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黏结性易泥化焦煤粉尘润湿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8 06:29
焦煤粉尘具有强黏结性、易泥化等特点。采用接触角法和正向渗透法测定焦煤的润湿性能并优选润湿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煤层部位焦煤粉尘润湿性差异较大,中部煤层易于润湿;通过矿井水与蒸馏水的对比试验得出矿井水的润湿效果较好,10种润湿剂的对比试验得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优于阴离子与两性表面活性剂,正向渗透法得出高温时润湿剂有较好的润湿效果,同时随浓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润湿效果与之成正比;利用润湿角和润湿速度法,最终确定浓度为0.3%的JFC-6为最优润湿剂。
【文章来源】:煤矿安全. 2015,46(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正向渗透实验装置
?4.59°,矿井水的是57.78°,说明矿井水的润湿效果较蒸馏水好。究其原因,煤的表面是疏水表面,所以蒸馏水润湿效果较差;但矿井水是一种混合物,它包含悬浮物(煤尘和岩粉等)、细菌及各种矿物离子,浑浊度比较高且呈弱碱性,容易吸附于煤粉表面并降低了界面上的表面张力,因而润湿效果比较好。3.2各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按照表面活性剂的类别(表2)把实验分为3组,用成型煤粉法测定溶液和煤尘的接触角。为了便于分析比较,从每组实验当中选取了有代表性(接触角平均值最小)的一种试剂所测得的数据来进行对比研究,如图2。图2实验煤尘接触角·10·第46卷第1期2015年1月SafetyinCoalMinesVol.46No.1Jan.2015
┥⒂氤粱??谝欢?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成分和性质。3.3正向渗透实验传统煤尘润湿性研究都是基于接触角之上的,为了深入探讨润湿剂润湿煤尘的过程与效果,采用正向渗透法[3]对润湿速度和润湿时间进行了测定。具体操作步骤:把玻璃管的下端用医用胶布封住,称取一定量的煤尘,装入内径为8mm的玻璃管中,将玻璃管插在标有刻度的垂直板上,用滴定管缓慢滴入1mL的待测溶液,用秒表记下液面渗透到指定位置时所需的时间。取上述10种表面活性剂,各自配成0.3%的浓度,测试经过1、2、3cm长度所需时间,结果如图3。图30.3%表面活性剂渗透1、2、3cm长度所需时间从图3可以看出,各表面活性剂渗透1、2、3cm煤样所需时间呈现一定规律:煤样越厚所需时间越长;润湿某一厚度的煤样所需时间在一定值上下波动;总体来看是以JFC-6为最好,其次为APG。尽管溶液渗透煤尘不同长度所用的时间规律不同,但是可以说明有些润湿剂可以用于快速润湿,渗透煤尘1cm的时间较短,但2、3cm的时间却较长,如SAS和OP-10;有些润湿剂虽然起始润湿速度较慢,但距离增加,润湿速度加强,如APG。同时从上述润湿剂中选取润湿速度快的JFC-6和润湿速度较慢的SDS,分别配制0.1%、0.2%、0.3%、0.4%浓度的溶液,测定经过1、2、3cm长度所需时间,结果如图4。图4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渗透1、2、3cm长度所需时间所选取的2种润湿剂中,不同浓度润湿规律不同。JFC-6溶液渗透煤尘1~3cm所用的时间迅速减少,下降比较明显,表明溶液的润湿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润湿1cm煤尘时,0.4%浓度的润湿时间反而比0.3%长,二者3cm润湿时间相差不多,2cm相差较大,说明JFC-6浓度为0.3%~0.4%时润湿效果最好。不同浓度的SDS溶液渗透煤尘1~3cm所用的时间变化不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焦煤孔隙结构形态的实验研究[J]. 孟巧荣,赵阳升,胡耀青,冯增朝,于艳梅. 煤炭学报. 2011(03)
[2]煤尘润湿性能测试技术分析[J]. 徐海宏,李满,舒新前,沃亚琦. 煤炭科学技术. 2009(10)
[3]动态接触角测定法研究润湿剂对煤尘的润湿性能[J]. 杨静,谭允祯,顾景梅,伍修锟. 煤矿安全. 2008(12)
[4]JFC-煤尘体系吸附性能的研究[J]. 杨静,管嵩,谭允祯,王振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应用[J]. 严群芳. 贵州化工. 2005(05)
