层物理模拟实验及其在河南新庄油田断层封闭性评价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卢义玉;黄辰;贾亚杰;尤yN;汤积仁;;近距离煤层群水射流割缝卸压石门快速揭煤技术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徐景德;杨鑫;赖芳芳;韩春晶;朱正宪;;国内煤矿瓦斯强化抽采增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4期

4 李桂波;冯增朝;王彦琪;郭红强;上官禾林;;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不同瓦斯抽采方式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5 冯立杰;王延锋;岳俊举;王金凤;;IDE技术创新方法在煤层气开采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11期

6 张文勇;张林华;;高压水射流煤岩钻进机理及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煤矿安全;2010年06期

7 杨新乐;张永利;陈伟雄;;固液两相射流喷嘴外冲击流场的数值模拟[J];煤矿机械;2008年08期

8 林柏泉;张其智;沈春明;杨威;;钻孔割缝网络化增透机制及其在底板穿层钻孔瓦斯抽采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12年09期

9 陈向军;程远平;王林;;水分对不同煤阶煤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12期

10 陈向军;程远平;王林;;外加水分对煤中瓦斯解吸抑制作用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海飞;综放开采覆岩裂隙演化与卸压瓦斯运移规律及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凤林;矿区煤层气综合开采模式判识系统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3 华明国;采动裂隙场演化与瓦斯运移规律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付江伟;井下水力压裂煤层应力场与瓦斯流场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刘星光;含瓦斯煤变形破坏特征及渗透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6 陈向军;外加水分对煤的瓦斯解吸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7 黄峰;真空管井降水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8 洛锋;基于采场应力—裂隙时空差异性的煤岩体瓦斯运移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少龙;上保护层开采条件下瓦斯渗流规律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孙艳南;采空区围岩空隙结构与瓦斯流动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贾亚杰;煤巷条带穿层割缝钻孔布置优化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3年

4 孟江;水射流割缝防突设备缠绕系统动力学及有限元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5 姜广辉;裂隙气液两相渗流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林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厚成;蒋仲安;韩云龙;;顺煤层钻孔抽放瓦斯数值模拟与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2 王建钧;曹净;刘海明;;水平定向钻孔稳定性因素分析[J];地质装备;2009年02期

3 李宗翔;回采采空区上隅角瓦斯抽放的数值模拟与参数确定[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1期

4 王路珍;杜春志;卜万奎;柳红燕;;煤层钻孔孔壁瓦斯涌出的数值模拟[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6期

5 张春会;于永江;赵全胜;;煤岩瓦斯抽放固结数学模型及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6 郭培红;李海霞;朱建安;;煤层钻孔瓦斯抽放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7 赵阳升,杨栋,郑少河,胡耀青;三维应力作用下岩石裂缝水渗流物性规律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9年01期

8 付建华;程远平;;中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现状及防治对策[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9 王振;梁运培;金洪伟;;防突钻孔失稳的力学条件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10 唐世斌,杨天鸿,徐涛,唐春安,石必明,余启香;远程卸压瓦斯抽放数值模拟[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海进;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卸压增透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新生,徐立杰,康玉玲;轴向切槽进给装置[J];机械制造;2001年09期

2 张凤杰;可调自动切槽刀[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4年10期

3 ;改进切槽的方法[J];机床与工具;1956年08期

4 王玉国;切槽辅具的应用[J];组合机床;1982年07期

5 马文陡;王启江;;斜面式切槽刀[J];液压工业;1985年04期

6 陈益蔚;经圣宝;;切槽炮孔切槽参数的研究[J];爆破器材;1991年01期

7 武国栋;组合式切槽刀[J];机械工人.冷加工;1994年10期

8 宋金山;切槽方法综述与发展[J];石材;1995年01期

9 贾晓鸣,于得军;切槽刀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J];机械工人.冷加工;1995年06期

10 陈乐光;半自动卧式专用切槽机设计[J];机械;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婵玉;;可转位切槽刀排[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陈益蔚;;切槽炮孔开裂载荷的确定[A];第四届全国岩石破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杜云贵;张志呈;;圆形炮孔切槽后对岩石破坏方向控制作用的力学分析[A];第四届全国岩石破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春平;切槽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机理的动光弹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2 杨刚刚;YD4140型切槽机转子的动平衡及仿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3 徐灵彬;切槽爆破对地表建筑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14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14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