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高抽巷抽采对采空区漏风规律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23:27
【摘要】:掌握高抽巷抽采对采空区漏风规律的影响,可为控制采空区漏风量和选取降低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的方法提供指导。利用Fluent软件对有、无高抽巷抽采瓦斯两种情况下的采空区漏风量和采空区内风速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没有高抽巷抽采瓦斯时,沿工作面长度方向,由工作面进风端头到接近工作面中部范围内漏风风流由工作面流向采空区;有高抽巷抽采瓦斯时,沿工作面长度方向,几乎全程范围内漏风风流由工作面流向采空区,且有高抽巷抽采瓦斯时漏入采空区的总风量比没有高抽巷抽采时增加了54.7%。
【图文】:

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物理模型,回风巷


会加剧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另外,高抽巷与回风巷的水平距离对抽采瓦斯也有较大影响,若高抽巷距离回风巷水平距离太近,则高抽巷处于顶板岩石冒落角以外,高抽巷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若高抽巷距离回风巷水平距离太远,则高抽巷抽采不仅对上隅角瓦斯控制太小,而且由于抽采影响,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通道会加剧[11]。根据上述高抽巷的布置原则,工作面冒落带、裂隙带高度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高抽巷的布置参数:高抽巷长300m,宽3m,高3m,垂直方向上与采空区底板的距离为30m,水平方向上与回风巷的距离为20m,如图1所示。142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34卷

采空区漏风,瓦斯,工作面,采空区


(5)采空区冒落带孔隙率按分段均匀分布设置,沿走向方向前100m设置为0.3,采空区深部100~300m设置为0.1,裂隙带1的孔隙率设为0.1,裂隙带2的孔隙率设为0.05。根据上述采空区多孔介质孔隙率分布和Car-man公式[12],有e=Dp2n3150(1-n)2,(1)式中:Dp为采空区塌落岩石颗粒直径,m;n为采空区孔隙率大小;e为采空区渗透率大校计算出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渗透率分布,并利用UDF函数编写采空区多孔介质渗透率分布函数。2有、无高抽巷漏风分析2.1有、无高抽巷采空区边界漏风对比由图2可以看出,没有高抽巷抽采瓦斯时,沿工作面长度方向0~100m内漏风风流由工作面流向采空区,100~220m内由采空区流向工作面。在进风巷处漏向采空区的风流速度较大,沿工作面风流方向,漏向采空区的风流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0,由采空区漏向工作面的风流速度则刚好相反。对图2中曲线积分可知,没有高抽巷抽采瓦斯时,由工作面漏入采空区内的风量为169.30m3/min。由于采空区下隅角处风流几乎垂直射入采空区,所以在工作面进风侧0~14m内漏入采空区的风量最大,为89.25m3/min,占总漏风量的52.72%,由此可知,,在制定采空区防灭火措施时,应加强工作面倾向方向上0~14m内的通风管理,尽可能隔绝这段工作面和采空区之间的漏风通道。由图3可以看出,有高抽巷抽采瓦斯时,沿工作面长度方向0~208m内漏风风流由工作面流向采空区,其中在0~13m内漏风风速较大,13~208m内漏风风速变小,但是13~80m和170~208m内的漏风风速明显大于80~170m内的漏风风速。在208~220m内风流由采空区流向工作面。由图3可知,有高抽巷抽采瓦斯时,由工作面漏入采空区的风量为261.90m3/min,在工作面进风侧0~13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高建良;冯普金;;U型和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分布数值模拟[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5期

2 高建良;李星星;崔亚凯;;综采工作面采空区风流及瓦斯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2期

3 余明高;赵志军;褚廷湘;周世轩;董艳军;;瓦斯抽采对采空区浮煤自燃影响及防治措施[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徐全;杨胜强;王成;褚廷湘;马伟;黄金;;立体抽采下采场瓦斯流动规律及模拟[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5 褚廷湘;刘春生;余明高;赵志军;徐全;;高位巷道瓦斯抽采诱导浮煤自燃影响效应[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6 丁厚成;马超;;走向高抽巷抽放采空区瓦斯数值模拟与试验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05期

7 李晓泉;;采空区高位钻场与高抽巷瓦斯抽放方法对比及实例分析[J];煤矿安全;2011年05期

8 庞禹东;;立体瓦斯抽采系统下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分析及防灭火对策[J];煤矿开采;2013年03期

9 唐明云;戴广龙;秦汝祥;陈清华;;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数值模拟[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马洪芬;平太保;毛桃良;;高抽巷技术在黄岩汇煤矿的应用研究[J];山西焦煤科技;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良;张金锁;李振宇;;影响高抽巷CO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4期

2 杨明东;李英明;张瀚;;偏W型通风系统瓦斯浓度场数值模拟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6期

3 梁冰;袁欣鹏;孙维吉;;沙曲矿4#煤层井下瓦斯抽采技术[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1期

4 高建良;崔亚凯;李星星;;综采支架对采空区漏风及瓦斯分布规律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1期

5 梁冰;汪北方;李刚;穆贵清;;动力扰动诱发巷帮煤体冲击矿压机制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6 蒋仲安;刘祥龙;杜翠凤;陈举师;姜兰;;综采工作面采空区封闭与惰化防灭火技术的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7 高建良;王立峰;刘明信;;采空区瓦斯涌出源位置对瓦斯浓度及自燃带分布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2期

8 秦伟;许家林;吴仁伦;胡国忠;王中伟;田根万;;基于CFD模拟的邻近层穿层钻孔瓦斯抽采优化设计[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9 鹿存荣;杨胜强;郭晓宇;李伟;;采空区渗流特性分析及其流场数值模拟预测[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9期

