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本质安全型黑光摄像仪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09-18 06:21
煤矿井下的密闭空间中,具有照度低、瓦斯浓度高、烟尘含量大等特点,结合煤矿井下复杂的作业环境及日常监控的需求,通过研究黑光夜视成像技术、光电转换技术、本安技术及矿用本质安全型黑光摄像仪精确测试技术,研发出矿用本质安全型黑光摄像仪。并进行实验室和井下现场的测试,矿用本质安全型黑光摄像仪的黑白最低照度可达0. 0001Lux,水平清晰度为1100TVL,灰阶等级为11级,在井下低照度、煤粉尘大的条件下可清晰地监测并回传井下实时视频画面,对井下安全隐患的排除、日常工作的监控及井下救援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煤炭工程. 2020,52(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矿用本质安全型黑光摄像仪系统设计图
黑光夜视成像技术运用了视网膜成像技术的双sensor构架和彩色夜视图像融合技术,图像传感器(sensor)是图像采集的核心单元,主要分为CCD和CMOS两大类,此次设计采用的是CMOS传感器,CMOS传感器有灵敏度高,曝光时间短和像素尺寸小等优点,在核心结构上,由感光电极、电信号转换模块,信号传输晶体管,以及信号放大器组成,传感器感知到光信号后经光电转换模块产生电信号,之后经A/D转换器变为数字图像信号,最后经处理芯片处理成影像[7,8]。双sensor成像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双sensor构架模仿人眼视网膜成像原理,解决了色彩和亮度间的相互干扰,一路sensor模仿视网膜中的锥状细胞感知色彩信息,另一路sensor模仿视网膜中的杆状细胞感知亮度细节,色彩信息和亮度细节互不干扰,使成像效果大幅提升。
光电转换模块电口采用RJ45接口,速率10/100/100M自适应,光口采用FC型,支持热插拔,速率可达到1000Mbps。输入的电信号经驱动芯片H1601CE处理后发射出相应速率的调制光信号,芯片内部带有光功率自动控制电路,使输出的光信号功率保持稳定。3.2 本安电路硬件设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安电源过压、过流保护次序选择研究[J]. 鲍常军,李吉平,耿文晶,于志学,崔世杰. 工矿自动化. 2019(01)
[2]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全数字矿井视频监控系统[J]. 张喜萍. 煤矿安全. 2018(12)
[3]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可视化安全监控系统设计[J]. 汪洋,金勇,都之夏,胡静,程文武,夏凯,张震. 煤炭科学技术. 2018(S1)
[4]一种矿用本安电源的设计[J]. 王思宁,郭涛,车明浪. 煤矿安全. 2018(02)
[5]矿用本安型电源软开关电路的设计[J]. 钟宁帆,冯展华,王小婧. 煤炭技术. 2018(01)
[6]面向微光/红外融合彩色夜视的场景解析方法[J]. 鲁佳颖,谷小婧,顾幸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08)
[7]截止型EC电路火花放电模型及其特性分析[J]. 于月森,柳军停,修俊瑞,曾羿博. 煤炭学报. 2016(09)
[8]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新技术与发展[J]. 孙继平. 煤炭科学技术. 2016(01)
[9]三波段真彩色夜视光谱匹配技术[J]. 陈一超,胡文刚,武东生,何永强,李晓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12)
[10]“互联网+煤炭”与煤矿信息化[J]. 孙继平. 煤炭经济研究. 2015(10)
本文编号:3399639
【文章来源】:煤炭工程. 2020,52(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矿用本质安全型黑光摄像仪系统设计图
黑光夜视成像技术运用了视网膜成像技术的双sensor构架和彩色夜视图像融合技术,图像传感器(sensor)是图像采集的核心单元,主要分为CCD和CMOS两大类,此次设计采用的是CMOS传感器,CMOS传感器有灵敏度高,曝光时间短和像素尺寸小等优点,在核心结构上,由感光电极、电信号转换模块,信号传输晶体管,以及信号放大器组成,传感器感知到光信号后经光电转换模块产生电信号,之后经A/D转换器变为数字图像信号,最后经处理芯片处理成影像[7,8]。双sensor成像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双sensor构架模仿人眼视网膜成像原理,解决了色彩和亮度间的相互干扰,一路sensor模仿视网膜中的锥状细胞感知色彩信息,另一路sensor模仿视网膜中的杆状细胞感知亮度细节,色彩信息和亮度细节互不干扰,使成像效果大幅提升。
光电转换模块电口采用RJ45接口,速率10/100/100M自适应,光口采用FC型,支持热插拔,速率可达到1000Mbps。输入的电信号经驱动芯片H1601CE处理后发射出相应速率的调制光信号,芯片内部带有光功率自动控制电路,使输出的光信号功率保持稳定。3.2 本安电路硬件设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安电源过压、过流保护次序选择研究[J]. 鲍常军,李吉平,耿文晶,于志学,崔世杰. 工矿自动化. 2019(01)
[2]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全数字矿井视频监控系统[J]. 张喜萍. 煤矿安全. 2018(12)
[3]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可视化安全监控系统设计[J]. 汪洋,金勇,都之夏,胡静,程文武,夏凯,张震. 煤炭科学技术. 2018(S1)
[4]一种矿用本安电源的设计[J]. 王思宁,郭涛,车明浪. 煤矿安全. 2018(02)
[5]矿用本安型电源软开关电路的设计[J]. 钟宁帆,冯展华,王小婧. 煤炭技术. 2018(01)
[6]面向微光/红外融合彩色夜视的场景解析方法[J]. 鲁佳颖,谷小婧,顾幸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08)
[7]截止型EC电路火花放电模型及其特性分析[J]. 于月森,柳军停,修俊瑞,曾羿博. 煤炭学报. 2016(09)
[8]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新技术与发展[J]. 孙继平. 煤炭科学技术. 2016(01)
[9]三波段真彩色夜视光谱匹配技术[J]. 陈一超,胡文刚,武东生,何永强,李晓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12)
[10]“互联网+煤炭”与煤矿信息化[J]. 孙继平. 煤炭经济研究. 2015(10)
本文编号:3399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39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