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构造演化及其对阳泉矿区构造发育的控制机理
【学位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D713;TD163.1
【部分图文】:
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综合前人积累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运用构造地质学、区域构造解析、矿井地地质等相关学科理论,以理论结合现场实际为原则,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和矿井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的野外构造观察、构造岩采样,深入分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阶段;结合构造岩微观变形特征和岩石组构分析,探变形期的应力-应变环境及动力学机制;通过对各个矿井的构造特征的系统和分析,探讨区域构造对矿井构造发育的控制作用,建立阳泉矿区构造演化本文的技术路线图如图 1-1,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地质概况ional Geological Setting地构造位置(Tectonic Location)矿区位于山西省东部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华北地台沁阳泉单斜带,即沁水盆地的北翘起端(王红岩,2005)。沁水山西断块的东南侧,盆地东依太行山隆起,南接豫皖地块,西靠五台山隆起(图 2-1),面积约 26000km2,是华北晚古生代平挤压作用形成的复向斜(山西省区域地质志,1989;刘超等斜主体构造形态呈长轴状,沿 NNE 向延伸,次级褶皱发育。、西两侧均发育逆冲断层,显示了水平挤压的特征,盆地内部变角度正断层为主,分布于盆地的西北部、西南部及东南缘等地向腹部逐渐变新,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外围古生界呈环状单斜,盆地腹部被三叠系及新生代地层覆盖。
2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与含煤地层(Stratum and Coal-bearing Strata).1 地层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层区的中部地带,侏罗系以前地层发育相对较全,只志留系和泥盆系以及石炭系下统部分地层,这也与整个华北地区地层层(王永超,2014;王莹,2013)。基底变质岩系大范围出露,主要为太岩及各种变质岩主要分布在五台山隆起以及太行大断裂一带。由断裂带水盆地内部,地层由新到老发育比较齐全,从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至中生界的三叠系均有发育,盆地内地层分型复式向斜特征,边缘出露老地层,盆内出露新地层。新生界主要分布以东,山西地堑以及沁水盆地中部等地(图 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慧婷;许立青;李三忠;余珊;刘鑫;索艳慧;曹现志;赵淑娟;王鹏程;郭玲莉;戴黎明;;太行山东麓断裂带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及转换机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5年04期
2 曹现志;李三忠;刘鑫;索艳慧;赵淑娟;许立青;戴黎明;王鹏程;余珊;;太行山东麓断裂带板内构造地貌反转与机制[J];地学前缘;2013年04期
3 郝富昌;刘明举;魏建平;付永乾;;重力滑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J];煤炭学报;2012年05期
4 王来斌;沈金山;高锡擎;郑飞;;任楼井田8_2煤层构造煤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10期
5 万天丰;;论碰撞作用时间[J];地学前缘;2011年03期
6 袁亮;;煤与瓦斯共采 领跑煤炭科学开采[J];能源与节能;2011年04期
7 周小进;倪春华;杨帆;;华北古生界原型-变形构造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6期
8 孙丽娜;金学申;温超;边鹏飞;;晋获断裂带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J];华北地震科学;2009年04期
9 窦新钊;姜波;张军;常明华;赵本肖;;太行山构造演化对冀东南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J];煤炭学报;2009年03期
10 姜波;张军;赵本肖;常明华;屈争辉;;冀东南隐伏区煤层赋存的构造控制作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彭涛;淮北煤田断裂构造系统及其形成演化机理[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莹;沁水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构造应力场特征[D];南京大学;2013年
3 李明;构造煤结构演化及成因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4 郑庆荣;山西中北部陆壳演化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史南南;阳泉新景煤矿褶皱构造发育规律及其对瓦斯赋存的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李磊;阳泉新景煤矿矿井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李清武;华北中部地区NE和NW向断裂体系对现今构造应力场及地震孕育和触发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李成;阳泉矿区陷落柱分布特征与褶皱、断层及地震的关系探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姜涛;淮北煤田五沟矿井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杨文璐;构造平衡剖面技术及其在海塔盆地中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7 许立青;华北地块中部活动断裂体系特征及震后危险性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黎哲君;基于均衡重力异常的华北地区构造活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2年
9 刘超;山西沁水盆地东缘太行大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7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85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