10 张海权;王惠风;王向东;;大直径高位钻孔代替高抽巷抽采瓦斯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武光辉;;分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治理技术[A];煤矿瓦斯地质与抽采利用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C];2012年

2 王继仁;张春华;郝朝瑜;;瓦斯抽采与煤自燃预防相兼顾的分区动态平衡技术[A];探索建立煤矿区煤层气立体抽采与经济利用产业化体系,推动煤矿瓦斯治理、立体抽采技术示范与煤层气资源综合利用——全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与通风安全技术现场会煤矿瓦斯抽采与通风安全论文集[C];2013年

3 刘应科;周福宝;李海鉴;张继健;高小明;马志鹏;;特厚煤层采空区瓦斯突涌及地面钻井抽采控制技术[A];第九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4年

4 牛现伟;;采空区埋管与高抽巷瓦斯抽放方法对比及实例分析[A];第九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宋万新;含瓦斯风流对煤自燃氧化特性影响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高坤;高能气体冲击煤体增透技术实验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3 余陶;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防治机理与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高洋;煤矿开采引起的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共生灾害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汪月伟;近距离煤层同采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高瓦斯矿井采空区大直径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2 杨卓明;U+L两进一回通风方式风量配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武磊;黄岩汇煤矿高抽巷抽采瓦斯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4 贺帅帅;潘一矿1551(1)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系统优化[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5 陈若钊;瓦斯抽采管路内的爆炸流场模拟研究[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4年

6 王润超;成庄矿3~#煤层综放工作面“U+π”型通风系统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7 蒋春林;基于采空区三维流场实验台的“U+L+高抽”通风系统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杨明东;综采面偏W型通风系统瓦斯运移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9 郝亚兵;并列双U型通风不同风量配比下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鹏;高瓦斯矿井煤自然发火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建良;张艳利;;第1层网格节点位置对局部通风流场解算结果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5期

2 张辛亥;席光;徐精彩;周金生;张健;;基于流场模拟的综放面自燃危险区域划分及预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李树刚;张伟;邹银先;林海飞;徐红;;综放采空区瓦斯渗流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2期

4 兰泽全;张国枢;马汉鹏;;多漏风采空区“三带”分布模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4期

5 梁栋,周西华;回采工作面瓦斯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6 赵聪;陈长华;;基于模糊渗流理论的采场自然发火[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7 王成;;顶板瓦斯高抽巷合理抽放负压数值模拟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1期

8 高建良;何权富;张学博;;局部通风掘进巷道风筒综合换热系数确定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1期

9 褚廷湘;余明高;杨胜强;潘荣锟;;基于FLUENT的采空区流场数值模拟分析及实践[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刘国忠;杨胜强;于宝海;王义江;凌志迁;;均压通风及在孤岛综放面自燃火灾防治中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西华;双高矿井采场自燃与爆炸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顶板瓦斯高抽巷合理抽放负压数值模拟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1期

2 王旭宏,赵长春;倾向高抽巷在阳泉五矿综放工作面的应用[J];河北煤炭;2004年06期

3 邵广印;;谢桥矿综采面高抽巷布置层位探讨[J];煤炭技术;2008年01期

4 郑艳飞;杨胜强;张园园;管力鹏;;倾斜高抽巷瓦斯抽采在阳泉五矿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0年01期

5 李青柏;李文洲;;高抽巷布置优化设计及分析[J];煤矿开采;2010年05期

6 李喟喟;;走向高抽巷在综采面的应用[J];山西煤炭;2011年06期

7 武磊;毛桃良;戴广龙;张树川;尹海;;黄岩汇煤矿高抽巷的最佳位置选择[J];中国矿业;2012年10期

8 王成;方月梅;何明礼;;综放面初采期高抽巷抽采效果数值模拟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兀帅东;;高瓦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高抽巷布置参数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年04期

10 朱红青;张民波;申健;冯世梁;;常村矿2103工作面顶板走向高抽巷合理层位的确定[J];煤炭工程;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黄文忠;周海军;张志强;刘东兴;;建新矿1010高抽巷抽放试验分析[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5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2 郝世俊;孙荣军;周新莉;;大直径拐弯钻孔替代倾斜高抽巷抽放瓦斯的可行性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原德胜;何建华;;岩石高抽巷在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综采面的实践[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4 邓福保;黄文忠;周海军;胡菊印;张志强;刘东兴;;建新矿1010高抽巷抽放瓦斯实践[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第九次优秀论文评选[C];2006年

5 郭有慧;屈庆栋;;后伪高抽巷治理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初采瓦斯[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6 贾天让;薛明理;史小卫;;煤层顶板高抽巷瓦斯抽放技术在“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应用[A];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怀新;;煤层顶板高抽巷瓦斯抽放技术在“三软”不稳定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应用[A];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万火金;;采用高抽巷解决回采工作面瓦斯超限[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第九次优秀论文评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开云;攻克国内第一口地面瓦斯高抽巷钻孔[N];中煤地质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金福;顶板瓦斯高抽巷采动变形机理及优化布置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2 马卫波;余吾煤业顶板高抽巷合理布置与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3 王春桥;大佛寺矿走向高抽巷瓦斯抽采参数优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4 王林;铜川焦坪矿区顶板走向高抽巷合理层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唐圣;综放面走向高抽巷参数的确定与数值模拟实验[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刘楚;基于工作面采场瓦斯浓度分布的工作面顶板高抽巷位置优选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7 秦帅;高瓦斯综放面走向高抽巷布置与抽采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武磊;黄岩汇煤矿高抽巷抽采瓦斯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9 程攀;张集矿1111工作面高抽巷位置对工作面瓦斯治理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康;新集二矿210108采空区“三带”高度及高抽巷合理层位确定[D];安徽建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84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684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d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