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矿区地温分布规律及矿井冷负荷计算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都矿区地温分布规律及矿井冷负荷计算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浅部煤炭资源即将枯竭,煤炭的深部开采势在必行,然而越靠近地心,岩石的温度越高,由此产生了深井热害现象,严重影响到了生产效率和工人的身体健康,三都矿区目前最深开采深度为㧟800m水平,热害现象突显,由于以前矿区开采深度不大,地质勘探时并不太重视地温升高对矿井正常生产的负面效果。本课题首先对三都矿区地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现场调查了三都矿区的唐洞矿和周源山矿,并且现场采集了两个矿井的一些地温数据,第二,对收集和现场实测的地温数据和地质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对一些近似稳态测温钻孔的数据进行了修正,确定了三都矿区恒温带的深度,使用MATLAB分别对周源山矿和唐洞矿的地温数据进行拟合,分别得出两矿井的地温预测公式,并使用surfer专业绘图软件绘制了三都矿区四煤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四煤煤层底板等温线图、四煤煤层底板等地温梯度线图和三都矿区一、二级热害的区域划分图;由所绘制的等值线图可知:矿区地温梯度在正常范围,一级热害区的范围为㧟420m水平~㧟650m水平,二级热害区在㧟650m水平以下。第三,对三都矿区的矿井热害的热源进行了分析,并以3212回采工作面为例,计算了3212回采工作面的各个热源的放热量,分析了各个热源放出的热量占总放热量的比例,其中围岩放热占60%以上,因为上述各个热源放热计算比较复杂,本文第五章所编写的三都矿区地温预测及矿井冷负荷计算软件,采用的是深井空调冷负荷计算反分析法。第四,基于三都矿区的水文地质资料、三都矿区地温预测公式和深井空调冷负荷反分析算法,使用快速应用程序开发软件Delphi,编写了一个针对三都矿区的矿井空调冷负荷计算及地温预测软件,使用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研究为三都矿区进一步向深部开采过程中,为深井热害防治提供了技术性的参考。
【关键词】:深部开采 深井热害 地温 热源 矿井空调冷负荷 Delphi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27.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以及研究的意义9-11
- 1.1.1 论文的选题依据9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9-11
- 1.2 国内外矿山热环境的研究历史及现状11-14
- 1.2.1 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12-14
- 1.2.3 三都矿区热害与治理现状14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4-17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4-15
- 1.3.2 主要研究方法及思路15-17
- 第二章 三都矿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7-25
- 2.1 三都矿区概况17-18
- 2.2 三都矿区工程地质特征18-22
- 2.2.1 地层与煤层特征18-19
- 2.2.2 主要地质构造19-22
- 2.3 三都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22-24
- 2.3.1 地表水体及井泉分布22-23
- 2.3.2 含水层和涌水23-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三都矿区的地温分布规律研究25-37
- 3.1 勘探及现场钻孔测温资料分析25-27
- 3.1.1 井巷钻孔测温25
- 3.1.2 地面钻孔测温25-27
- 3.2 恒温带深度和温度27-28
- 3.3 地温梯度的计算28-29
- 3.4 三都矿区地温预测29-32
- 3.5 煤层底板等高线和等温线图32-33
- 3.6 影响三都矿区地温分布的因素33-35
- 3.7 本章小结35-37
- 第四章 矿井热源调查分析37-47
- 4.1 矿井热源调查37-44
- 4.2 三都矿区各热源分析44-45
- 4.3 深井热荷载计算反分析法45-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三都矿区地温预测及矿井冷负荷计算软件设计与实现47-63
- 5.1 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47-50
- 5.1.1 delphi47-49
- 5.1.2 Access数据库49-50
- 5.2 软件设计原则50-51
- 5.3 架构设计51-52
- 5.3.1 体系结构51
- 5.3.2 功能结构51-52
- 5.4 用户界面的设计思想52
- 5.4.1 可用性设计52
- 5.4.2 模块化设计52
- 5.5 三都矿区地温预测及矿井冷负荷计算软件的设计52-61
- 5.5.1 登录界面设计52
- 5.5.2 主菜单界面设计52-53
- 5.5.3 各窗口界面的设计53-61
- 5.6 本章小结61-6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3-65
- 6.1 结论63-64
- 6.2 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7
- 致谢67-69
- 硕士培养期间的主要成果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煤矿地温特征及研究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76年05期
2 任斗金,郑民刚;山西祁县隐伏岩体对地温场的影响[J];中国煤田地质;2000年03期
3 邵亚红;姚多喜;鲁海峰;王康;;丁集矿区地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煤矿开采;2013年06期
4 卢玲玲;秦勇;郭晨;;黔西补作勘查区现代地温场及煤层受热温度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3年10期
5 谭静强;琚宜文;张文永;侯泉林;谭永杰;;淮北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的构造控制[J];煤炭学报;2009年04期
6 张连强;;顺和西煤矿区地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2年07期
7 邓林,王英民;盆地古地温场演化动态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S1期
8 姚磊华,李竞生,杨桂仙,张壮路,黄国纲,陈遂斋,黄伯儒,刘桂平;平顶山矿区地温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2期
9 邓已寻;左银辉;郝情情;李中超;李新军;高霞;李仁甫;徐深谋;;查干凹陷现今地温场研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断块油气田;2012年03期
10 施尚明,孙小洁,于清华;松辽盆地林甸地区地温场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忠丰;庞忠和;杨峰田;;煤矿深部地温场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张建斌;李莲花;;豫北平原地温场形成机制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刘琼颖;何丽娟;黄方;;地温场有限元法数值模拟及其在扬子地区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胡玉禄;胡红文;邱希青;付恩光;刘志勇;高赞东;寿冀平;;华北地温场垂向变化[A];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03年
5 马刚;;引张作用对华北平原北部地温场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6 马刚;;引张作用对华北平原北部地温场的影响[A];第三次全国地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9年
7 李燕;张明华;刘宗铬;王金江;;地温场计算方法的探讨[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王均;;地温场与地震的关系初探[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9 谭静强;琚宜文;张文永;侯泉林;谭永杰;;淮北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的构造控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董治平;;河西走廊地温场的初步探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骏;基于区域地温场的煤矿床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曹瑜;三都矿区地温分布规律及矿井冷负荷计算方法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郭艳;宿县矿区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4 龚露;地温场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14年
5 刘爱永;合肥盆地构造与古地温场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赵辉;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对浅部地温场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7 王楚骄;东缘进藏交通廊道地温分布及隧址区地温分析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张剑;涡阳矿区南部地温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9 卢玲玲;比德—三塘盆地现代地温场分异及其地质影响因素[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杨平平;高地温隧道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三都矿区地温分布规律及矿井冷负荷计算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5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