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限宽限高道路防撞报警装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18:59
【摘要】:针对超宽超高车辆经常引发道路设施毁损甚至人员伤亡等重大交通事故的现状,说明了车辆限宽、限高的必要性,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道路限宽限高装置及其缺陷。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研发一种新型限宽限高道路防撞报警装置的目的和意义。 在分析限宽限高道路防撞装置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构思了限宽限高装置的几种实施方案,并通过各实施方案的比较与评估,确定了限宽限高道路防撞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限宽限高道路防撞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比较磁性、光电和光纤等三种传感器的性能和价格,选定了车辆超宽超高的检测元件——光电传感器;采用三菱FX2n可编程控制器,设计了从车辆超宽超高的检测到声、光、屏报警的测量与控制系统,编写了相应的测控软件;进而,进行了道路防撞装置报警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在车辆超宽超高时,实现了蜂鸣器、报警灯和警示屏的同步报警。 最后,针对苏州市向阳桥路段经常有汽车撞上桥梁或限高杆造成交通事故的现象,本文设计了一个符合该路段使用的防撞装置,给出了防撞装置的机械结构、安装位置和安装距离等的计算方法。采用该装置,能有效提醒车辆驾驶员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U492.8;TP277
【图文】:

示意图,控制系统,示意图,传感器


图 1.1 PLC 控制系统示意图所谓“可用信号”,是指便于传输、便于处理的信号。就目前而言,电信号最为满足便于传输、便于处理的要求。因此,也可以把传感器狭义的定义为:能把外界费电量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目前只要谈到传感器,指的几乎都是以电为输出的传感器。除电信号以外,人们在不断探索和利用新的信号媒介可以预料,当人类跨入光子时代,光信号能够更为快速、高效传输与处理时,一大批一光信号为输出的器件和装置将加入到传感器的家族里来。表 1.1 与五官对应的几种传感器及其效应感觉 传感器 效应视觉(眼) 光敏传感器 物理效应听觉(耳) 压力敏、磁敏传感器 物理效应触觉(皮肤) 压力敏、磁敏传感器 物理效应嗅觉(鼻) 气敏、热敏传感器 化学效应、生物效应味觉(舌) 味敏传感器 化学效应、生物效应传感器的分类,现已发展起来的传感器用途纷繁,原理各异,形式多样,就

结构图,结构图,方案,休息区


请绕道行驶或停在休息区调整车辆货物的宽度,符合要求后再通行。(2) 限高道路,根据道路限制的高度,在道路两条分隔线的上方,分别安装 2个传感器,两个传感器的感应高度,即为道路限高的最大值(针对不同的限高尺寸,仅需要调节传感器的感应强度即可,不需要更换设备或传感器支架),当任意一个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时,则说明车辆超高,防撞报警系统就开始工作,报警灯闪烁、蜂鸣器报警,并且在频幕上显示您的车辆已超高,请绕道行驶或停在休息区调整车辆货物的高度,符合要求后再通行。通过这套报警系统,就可以很直观的告诉司机,他的车子存在问题,引起注意,及时绕路行驶或者调整车上货物的高度和宽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防止司机师傅,在不知道自己所驾驶的车子已经超宽或者超高的情况下,幢上路桩、桥梁、隧道,堵塞交通、引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实物,方案,有限宽,传感器


方案二实物图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友;;基于三菱PLC对三速电机控制系统的改造设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战金玉;高月珍;刘竞男;;三头石材磨光机控制系统的设计[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2年02期

3 汪功明;姚道如;;液压转位机械手的PLC电气控制[J];轻工机械;2009年03期

4 林若波;廖兴展;方宋杰;;基于PLC控制的自动售货机系统设计[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梁泽文;;浅谈轿门锁功能在电梯改造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05期

6 黄诚;;三菱FX PLC与FR-D700MODBUS-RTU通信在自动化分拣线传输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2年06期

7 史品;郑萍;;基于ZigBee的PLC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孙汉卿;;四步法设计PLC顺序功能图[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1年03期

9 林悦香;董成山;江景涛;杜宏伟;潘志国;;精确称量配料机设计[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年07期

10 林若波;廖兴展;陈旭文;;基于PLC的全自动门系统控制设计[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2780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780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0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