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煤层开采覆岩采动效应及顶板水害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20:46
【摘要】:我国煤矿开采已有百年之余,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对煤炭需求量逐年增加,开采条件简单的煤层都将枯竭,而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多煤层开采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多煤层开采受层间岩性组合、层间间距与开采生产条件等因素影响,引起了诸多开采问题,如顶板离层水害、顶板二次破断与强矿压等,威胁煤矿安全生产。本文以五轮山煤矿8煤、6~(-3)煤与3煤叠加开采为背景,结合8煤与6~(-3)煤已采工作面涌突水情况,研究其顶板覆岩破坏机理,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方法相结合,重点研究6~(-3)煤1601工作面的离层位置、破断距与导水裂隙带高度,并且对一采区涌突水危险性分区。(1)通过五轮山煤矿钻孔资料,研究各煤层与层间岩性组合分布特征。分析得出一采区8煤与3煤空间赋存比较稳定,整体变化趋势是由东向西煤层厚度减弱,6~(-3)煤厚度变化较大;各煤层顶板岩性组合均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煤与灰岩互层,但各岩性占比不一,8煤顶板主要以细砂岩与粉砂岩为主,6~(-3)煤顶板主要以粉砂岩、泥岩与细砂岩为主,3煤顶板主要以粉砂岩与泥岩为主。(2)分析1601工作面涌突水,判定1601工作面直接充水水源为龙潭组上段(P_3l~3)中的砂岩裂隙水,间接充水水源为长兴大隆组(P_3c+d)。通过理论计算,基于关键层理论对1601工作面关键层位置进行初步判别,结合工作面突水分析,初步确定1601工作面主关键层在3煤底板细砂岩底部,其附近可能会形成离层空间;基于板理论与对工作面进行破断距计算,结合1601工作面突水时工作面所处位置,预计1601工作面周期破断距为68m,1603工作面周期破断距为73m;综合经验公式与基于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初步预计1601工作面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最大为39.8m。(3)通过离散元3DEC对工作面开采覆岩破断进行模拟,在下部8煤工作面开采结束后,在距8煤煤层顶板42m处龙潭组上段5~(-3)煤顶板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灰岩、泥质粉砂岩附近产生离层,在1601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先期工作面开采时形成的离层空间逐渐被压实,工作面推进结束,离层发育在龙潭组灰岩、泥质粉砂岩与细砂岩,与理论计算一致。(4)根据1601工作面实际涌水量,结合“大井法”、比拟法与考虑离层水均匀下泄条件下涌水量预计,1603工作面不考虑离层水的正常涌水量预计为46-57.5m~3/h;考虑离层水均匀下泄时,预计正常涌水量64-75.5m~3/h;最大涌水量约为265m~3/h。(5)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一采区涌突水危险性分区,选取的七个评价指标献度关系为:6~(-3)煤厚度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6~(-3)煤顶板至K2灰岩层高度含水层厚度泥岩厚度比8煤厚度保护层厚度,其中正相关因素为:6~(-3)煤厚度、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8煤厚度与含水层厚度,负相关因素为:6~(-3)煤顶板至K2灰岩层高度、保护层厚度与泥岩厚度比;分区结果为采区北边界附近处于危险区,南边界与西边界夹角处与东边界中部小范围是相对安全区,其余部分都处于相对危险区。
【图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以河谷、冲沟等侵蚀地貌为主,,地形标高一般在+1500-+2000m 间。河谷标高一般在+1346+1800m 间,相对高差一般在 300-500m 间。最高海拔为+2152.92m(对叉垭口三角点),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346m(水公河与矿区边界相交处木瓜田寨附近)相对高差为806.92m。地势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层呈单面山向水公河向斜轴倾斜,见图 2-2。
枯季无水,厚度大于 200m;钻孔见此地层简易水文均无变化。各地层在孔隙发育程度、富水性、透水性等方面均具非均质性,表现极不均一,即含水层、隔水层亦如此。在含水层的空隙面的法向上具有隔水作用;而隔水层在裂隙部位也见有一定的富水性和透水能力。补勘钻孔揭露地层情况及其富水性评价见表24.2 矿井充水条件1)充水水源五轮山煤矿属裂隙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大气降水是主要间接充水水源,充单,煤系地层为良好的隔水层,但受大气降水和煤层开采后产生裂隙的影响,雨季涌将大大增加。大气降水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井充水直接或间接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区年降雨量为 956.8-1494.6mm,日降雨量最高为 131.2mm。由于地形条件及雨源型溪特定条件,井田内树枝状“V”字型冲沟发育,有利于地表水排泄,地下水具有循环浅流短、排泄集中等特点,降水基本顺着地层倾向或斜坡向水公河、三岔河及其两侧冲其它冲沟排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745.2
本文编号:2633723
【图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以河谷、冲沟等侵蚀地貌为主,,地形标高一般在+1500-+2000m 间。河谷标高一般在+1346+1800m 间,相对高差一般在 300-500m 间。最高海拔为+2152.92m(对叉垭口三角点),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346m(水公河与矿区边界相交处木瓜田寨附近)相对高差为806.92m。地势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层呈单面山向水公河向斜轴倾斜,见图 2-2。
枯季无水,厚度大于 200m;钻孔见此地层简易水文均无变化。各地层在孔隙发育程度、富水性、透水性等方面均具非均质性,表现极不均一,即含水层、隔水层亦如此。在含水层的空隙面的法向上具有隔水作用;而隔水层在裂隙部位也见有一定的富水性和透水能力。补勘钻孔揭露地层情况及其富水性评价见表24.2 矿井充水条件1)充水水源五轮山煤矿属裂隙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大气降水是主要间接充水水源,充单,煤系地层为良好的隔水层,但受大气降水和煤层开采后产生裂隙的影响,雨季涌将大大增加。大气降水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井充水直接或间接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区年降雨量为 956.8-1494.6mm,日降雨量最高为 131.2mm。由于地形条件及雨源型溪特定条件,井田内树枝状“V”字型冲沟发育,有利于地表水排泄,地下水具有循环浅流短、排泄集中等特点,降水基本顺着地层倾向或斜坡向水公河、三岔河及其两侧冲其它冲沟排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7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鞠金峰;许家林;朱卫兵;;关键层结构提前滑落失稳对浅埋近距离煤层出煤柱压架灾害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5年09期
2 于斌;;多煤层上覆破断顶板群结构演化及其对下煤层开采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5年02期
3 鞠金峰;许家林;朱卫兵;刘康;;浅埋近距离一侧采空煤柱下切眼位置对推出煤柱压架灾害的影响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4 乔伟;黄阳;袁中帮;郭伟;周丹坤;;巨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离层水形成机制及防治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5 张向阳;常聚才;;上下采空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应力及破坏特征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6 李树清;何学秋;李绍泉;张书金;颜智;解庆雪;丁勇;;煤层群双重卸压开采覆岩移动及裂隙动态演化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3年12期
7 刘英锋;王新;;黄陇侏罗纪煤田顶板水害防治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8 鞠金峰;许家林;朱卫兵;王路军;;神东矿区近距离煤层出一侧采空煤柱压架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9 赵毅鑫;王涛;姜耀东;潘力;张科学;;基于Hoek-Brown参数确定方法的多煤层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模拟研究[J];煤炭学报;2013年06期
10 鞠金峰;许家林;;浅埋近距离煤层出煤柱开采压架防治对策[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2633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63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