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懫空区遗煤自燃时氡析出及迁移机制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13 17:24
【摘要】:煤炭是我国能源开发的主要资源,一直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煤炭是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的自燃现象不仅大量浪费自然资源,而且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煤自燃治理的前期工作是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火源位置的精准判断和火区信息的收集监测。其中,精准判断火源位置作为自燃火灾治理工作的关键,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被予以高度重视。然而,由于煤自燃时常发生于埋深较大的地下煤层,自燃区域具有隐蔽性,这给火源位置的精准定位带来相当大的难题。在诸多寻找火源位置的技术方法中,同位素测氡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越性,但同位素测氡技术受现场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测值往往存在相对偏差。因此,研究煤自燃火区特别是采空区火区上覆岩层中氡浓度的分布及其迁移规律,提高同位素测氡技术探测精度,对煤自燃火灾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实用价值。本论文依据地气理论下的气体及微泡搬运氡的作用机制,对采空区覆岩内氡析出及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采用了理论计算研究、实验室模拟实验及现场实践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四个方面:氡析出迁移机理及数理计算研究、采空区遗煤自燃与氡析出规律实验研究、模拟气体及微泡搬运氡实验研究、同位素测氡技术应用研究。本文研究工作所得到的主要结论概述为以下几点:(1)在限定反应空间内,随着煤温的增加,氡的析出浓度按一定的增长速率随之增加,氡析出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遵循二次函数分布;变质程度越高的煤,氡析出量越大;煤样粒径大小对氡的析出影响不大;氡的析出与碳氧化合物的生成特别是二氧化碳的生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单一射气介质中,随着距离氡源的高度增加,氡值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增大介质中CO_2流量对于增强氡值分布效果明显,但CO_2流量达到一定范围后,氡值提升幅度逐渐衰减;CO_2气流温度增加,测点氡值随之增加;在固定的气体温度和流量条件下,氡值大小会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递减的趋势,遵循二次函数分布。(3)运用同位素测氡技术,对腰寨矿采空区煤自燃火区范围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显示:主要煤自燃火区范围有三块,且火区范围内氡值分布较为广泛,对探测结果应用钻探进行了验证,发现氡值大的区域,二氧化碳的含量也较高,其浓度百分含量分布在300~850ppm之间,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等火灾气体对氡的迁移现象有较大的贡献。
【图文】:

示意图,搬运机制,微泡,气体


图 1-1 气体及微泡搬运机制示意图Fig1.1 Gas and microbubble transportation mechanism纯菡等[40]认为,在浅层地壳内,垂直上升的气体流可以将地壳内纳米级的表。当气体流途径成矿地质体时,会将矿体及其围岩存在的纳米级物质进行体上方范围内地表出现矿至地气异常现象。通常,,这种地气异常物质来源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D75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佟;张博;王庆伟;江涛;;中国绿色煤炭资源概念和内涵及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7年01期

2 袁亮;;煤炭精准开采科学构想[J];煤炭学报;2017年01期

3 叶勇军;代鑫涛;丁德馨;江俊廷;李志;;含氡放射性水体氡析出规律的理论研究[J];辐射防护;2017年01期

4 李波;巨广刚;王珂;张路路;孙东辉;;2005—2014年我国煤矿灾害事故特征及规律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6年03期

5 王刚;;测氡法和红外热成像法在小窑区火源位置探测的综合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6 汪栋;方方;余松科;李婷;;α杯测氡仪优化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9期

7 王德明;辛海会;戚绪尧;窦国兰;仲晓星;;煤自燃中的各种基元反应及相互关系:煤氧化动力学理论及应用[J];煤炭学报;2014年08期

8 王文贤;张晓文;徐乐昌;李娟;李密;;铀矿通风尾气中氡扩散的Matlab模拟[J];铀矿冶;2014年03期

9 汪栋;方方;丁卫撑;石慧;;土壤氡浓度日变化影响因素研究[J];物探与化探;2014年03期

10 温来福;郝海强;刘志远;刘国辉;;综合物探在山西省某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炜;覆岩采动裂隙及其含水性的氡气地表探测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王俊峰;煤地下自燃时覆岩中氡气运移规律及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曹众为;压力梯度和温度对多孔射气介质氡析出率影响的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2 梁子荣;煤升温氧化过程中含断层上覆岩层对氡迁移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昂;煤层火源探测氡异常值分析处理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4 周春山;煤自然实验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5 刘艳;煤升温氧化过程中氡的析出与自然发火指标气体关系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6 李权国;煤层自燃引起覆岩破坏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探讨[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11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711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2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