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高温煤矿作业人员热反应规律及热应激计算评价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3 07:15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和采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高温热害日益严重,已然成为继顶板、瓦斯、火、水、粉尘五大传统灾害之后的又一重大矿井灾害。高温热害不仅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也严重危害井下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温矿井热害防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借助热舒适评价方法及热应力评价指标、实验及现场监测等方法手段,在高温煤矿采掘工作面热舒适性和热应力分析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总体来看,在高温煤矿作业人员热生理反应分析方面,目前国内外学者只在实验室开展了稳态恒定温度下作业人员的体温及出汗量分析,另外通过热应力指标或热舒适评价模型工具也主要集中于稳态恒定温度下作业人员热反应的分析,这与采煤工作面变温环境条件下不一致;当前国内外学者对高温热环境下人体热应激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建立了多个人体热反应预测及热应激评价模型,然而对高温煤矿特殊作业条件和采煤工作面变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热应激评价缺乏研究。针对高温煤矿作业人员热安全研究上存在的上述问题,本论文借助流体力学、传热学、热生理学、人体测量学等基础理论,通过暖体出汗假人和人工环境舱实验,测量分析我国煤矿工作服隔热性能(热阻)和透气散湿性...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高温煤矿作业人员热反应规律及热应激计算评价模型研究


工作环境温度与工作效率关系

关系曲线,井下温度,南非,金矿


图 1.2 南非金矿井下温度与事故率关系曲线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derground themal condition and accident ratAfrican gold mine外研究现状环境中,人体可能产生体温升高、出汗脱水、心跳加快等环境下人体生理参数的变化和人体生理指标安全阈值,可全状态进行评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温矿井热环境助热舒适评价方法及热应力评价指标、实验及现场监测等热害分级、高温采掘工作面、避难硐室及救生舱的热舒适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结合本论文研究重点,下面主分级、高温矿井作业人员热生理反应分析以及高温热环境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矿井热环境分级研究概况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本论文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温下防护服热阻和湿阻的暖体假人实验[J]. 付明,翁文国,韩雪峰.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2]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现状及灾害防治分析[J]. 蓝航,陈东科,毛德兵.  煤炭科学技术. 2016(01)
[3]基于暖体假人实验的煤矿工作服热阻和湿阻测量与分析[J]. 吴建松,付明,童兴,秦跃平.  煤矿安全. 2015(12)
[4]高温高湿矿井作业人员热应激评价[J]. 吴建松,付明,童兴,宋怀涛,孔松.  煤炭科学技术. 2015(09)
[5]新型矿用降温服在两准高温煤矿中的应用[J]. 梁国治,周孟颖,张奋奋.  现代矿业. 2015(06)
[6]基于高温人体热反应模型的生理参数预测[J]. 杨杰,翁文国.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1)
[7]深井高温对矿工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 庄严.  煤矿安全. 2014(10)
[8]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people in working faces of deep underground mines[J]. You Bo,Wu Chao,Li Ji,Liao Huim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05)
[9]低热辐射强度下防护服热防护性能的实验研究[J]. 付明,翁文国,袁宏永.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10]服装热阻和湿阻的测量与计算[J]. 刘颖,戴晓群.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14(01)

博士论文
[1]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人体热耐受性研究[D]. 李国建.天津大学 2008
[2]极端热环境下人体热耐受力研究[D]. 吕石磊.天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矿井热环境人体热舒适评价研究[D]. 王希然.中南大学 2013
[2]深井热害对矿工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D]. 崔文广.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煤矿工作面冷却除尘设备的性能实验研究[D]. 潘黎.天津大学 2007
[4]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中影响人体耐力的若干因素实验研究[D]. 刘晓林.天津大学 2007
[5]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人体耐受力实验与评价[D]. 孙丽婧.天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14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914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3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