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侏罗纪煤低温氧化自燃特性及其指标气体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21:51
   煤层自燃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巨大危害。我国侏罗纪煤储量大,煤自燃倾向性强,对侏罗纪煤低温氧化自燃特性、指标气体临界值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侏罗纪煤自燃预测预报和煤火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首先,通过四种不同升温速率的热重实验研究了煤样低温氧化过程中的氧化反应动力学,结果发现:各煤样氧化自燃总反应历程相似;煤样特征温度随着变质程度增加而滞后,相同条件下越不易氧化自燃;低温氧化过程中煤样氧化及热解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煤样主要受三级化学反应方程控制。其次,通过FTIR实验研究了煤样低温氧化过程中主要官能团在临界温度、干裂温度点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从常温升至干裂温度,脂肪烃和含氧官能团是氧化反应主要参与者,芳香烃则基本上不参与氧化反应;煤样变质程度越高,反映芳香核稳定情况的取代苯相对较多,连接在芳香核周围的烷基侧链越短,表明煤分子结构相对越稳定,同时容易氧化的活泼-OH越少,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变质程度越高的煤样越不易氧化自燃。最后,通过不同条件下的程序升温实验研究了煤样低温氧化过程中的生成气体浓度、耗氧速率以及CO临界值等宏观特性,结果发现:近似指数增长的CO、C2H4可以作为煤自然发火指标气体,赋存于煤中的CO2、CH4、C2H6则不可以;粒径、供风量、氧浓度等能够影响煤的氧化自燃,粒径越小煤样氧化自燃性越强,供风量适宜可以促进煤样氧化,氧浓度越低则煤氧复合作用越发困难;建立CO临界值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对CO临界值进行判断,从而为煤自燃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学位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D752.2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工程硕士学位,全日制,具体实施方案


技术路线图

分析仪,煤样,变质程度,气煤


析种变质程度不同的侏罗纪煤样,粘煤(RN)以及东荣二矿的气煤(GB/T 482-2008)采集实验所需侏层,取大块未被水淋的新鲜煤样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同变质程度的大块侏罗纪煤样,进行粉碎,经过筛分得到粒径为行密封存储,以备实验分析使用。-原、DR-原。实验采用西安科技大分析仪,如图 2.1 所示。

热综合分析仪,煤样


表 2.1 煤样的工业分析结果ad/% 灰分 Aad/% 挥01 4.83 60 7.57 53 7.85 块状煤样,经研磨和筛分后得到件下干燥 6h,将制备好的煤样0.05mg 进行热分析实验。热重2)。氧比为 4:1)环境下进行,气体。所有热重实验均采用非等温K/min 和 20K/min。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辛亥;李青蔚;肖旸;鲁军辉;;风化煤自燃性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5期

2 邓军;张丹丹;张阓妮;赵婧昱;任立峰;关欣杰;;基于程序升温的煤低温氧化表观活化能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06期

3 张金锁;张伟;宋世杰;;区域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采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以陕北侏罗纪煤田为例[J];中国煤炭;2015年06期

4 芮国相;王玉怀;任建军;席晓斌;;察哈素煤矿3号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研究及其应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5 韩峰;张衍国;蒙爱红;李清海;;云南褐煤结构的FTIR分析[J];煤炭学报;2014年11期

6 吴阳阳;穆朝民;胡嘉伟;陈磊;;煤低温氧化标志性气体变化规律[J];矿业工程研究;2014年03期

7 张贝贝;薛彦东;黄成玉;;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发热量与水分和灰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年04期

8 于树江;杨成轶;徐纪元;朱红青;;基于指标气体和红外探测技术的整合矿井火区划分[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5期

9 杨妮;卿山;王华;张爱敏;李文滔;王俊勇;;煤粉在富氧气氛下燃烧反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10 文虎;周洋;翟小伟;何龙伟;夏传友;;煤恒温条件下的氧化过程实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子文;低阶煤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吸附解吸的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杨漪;基于氧化特性的煤自燃阻化剂机理及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凯;陕北侏罗纪煤低温氧化反应性及动力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4 翟小伟;煤氧化过程CO产生机理及安全指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海宾;唐口矿6305工作面煤自燃特性及防灭火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2 程宥;内蒙古西部地区侏罗纪煤自燃氧化规律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5年

3 马蓉;煤自燃临界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4 赵富炜;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测试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3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863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b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