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台矿区水化学特征与顶板突水水源关系研究
【图文】:
象。其中埋深为-135m水平的白垩砾岩水水质与73003#涌水点处各离子摩尔数百分比例相近,水质相似,均为HCO3-Na型水。表明白垩系含水层与73003#涌水点的存在水力联系。图1老虎台矿区各种水体piper图2.2矿化度水平分布与突水水源关系矿化度是地下水化学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分别绘制了老虎台矿-330、-580、-680m3个水平的矿化度等值线图如图2。从图2可以看出,-330、-580、-680m3个水平的矿化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上,而在南北方向变化不明显。东西方向的演化规律为由西向东矿化度逐渐增大,反映了在西部,主巷道与地表、地下水的连通性较好,水循环积极,矿化度相对较小;在东部,发育的F1断层以及西白垩砾岩层含水层相对封闭,水循环交替弱,矿化度相对较高。2.3各水化学离子垂向分布特征与突水水源关系从各水体水化学垂向分布特征的角度,绘制了矿化度、Eh、离子比值、离子含量、微量元素及TU值等随深度变化规律分布图如图3。从图3可以看出,随深度增加,除了突水点与白垩砾岩水点之外,各水点的矿化度、HCO-3、钠氯比rNa+/rCl-、脱硫指数rSO2-4-/rCl-、Br-、F-、Eh等均呈增加趋势。突水点与白垩砾岩水点处在规律之外,并且各种离子特征有相似之处,均分布在趋势线极端点,这说明突水点有外来水源加入,并且与白垩系水关系密切。从同位素特征来看,TU值极低,这与白垩砾岩水滞留缓慢,水循环差是一致的,而突水点的水有部分来自第四纪,水循环积极,,故其TU值与第四纪水TU图2老虎台矿-330、-580、-680m水平矿化度等值线图值相似。2.4离子含量水平变化与突水水源的关系从指纹图直观地反映地下水的水质变化趋势(图略)可以看出,各类水体阴阳离子趋势
象。其中埋深为-135m水平的白垩砾岩水水质与73003#涌水点处各离子摩尔数百分比例相近,水质相似,均为HCO3-Na型水。表明白垩系含水层与73003#涌水点的存在水力联系。图1老虎台矿区各种水体piper图2.2矿化度水平分布与突水水源关系矿化度是地下水化学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分别绘制了老虎台矿-330、-580、-680m3个水平的矿化度等值线图如图2。从图2可以看出,-330、-580、-680m3个水平的矿化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上,而在南北方向变化不明显。东西方向的演化规律为由西向东矿化度逐渐增大,反映了在西部,主巷道与地表、地下水的连通性较好,水循环积极,矿化度相对较小;在东部,发育的F1断层以及西白垩砾岩层含水层相对封闭,水循环交替弱,矿化度相对较高。2.3各水化学离子垂向分布特征与突水水源关系从各水体水化学垂向分布特征的角度,绘制了矿化度、Eh、离子比值、离子含量、微量元素及TU值等随深度变化规律分布图如图3。从图3可以看出,随深度增加,除了突水点与白垩砾岩水点之外,各水点的矿化度、HCO-3、钠氯比rNa+/rCl-、脱硫指数rSO2-4-/rCl-、Br-、F-、Eh等均呈增加趋势。突水点与白垩砾岩水点处在规律之外,并且各种离子特征有相似之处,均分布在趋势线极端点,这说明突水点有外来水源加入,并且与白垩系水关系密切。从同位素特征来看,TU值极低,这与白垩砾岩水滞留缓慢,水循环差是一致的,而突水点的水有部分来自第四纪,水循环积极,故其TU值与第四纪水TU图2老虎台矿-330、-580、-680m水平矿化度等值线图值相似。2.4离子含量水平变化与突水水源的关系从指纹图直观地反映地下水的水质变化趋势(图略)可以看出,各类水体阴阳离子趋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津生,虞福基,刘德平;中国东部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J];地球化学;1987年01期
2 王广才,段琦,卜昌森,陈遂斋;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煤矿水害研究中的某些应用——以平顶山、肥城矿区研究为例[J];地质论评;2001年06期
3 郭建斌,魏久传,李增学,杨吉文,魏建文;华丰煤矿前组煤充水含水层水化学特征与矿井涌水水源判别[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5期
4 高卫东,何元东,李新社;水化学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断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5期
5 刘大勇;宋建潮;王恩德;张承帅;;抚顺煤田断裂活化与地质灾害衍生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杨海军;王广才;;煤矿突水水源判别与水量预测方法综述[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年03期
7 王玉民,焦立敏;利用水质分析法判定矿井涌水水源[J];煤矿安全;2001年10期
8 张乐中;曹海东;;利用水化学特征识别桑树坪煤矿突水水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年04期
9 孙秀波;蒋永臻;刘茂华;朱广山;;抚顺市区地裂缝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年04期
10 吕广罗,蔡德嵩,陈玲芬,何宝林,高景明;韩城矿区奥灰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艳娥;黎广钊;;北海市海水养殖区海水入侵特征及对地下水的影响——以南流江三角洲平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2 陶月赞;姚梅;;地下水渗流力学的发展进程与动向[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苏小四;吕航;张文静;张玉玲;焦s
本文编号:2579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7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