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不安全行为多层次模型及SD仿真研究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AnalysisandClassificationSystem,简写为HFACS),以著名Reason模型中的“隐性和显性失效”理论为依据,,解释了“奶酪”模型中“洞”的含义以及如何识别[2-4]。该模型描述了4个层次,每一层都相应对应于Reason模型的一个层面[5]。由于该系统对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十分有效,所以笔者探索性将HFACS模型应用到煤矿人的不安全行为研究中,为煤矿开展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新的视角。矿工HFACS模型如图1所示,从4个层次来分析矿工的不安全行为:第1层为煤矿企业的组织层面;第2层为煤矿企业的内部监管层;第3层为矿工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先兆;第4层为矿工不安全行为。前三层的隐形失效会导致最后一层的显性失效,即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图1基于HFACS的矿工不安全行为模型图1.2矿工不安全行为HFACS多层模型分析1.2.1矿工不安全行为1)差错行为。差错行为分为决策性差错行为、认知性差错行为和技能性差错行为。决策性差错行为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决策者可能在知道其行为是不适当或者可能会出现危险状态时,而故意或强行做出的冒险决策行为,这种行为本身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认知性差错行为,是指矿工个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认知与其事物的客观实际状态发生误差时的一种错误行为。操作技能性差错行为,是指矿工在进行正常的作业时,以自身所知、所学的知识,长期工作积累的经验及自身的技术水平等做出动作时而发生的错误行为。2)违章行为。根据模型可知,第二类是矿工的违章作业行为,包括习惯性违章和特殊性违章行为。1.2.2不安全行为先兆1)矿工的精神状态、生理状态和身体或智力局限等因素都会影响其行为安全水平;当一项操作任务的技术和操作能力要求超出矿工技能水平时,可能会出现身体/智力上?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过于偏重惩罚而非奖励、忽视和容忍小差错、忽视沟通与交流,作业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等。3)组织的运行流程缺陷,如对一线矿工规定的工作时间长、任务量大,而在用人制度上又缺乏激励机制,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投入和准备,工种间及工种内的工作任务分配不均衡等。2矿工不安全行为多层模型系统动力学分析2.1矿工不安全行为多层模型因果关系分析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简写为SD)[8]是研究高度非线性、多变量、多重反馈复杂系统的一种定量的方法。采用SD构建出矿工不安全行为HFACS多层模型因果关系图,如图2所示。图2矿工不安全行为多层模型因果关系图由图2可见,共有3条因果关系反馈回路[9]:1)组织的安全状态水平→-不安全行为水平→-组织的安全状态水平。2)组织的安全状态水平→+监督管理水平→-不安全行为水平→-组织的安全状态水平。3)组织的安全状态水平→+监督管理水平→+不安全行为前提条件状态→-不安全行为水平→-组织的安全状态水平。2.2矿工不安全行为多层模型仿真模型的构建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由于所需要的拟合数据并不可能完全满足系统需要,故可通过一些辅助变量和常量(初始值)及相关参数的设置来对模型进行简化处理[10-11],由因果关系图建立矿工不安全行为多层仿真模型流图,如图3所示。在矿工不安全行·125·第42卷第5期2015年10月矿业安全与环保MININGSAFE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Vol.42No.5Oct.2015
【作者单位】: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现代煤炭开采技术研究所;中核西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TD79;X9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希建;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SD模型及其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1期
2 曹庆仁;;浅析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6期
3 田水承;李停军;李磊;薛明月;李广利;;基于分层关联分析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3期
4 李乃文;邓宏斌;高桃丽;;煤矿特种作业者胜任力培训干预SD仿真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6期
5 黄欣;田水承;李停军;;基于杜邦STOP的现场行为安全审计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年04期
6 何刚;;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0年08期
7 梁美健;;煤炭企业安全投资保障机制及其系统动力学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8 蒋英杰;李龙;孙志强;宫二玲;谢红卫;;行为形成因子分析方法评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悦;栗继祖;;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煤矿事故人因失误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李希建;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邓佩佩;;大学生向农村流动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4 田水承;薛明月;李广利;李磊;;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权重确定[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5期
5 薛万磊;牛新生;曾鸣;韩蕊;薛松;;基于系统动力学评价的可再生能源并网保障机制[J];电力建设;2014年02期
6 赵鹏飞;聂百胜;贺阿红;;煤矿企业员工心理应急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2期
7 吴鹏;陈红;龙如银;;基于任务压力的安全管理与遵章行为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3期
8 张磊;沈玉志;;国有煤矿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4期
9 周波;朱云辉;谭芳敏;;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控制及其重要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02期
10 周波;程建圣;胡祖祥;叶敏;;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分析与对策[J];煤矿安全;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华;成长型生产企业R&D项目组合动态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雍瑞生;石化工程项目精益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宏业;工业系统安全管理及其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张颖;安全平台支撑体系及其模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何刚;煤矿安全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及其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经阳;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要素集成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7 梁振东;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8 陈刘平;煤矿人因管控绩效测度与改进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9 张跃兵;企业安全文化结构模型及建设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都基安;煤矿建设项目安全预警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华;煤炭供应链排放测算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郭彬彬;煤矿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萍;煤矿职工群体安全行为定性模拟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冯凯梁;建筑企业安全投入水平与安全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邢福胜;基于网络化的矿井安全动态评价系统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6 王以功;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及实践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7 陈静;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业娇;OHSMS的应用与煤矿现代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利华;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源SD模型构建及仿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铁路安全经济决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汉川;陈宁;;构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6期
