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多源动态压力下人群疏散仿真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12 10:3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突发事件中人群疏散、工业领域突发灾害环境下人员逃生已成公共安全领域难题。由于疏散过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处理不当,则会出现误导或导致严重后果,做好紧急情况下疏散预案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人群疏散已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且工业领域突发灾害时的人员逃生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对人群疏散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与一般的科学研究对象不同,人群,特别是疏散中的人群与突发事件相关联,无法利用人群直接真实模拟提出疏散预案,另外模拟期间也潜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一旦实验失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目前灾害情况下的人群疏散预案研究主要还是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来实现。本文结合我国海洋平台设计中提出的“多种灾害环境下平台人群疏散仿真研究”需求,完成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深入研究了人与人之间碰撞的真实性、受外界压力与心理因素影响情况下人行为的反应、以及在工业领域中突发灾害时人群逃生过程这三个人群行为学领域及提高工业作业场所安全性方面的瓶颈问题,确定了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在避碰方面,结合美国北卡大学GAMMA实验室的相对速度障碍算法,针对由于对象的优先级不同在避碰时产生抖动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相对速度障碍算法。针对有障碍物的狭小复杂场景中,对象会出现拥堵甚至卡死的现象,为了更逼真有效的模拟对象的行进过程,本文提出了路径规划的导航算法。确定了对象在障碍物周围的最佳运动方向。并把人群避碰与路径规划相结合,从而在狭小复杂场景中实现了较为真实的群体运动仿真。针对工业领域中发生灾害时人员紧急逃生的模拟问题,本文对多种灾害类型建立了不同的压力源理论模型:动态压力源、随机压力源、多压力源等。并进一步将建立的压力源模型应用到人群行为仿真中,提出了多源动态压力下人群安全疏散仿真,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将本文开发的基于多压力源的人群行为仿真模型应用到海洋平台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海洋平台的系统建模,针对海洋平台上发生多种灾害时,工作人员的逃生过程进行模拟,以及海洋平台生活区火灾时人员的逃生仿真。为海洋平台的设计阶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能大大降低潜在安全隐患所导致的人员伤亡。本文研究工作已在海洋平台设计中得到应用。论文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工程上对各种场景的突发灾害事故进行科学有效的预警和事故控制具有良好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学位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X928;TP39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慕舟;骆文振;;一种基于多Agent的人群仿真多机并行平台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2年10期

2 周文平;唐好选;季振洲;;并行群体仿真研究进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01期

3 李晓娜;孙立博;秦文虎;;虚拟人群仿真的路径规划新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窦培举;;海洋钻井平台HAZOP分析的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2007年01期

5 阎卫东;梁清山;陈宝智;;火灾情况下疏散心理和行为在不同层次起点学生中的差别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6 肖国清;廖光煊;;建筑物火灾中人的疏散方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7 ;A cellular automata evacuation model considering friction and repulsion[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5年04期

8 孙树民;海洋平台结构的发展[J];广东造船;2000年04期

9 武晓波,王世新,肖春生;Delaunay三角网的生成算法研究[J];测绘学报;1999年01期

10 许绛垣,黄敏,罗云;工业灾害与可持续发展[J];灾害学;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房志明;考虑火灾影响的人员疏散过程模型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赵道亮;紧急条件下人员疏散特殊行为的元胞自动机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崔博闻;海洋钻采平台电站的建模及谐波分析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2 魏超;基于Multi-Agent的人群疏散仿真模型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刘沛华;海洋平台受限空间火灾特性及早期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徐高;人群疏散的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17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817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1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