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采条件下采空区漏风对上隅角瓦斯积聚特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712.6
【图文】:
2)通过对采空区覆岩特征以及漏风路径的分析,并在对 12409 工作面漏基础上,通过利用 SF6气体测定漏风三带的漏风分布情况,得到 12409 工间特征。以及利用现场调研收集到的上隅角瓦斯浓度数据,分析不同漏风瓦斯积聚特性的影响,并以此为后续抽采条件下的 12409 采空区的实测结拟分析提供比较;3)通过对红矿 12409 工作面采用高位钻孔抽采措施条件下,依据对现场以及通风数据的测定,分析不同抽采流量时采空区回风侧漏风范围对上隅性的影响;4)以红矿 12409 工作面实际情况,搭架采空区物理模型,并利用 fluent 抽采能力系数,不同工作面配风量时采空区浓度分布情况以及上隅角瓦斯。并结合实测数据,对不同抽采流量下的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情况,以及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 技术路线课题拟采用的技术路线图如下图 1.1:
2 12409 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特征→地面.2 采空区漏风来源采空区漏风主要分为外部漏风和内部漏风两类,采空区内外两侧的压差以及进回的风流压差是造成采空区漏风漏风的主要原因。另外采空区漏风量的大小跟压差,有关。此外煤层地质结构的变化以及矿井工程条件的影响也会导致采空区内外产生与之贯通的裂隙,从而形成采空区漏风的风流通道。具体漏风形式如下图 2.1 所示
测点中宽/m中高/m断面积/m2风速/(m·s-1)风量/(m3·min-1)1 3.9 2.9 11.1 2.1 14292 3.8 2.8 10.4 2.2 13503 3.5 2.8 9.6 2.3 13154 3.9 2.8 10.6 2.0 12965 3.9 2.8 10.8 2.0 12836 4.1 2.8 11.3 1.9 12797 3.8 2.7 10.3 2.1 12868 3.7 2.8 10.3 2.1 13019 3.7 2.9 10.5 2.1 133110 4.1 2.7 10.9 2.1 136811 4.0 2.9 11.4 2.1 1431并根据工作面测点风量实测表绘制工作面漏风分布图如下图 2.4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海刚;褚廷湘;冯姗;;瓦斯抽采与煤自燃防治条件下工作面合理风量研究[J];煤炭工程;2015年11期
2 李韫华;;U型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对自然发火的影响[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3 雷岩杰;;U型通风方式采空区漏风流场和瓦斯分布规律研究[J];煤;2014年11期
4 张春;题正义;李宗翔;;工作面长度与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关联性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3期
5 王少锋;王德明;曹凯;王帅领;皮滋滋;;采空区及上覆岩层空隙率三维分布规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6 李英明;杨明东;付永刚;;U型工作面上隅角埋管瓦斯抽采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12期
7 张明慧;李永峰;;我国煤炭能源生产的波动分析[J];经济纵横;2012年12期
8 杨明;高建良;冯普金;;U型和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分布数值模拟[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5期
9 陈芳;王方田;赵杰;秦世通;曹新奇;;高瓦斯综放面尾巷抽排瓦斯效果数值分析[J];中国煤炭;2012年06期
10 陈娟;赵耀江;;近十年来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启示[J];煤炭工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卫勇锋;;黄陵矿业集团一号煤矿采空区瓦斯来源探讨[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俊;“偏Y+高抽”型通风系统采空区流场及瓦斯浓度场实验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2 张睿卿;U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3 皮燕;回采工作面瓦斯积聚与运移动力学过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肖鹏;抽采条件下上隅角瓦斯积聚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5 李守国;采空区瓦斯分布及运移规律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本文编号:2780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780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