2 姚凯;陈曼;;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系统构建[J];管理学报;2009年04期
3 金起波;车瀚;唐健娟;蔡中心;黄凯;;公路施工区安全审计[J];湖南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4 张力,赵明;WANO人因事件统计及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5年03期
5 郑爱华;聂锐;;从矿难频发透视煤矿安全投资策略[J];经济管理;2005年11期
6 姚凯;;内源性-外源性动机的仆人式领导理论[J];经济管理;2008年01期
7 孙志强;李政仪;史秀建;刘凤强;谢红卫;;行为模式支持下的人为差错分析方法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8年04期
8 丁松滨;石荣;施和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空中交通系统安全管理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6年04期
9 丁波;戴彤焱;张志权;;寒区公路建设项目交通安全审计[J];价值工程;2010年25期
10 何立;凌文辁;;基于胜任特征的员工培训的原理与技术[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淑英;家具企业实木机加工作业安全行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龚文安;交通安全审计及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2 郑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金本,黄俊才;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J];安全与健康;2003年17期
2 薛福连;;怎样克服不安全行为[J];现代职业安全;2005年07期
3 毕作枝;;故意性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煤炭企业管理;2006年04期
4 曹庆仁;宋学锋;;不安全行为研究的难点及方法[J];中国煤炭;2006年11期
5 曹庆仁;宋学锋;;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及其管理途径[J];经济管理;2006年15期
6 ;南阳煤业自编《一百条不安全行为》[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7年03期
7 杜思才;;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J];安徽电力;2007年01期
8 邢庆贵;;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研究[J];施工技术;2008年S2期
9 翁建华;;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对策探讨[J];安全与健康;2008年15期
10 童志欣;;从不安全行为分析谈管制事故预防[J];空中交通管理;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司腊元;;不安全行为的剖析与控制[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梁文彦;;关爱生命 安全发展——不安全行为心理浅析[A];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曲作明;刘子英;史燕伟;;浅谈人的不安全行为危害辨识方法的应用[A];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赖德贤;;浅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张静;;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方法探索[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6 薛爱玲;;杜绝不安全行为 确保安全生产[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谢英晖;;不安全行为与零事故活动[A];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学锋;;对安全生产中不安全行为控制的几点认识[A];山东铁道学会铁路运输安全学术研讨论文集[C];2011年
9 车超;王天生;;安全沟通卡在实际应用中问题的探讨[A];“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论文集[C];2014年
10 丁魁强;;行车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分析与风险控制[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玲玲;管道一公司强力整治不安全行为[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王海坡 赵配叶;“STOP”观察卡:掐灭违章苗头[N];中国石化报;2012年
3 江书程;构建心中的HSE[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崔宁;建筑施工不安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N];中华建筑报;2004年
5 李芸;隐患难以得到彻底根治的三个原因[N];经理日报;2008年
6 姜莉 本报记者 杨军;杨庄矿推进安全市场化管理[N];安徽经济报;2011年
7 河北承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张建文;要发展,更要安全[N];光明日报;2011年
8 ;对不安全行为曝光 给反“三违”员工发奖[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4年
9 杨鹏辉 杨金宝;阳煤集团新景矿向不安全行为“宣战”[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10 陶炎;安全观察培训受欢迎[N];中国石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任玉辉;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3 赵广金;煤田地质钻探员工的可靠性因素测试及不安全行为的评估[D];天津大学;2012年
4 孙淑英;家具企业实木机加工作业安全行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梁振东;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李磊;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及组合干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7 张孟春;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认知机理及应用[D];清华大学;2012年
8 宁德春;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机理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9 徐卫东;海洋石油工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10 徐晟;基于认知理论的地铁施工人员安全学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德顺;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协同管理模式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白吉磊;新龙公司员工不安全行为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赵泓超;基于生理—心理测量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邹湘凯;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5 张定;基于风险的未遂事件和不安全行为暴露及控制机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建生;金能公司井下员工不安全行为管控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7 李彦江;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与控制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8 李英芹;基于行为测量的煤矿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9 涂翠红;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佳彩;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测量与实践[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16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16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