[6]不同实验装置测定粉尘湿润剂的湿润效果相关性[J]. 吴超,左治兴,欧家才,周勃,李孜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5(10)
[7]对润湿剂润湿煤尘影响因素的研究[J]. 徐英峰,冯海明. 中国煤炭. 2005(03)
本文编号:3399651
【文章来源】:煤矿安全. 2015,46(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正向渗透实验装置
?4.59°,矿井水的是57.78°,说明矿井水的润湿效果较蒸馏水好。究其原因,煤的表面是疏水表面,所以蒸馏水润湿效果较差;但矿井水是一种混合物,它包含悬浮物(煤尘和岩粉等)、细菌及各种矿物离子,浑浊度比较高且呈弱碱性,容易吸附于煤粉表面并降低了界面上的表面张力,因而润湿效果比较好。3.2各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按照表面活性剂的类别(表2)把实验分为3组,用成型煤粉法测定溶液和煤尘的接触角。为了便于分析比较,从每组实验当中选取了有代表性(接触角平均值最小)的一种试剂所测得的数据来进行对比研究,如图2。图2实验煤尘接触角·10·第46卷第1期2015年1月SafetyinCoalMinesVol.46No.1Jan.2015
┥⒂氤粱??谝欢?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成分和性质。3.3正向渗透实验传统煤尘润湿性研究都是基于接触角之上的,为了深入探讨润湿剂润湿煤尘的过程与效果,采用正向渗透法[3]对润湿速度和润湿时间进行了测定。具体操作步骤:把玻璃管的下端用医用胶布封住,称取一定量的煤尘,装入内径为8mm的玻璃管中,将玻璃管插在标有刻度的垂直板上,用滴定管缓慢滴入1mL的待测溶液,用秒表记下液面渗透到指定位置时所需的时间。取上述10种表面活性剂,各自配成0.3%的浓度,测试经过1、2、3cm长度所需时间,结果如图3。图30.3%表面活性剂渗透1、2、3cm长度所需时间从图3可以看出,各表面活性剂渗透1、2、3cm煤样所需时间呈现一定规律:煤样越厚所需时间越长;润湿某一厚度的煤样所需时间在一定值上下波动;总体来看是以JFC-6为最好,其次为APG。尽管溶液渗透煤尘不同长度所用的时间规律不同,但是可以说明有些润湿剂可以用于快速润湿,渗透煤尘1cm的时间较短,但2、3cm的时间却较长,如SAS和OP-10;有些润湿剂虽然起始润湿速度较慢,但距离增加,润湿速度加强,如APG。同时从上述润湿剂中选取润湿速度快的JFC-6和润湿速度较慢的SDS,分别配制0.1%、0.2%、0.3%、0.4%浓度的溶液,测定经过1、2、3cm长度所需时间,结果如图4。图4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渗透1、2、3cm长度所需时间所选取的2种润湿剂中,不同浓度润湿规律不同。JFC-6溶液渗透煤尘1~3cm所用的时间迅速减少,下降比较明显,表明溶液的润湿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润湿1cm煤尘时,0.4%浓度的润湿时间反而比0.3%长,二者3cm润湿时间相差不多,2cm相差较大,说明JFC-6浓度为0.3%~0.4%时润湿效果最好。不同浓度的SDS溶液渗透煤尘1~3cm所用的时间变化不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焦煤孔隙结构形态的实验研究[J]. 孟巧荣,赵阳升,胡耀青,冯增朝,于艳梅. 煤炭学报. 2011(03)
[2]煤尘润湿性能测试技术分析[J]. 徐海宏,李满,舒新前,沃亚琦. 煤炭科学技术. 2009(10)
[3]动态接触角测定法研究润湿剂对煤尘的润湿性能[J]. 杨静,谭允祯,顾景梅,伍修锟. 煤矿安全. 2008(12)
[4]JFC-煤尘体系吸附性能的研究[J]. 杨静,管嵩,谭允祯,王振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应用[J]. 严群芳. 贵州化工. 2005(05)
[6]不同实验装置测定粉尘湿润剂的湿润效果相关性[J]. 吴超,左治兴,欧家才,周勃,李孜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5(10)
[7]对润湿剂润湿煤尘影响因素的研究[J]. 徐英峰,冯海明. 中国煤炭. 2005(03)
本文编号:3399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39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