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轨道交通辐射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4-10 08:11

  本文关键词:轨道交通辐射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具有相对封闭、空间狭小的特点,一但发生核化物质散布,必然会造成大量人员健康受到威胁,同时极易引发恐慌事件。建立核化物质检测与预警系统,对核化危险源进行快速识别,能够有效提高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水平,提升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水平,减轻影响和避免次生灾害。本文研究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轨道交通特殊环境下的辐射监测与预警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目前轨道交通发展趋势,针对轨道交通中核化辐射恐怖事件存在的可能性,全面分析辐射监测方面业务需求,研究目前既有系统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设计满足快速检测和报警的辐射普检设备系统。系统设计包括现场探测单元、现场控制单元和数据分析及通信控制等相关软件。其中硬件部分包括现场探测单元和现场控制单元。(2)针对轨道交通核辐射监测系统需求,研究辐射探测的原理,分析了闪烁体的特性及适用场合,选择NaI(TI)及塑料闪烁体相关结合的监测方式,并对探测单元中的供电电路、分压电路、信号处理单元进行研究,制作探测单元。针对现场技术需求,设计开发基于ARM920T处理器的控制单元,设计实现相关检测、探测等电路,使现场具备快速、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3)软件的设计内容包括控制单元软件设计以及上位机软件设计,描述了各部件软件的功能及基本处理流程。通过研究实现现场控制单元使用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SQLite数据库存储现场监测记录,用于信息告警、上位机联动及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利用物联网标准技术体系为依托,实现轨道大客流、人员高度密集、快速通过情况下高效辐射监测系统,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改善公众出行安全环境,防范以轨道交通为目标的破坏行为;使防范处置经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也为物联网技术在交通安全中应用起到示范作用,促进物联网交通行业智能化应用。
【关键词】:物联网 辐射监测 轨道交通 通过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29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0-12
  • 1.2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12-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2.3 轨道交通辐射监测现状15-17
  • 1.3 主要研究内容17-20
  • 第二章 辐射监测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20-40
  • 2.1 系统的需求分析20-23
  • 2.1.1 系统服务对象20-21
  • 2.1.2 系统功能需求21-23
  • 2.1.3 系统性能指标23
  • 2.2 系统的总体设计23-39
  • 2.2.1 系统探测原理24-25
  • 2.2.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25-26
  • 2.2.3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26-27
  • 2.2.4 探测器的选择27-30
  • 2.2.5 嵌入式系统设计30-34
  • 2.2.6 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34-39
  • 2.3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辐射监测系统现场单元硬件设计40-52
  • 3.1 探测单元设计与实现40-42
  • 3.1.1 探测单元硬件组成40-41
  • 3.1.2 Nal(TI)探测器设计实现41
  • 3.1.3 塑料闪烁体探测器设计实现41-42
  • 3.2 控制单元设计与实现42-50
  • 3.2.1 检测电路43
  • 3.2.2 采样保持电路43-44
  • 3.2.3 控制电路44-45
  • 3.2.4 A/D转换电路45-47
  • 3.2.5 SD卡控制电路47
  • 3.2.6 以太网卡电路47-49
  • 3.2.7 NAND FLASH电路49-50
  • 3.3 小结50-52
  • 第四章 辐射监测系统软件设计52-64
  • 4.1 控制单元软件设计52-60
  • 4.1.1 控制单元软件模块设计52-53
  • 4.1.2 控制单元主程序53-55
  • 4.1.3 数据采集55-56
  • 4.1.4 数据处理56-60
  • 4.2 上位机软件设计60-62
  • 4.2.1 上位机软件模块设计60-61
  • 4.2.2 上位机软件工作流程61-62
  • 4.3 小结62-64
  • 第五章 辐射监测系统功能测试64-68
  • 5.1 系统测试64-66
  • 5.2 核素识别验证66
  • 5.3 现场验证检查66-67
  • 5.4 小结67-6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8-70
  • 6.1 总结68-69
  • 6.2 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6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瓮嘉民;周成虎;;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监测系统设计[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文涛;;Fire&Gas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6年03期

3 于立英;新燃料元件库自持链式反应监测系统设计[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9年00期

4 王晓健;程桦;刘全林;;煤矿新井冻结工程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J];煤炭工程;2009年03期

5 刘祖德;赵云胜;梅甫定;;矿井主提升制动安全监测系统设计[J];煤矿安全;2008年11期

6 齐屏,赵郁森;CEFR控制区卫生通道监测系统设计[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9年00期

7 张玉英;;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设计[J];煤矿机械;2013年10期

8 严开勇;陈奎生;涂福泉;曾良才;曾永龙;罗先兵;;风机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煤矿机械;2009年02期

9 王鸿磊;张雪松;徐钊;;嵌入式平台远程无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0年05期

10 王焱;范莹;;基于LabVIEW的远程水源监测系统设计[J];煤矿机电;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明;李宏亮;罗海勇;朱珍民;;低功耗混凝土重量可信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2 石军;李国洪;焦智;;一种基于双CPU的管道安全监测系统设计[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姜晨光;朱佑国;姜祖彬;刘华;;混凝土坝变形监测系统设计[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杜宇;武文华;岳前进;;“南海挑战号”FPS现场监测系统设计[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5 沈兵;江汉红;陈少昌;谢建君;;基于Smart&IPSensor的船用动力设备网络化监测系统设计[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6 袁从贵;张新政;蔡述庭;师凯;;基于NPX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设计[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7 李婧;叶帆;;基于LabVIEW的旋转机械远程故障监测系统设计[A];第十二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林科;黄廷磊;郭振军;;分布式的宾馆环境监测系统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焦恒超;王荣耀;程建新;;无线设备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A];2012年河北省轧钢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10 党君礼;刘百玉;欧阳娴;白永林;舒雅;熊发田;李晓坤;雷娟;;基于FPGA的新型光电转速监测系统设计[A];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雨;基于无线网络的风电场远程控制监测系统设计[D];浙江大学;2016年

2 唐志;上市银行风险与经营效率相关分析及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5年

3 张英武;轨道交通辐射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6年

4 贾磊;快周期同步加速器磁铁电源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5 孔凡伟;基于WSN的氯气环境多参数监测系统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6 顾_";银行非现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韩宣伟;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远程排水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张光鲁;车辆油耗监测系统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9 黄肖峰;基于Hadoop的铁路舆情监测系统设计[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5年

10 刘华锋;电力能效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轨道交通辐射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96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8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