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新型煤尘化学抑尘剂配方优选实验

发布时间:2022-01-05 22:06
  为有效解决抑尘剂对细微粉尘降尘效率低、喷雾对设备设施有腐蚀性等问题,基于化学抑尘剂工作机理,以表面张力、接触角、沉降时间及沉降时间为考察指标,从保水性和润湿性设计单体实验,从14种抑尘剂中优选出非离子型PAM、SA、JFC、DTAB这4种化学抑尘单体,并以正交实验为基础进行复配实验,优选出最佳抑尘剂配方为聚丙烯酰胺(非离子型PAM)、海藻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月桂基三甲基溴化铵、牛脂胺,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20%、0.15%、0.20%、0.09%、0.01%。实用性结果表明:该配方具有良好的降尘效果、安全性高、和腐蚀性低,全尘除尘率约为90.0%,PM10除尘率约为83.1%,呼吸性粉尘除尘率约为82.4%,PM2.5除尘率约为77.3%,PM1除尘率约为53.5%。 

【文章来源】:煤矿安全. 2020,51(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新型煤尘化学抑尘剂配方优选实验


不同浓度下不同抑尘剂单体表面张力

接触角,单体,浓度,表面活性剂


由图2可知,大部分抑尘剂单体呈现随着浓度增大,接触角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缓的趋势,其中在浓度0.01%~0.05%范围内,降幅最大。在抑尘单体类型中,接触角从小到大依次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型抑尘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接触角较小的化学抑尘单体为Tx-100、DTAB、SAS、SDS、SA、非离子型PAM和JFC。2.1.3 沉降实验

单体,沉降,浓度,高分子


实验采用《矿用降尘剂性能测定方法》中的沉降法进行测定质量浓度为0.01%、0.03%、0.05%、0.07%、0.09%、0.15%、0.20%、0.25%单体溶液沉降时间的测定。不同浓度下不同抑尘剂单体沉降时间如图3。由图3可知,除高分子SCMC以外,每种抑尘剂单体的沉降时间都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HG和SCMC出现了不沉和微沉的现象,从抑尘单体类型来看,沉降时间从小到大依次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型抑尘剂。沉降时间较小的抑尘单体为JFC、快渗T、AES、DTAB、Tx-100、非离子型PAM和S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复合煤尘抑制剂的制备及特性研究[J]. 王天乐,张亚,杨满征.  煤炭工程. 2019(03)
[2]煤矿粉尘化学抑尘剂的试验研究[J]. 耿卫国,宋丽华,宋强,门泉福,舒新前.  煤矿安全. 2018(11)
[3]煤尘抑尘剂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刘博,张明军,文虎.  煤矿安全. 2018(08)
[4]煤尘抑制剂在综采工作面降尘中的应用研究[J]. 郑晓民,马勇刚,范酒源,朱壮.  煤炭工程. 2017(05)
[5]基于表面活性剂的施工扬尘抑尘剂及其性能[J]. 郑云海,田森林,李林,王琴,金月茗,胡晓君.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4)
[6]复配润湿剂对改善煤尘润湿效果的研究[J]. 张丽颖.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7(01)
[7]新型高分子抑尘剂的性能实验研究[J]. 葛少成,康卓伟,荆德吉,陈曦,陈景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6(10)
[8]煤矿井下气水喷雾雾化特性及降尘效率理论研究[J]. 王鹏飞,刘荣华,桂哲,苟尚旭,舒威,谭烜昊.  煤炭学报. 2016(09)
[9]2325例煤矿粉尘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分析[J]. 王爱珉,尚红光.  现代预防医学. 2015(21)
[10]抑尘剂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陈高林,王飞,郭红光.  煤炭技术. 2014(11)



本文编号:3571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571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1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