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着火活化能的煤自燃倾向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5 13:27
煤炭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的开采对人类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煤自燃被列为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无论是井工还是露天,都会对工作环境、煤炭资源和工人的安全都造成严重的危害。随着各种煤自燃理论和假说的提出,以及先进的煤自燃倾向性的判定方法的出现,对预防煤自燃的发生取得很大成果。然而,由于煤自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主要功能是隐藏的火源,难以发现,难以治疗,以及强大的灾难,这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煤自燃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煤的氧化自发燃烧过程的热特性进行定性SDT-Q600分析仪分析。褐煤等煤样氧化自燃的热特性,烟煤和无烟煤进行了系统研究。理论上,结合煤的微观结构与组分量质差异自燃理论,从煤氧化燃烧过程的机制,特别是中煤的低温氧化过程的微化学结构的反应的微观分析。从热分析动力学的角度对煤的氧化自燃过程进行分析,引入着火活化能的概念,推理出适合煤氧化自燃过程的动力学方程。根据TG曲线利用Origin软件计算出煤样的着火活化能。煤的氧化自燃过程大致分为失水失重、氧化增重和燃烧失重三个阶段。煤的氧化阶段...
【文章来源】: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DT-Q600型TGA/DSC/DTA同步热分析仪
纳林河煤矿的弱粘煤
霍林河露天煤矿的褐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贫氧环境煤燃烧链烃生成规律试验研究[J]. 卢国斌,张福革,郭晓阳. 洁净煤技术. 2018(03)
[2]煤自燃倾向性测试方法研究进展[J]. 周清清,刘建忠,袁绍,王智化,周俊虎. 热力发电. 2017(10)
[3]煤炭低温氧化反应机理研究进展[J]. 邓存宝,戴凤威,邓汉忠,王雪峰,黄戈,武司苑. 同煤科技. 2017(04)
[4]浅谈矿井火灾防治技术[J]. 聂凯. 能源与节能. 2016(12)
[5]水分对煤炭低温氧化温升特性影响的研究[J]. 张磊,陆超,汪后港,曾彬,沈朝峰,秦岭,李小江. 煤炭技术. 2016(12)
[6]世界能源结构向低碳燃料转型——BP公司发布2016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J]. 钱伯章,李敏.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6(08)
[7]露天煤矿煤体自燃的原因及防灭火措施[J]. 宋金武. 科技展望. 2015(03)
[8]煤炭自燃防火及灭火技术研究进展[J]. 王要令,池吉安. 化学研究. 2013(06)
[9]我国煤炭自燃影响因素分析[J]. 刘贝,黄文辉,敖卫华,滕娟. 煤炭科学技术. 2013(S2)
[10]浅埋无烟煤发火原因分析[J]. 朱红青,王海燕,徐纪元,朱安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03)
博士论文
[1]煤的自燃机理及自燃危险性指数研究[D]. 邓存宝.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黄铁矿硫对煤自燃特性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D]. 黄鸿剑.西安科技大学 2013
[2]煤分子结构与自燃特性的红外光谱研究[D]. 李绪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
[3]不同煤种氧化自燃热重特性研究[D]. 张秀慧.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
[4]煤炭自燃的阻化改性研究[D]. 孙艳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5792
【文章来源】: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DT-Q600型TGA/DSC/DTA同步热分析仪
纳林河煤矿的弱粘煤
霍林河露天煤矿的褐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贫氧环境煤燃烧链烃生成规律试验研究[J]. 卢国斌,张福革,郭晓阳. 洁净煤技术. 2018(03)
[2]煤自燃倾向性测试方法研究进展[J]. 周清清,刘建忠,袁绍,王智化,周俊虎. 热力发电. 2017(10)
[3]煤炭低温氧化反应机理研究进展[J]. 邓存宝,戴凤威,邓汉忠,王雪峰,黄戈,武司苑. 同煤科技. 2017(04)
[4]浅谈矿井火灾防治技术[J]. 聂凯. 能源与节能. 2016(12)
[5]水分对煤炭低温氧化温升特性影响的研究[J]. 张磊,陆超,汪后港,曾彬,沈朝峰,秦岭,李小江. 煤炭技术. 2016(12)
[6]世界能源结构向低碳燃料转型——BP公司发布2016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J]. 钱伯章,李敏.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6(08)
[7]露天煤矿煤体自燃的原因及防灭火措施[J]. 宋金武. 科技展望. 2015(03)
[8]煤炭自燃防火及灭火技术研究进展[J]. 王要令,池吉安. 化学研究. 2013(06)
[9]我国煤炭自燃影响因素分析[J]. 刘贝,黄文辉,敖卫华,滕娟. 煤炭科学技术. 2013(S2)
[10]浅埋无烟煤发火原因分析[J]. 朱红青,王海燕,徐纪元,朱安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03)
博士论文
[1]煤的自燃机理及自燃危险性指数研究[D]. 邓存宝.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黄铁矿硫对煤自燃特性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D]. 黄鸿剑.西安科技大学 2013
[2]煤分子结构与自燃特性的红外光谱研究[D]. 李绪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
[3]不同煤种氧化自燃热重特性研究[D]. 张秀慧.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
[4]煤炭自燃的阻化改性研究[D]. 孙艳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5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285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