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松子粉粉尘爆炸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石松子粉粉尘爆炸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粉尘爆炸的研究为工业生产安全提供了指导依据,且为降低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率提供了有力保证。本文以石松子为研究对象,以粉尘爆炸特性参数和粉尘燃烧火焰传播为研究主线。利用20L球测试装置,哈特曼管,以及粉尘云最小着火温度装置探讨了粉尘浓度,点火延迟时间,点火能量,喷粉压力,粒径大小以及点火方式对粉尘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并总结了相关规律。同时结合利用高速摄影仪和红外热成像仪研究了石松子粉火焰在哈特曼管中的传播以及火焰温度的变化规律。具体如下: (1)采用哈特曼管测试装置测得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为(10~15)mJ,在粉尘粒径为(37.5~30)gm时,粉尘的最佳着火浓度为500g/m3,最佳的点火延迟时间为(60~90)ms之间。 (2)利用20L球测得石松子粉的爆炸下限浓度为(30~40)g/m3。粉尘的最佳点火延时为60ms。当粉尘粒径为(75~50)μm时,石松子粉发生粉尘爆炸的最佳粉尘浓度为500g/m3,此时粉尘的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达到最大分别为0.69MPa和17.0293MPa·m/s。当粉尘粒径为(50~37.5)μm时,石松子粉发生粉尘爆炸的最佳粉尘浓度为750g/3,此时粉尘的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达到最大分别为0.75MPa和22.6105MPa·m/s。说明小粒径的粉尘的爆炸危险性相对较大。根据危险性分级可得石松子粉的爆炸危险性为Ⅱ级。此外还研究了SiO2对粉尘爆炸的抑爆作用,结果表明当Si02的质量分数为20%时,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相对于无添加下分别下降18%和22.8%。说明SiO2对粉尘爆炸的抑爆作用显著。 (3)利用粉尘云最小着火温度测试装置,分别在喷粉压力为0.06MPa和0.08MPa两个条件下测试了不同浓度下粉尘的着火温度。研究表明石松子粉粉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为480℃。 (4)结合利用哈特曼管测试装置,高速摄影仪以及红外热成像仪研究了石松子粉火焰在哈特曼垂直管中的传播过程。研究表明:火焰在垂直管中向上传播所达到的最大高度和最大速度随着粉尘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在石松子粉尘云浓度为500g/m3,点火能量为800mJ时火焰传播到达最大速度为14.02m/s。石松子粉火焰的最高温度可达1112.1℃,火焰所达到的最大温度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
【关键词】:粉尘爆炸 石松子粉 粉尘爆炸特性参数 高速摄影仪 火焰传播 火焰温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9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7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粉尘爆炸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最小点火能的研究11-13
- 1.2.2 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的研究13
- 1.2.3 爆炸压力与爆炸指数的研究13-14
- 1.2.4 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的研究14-15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5-17
- 2 实验装置17-22
- 2.1 哈特曼管测试系统17-18
- 2.2 高速摄影装置18-19
- 2.3 20L球爆炸装置19-20
- 2.4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装置20-22
- 3 石松子粉粉尘爆炸特性研究22-40
- 3.1 实验样品22-23
- 3.2 最小点火能的研究23-30
- 3.2.1 实验原理及方法24-25
- 3.2.2 粉尘浓度对最小点火能的影响25-27
- 3.2.3 点火延时对最小点火能的影响27-28
- 3.2.4 喷粉压力对最小点火能的影响28-30
- 3.3 石松子粉尘云爆炸下限浓度的研究30-33
- 3.3.1 实验原理及方法30-31
- 3.3.2 最佳点火延迟时间的确定31-32
- 3.3.3 石松子粉爆炸下限的确定32-33
- 3.4 粉尘爆炸压力与爆炸指数的研究33-37
- 3.4.1 实验原理及方法33
- 3.4.2 粉尘浓度对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33-34
- 3.4.3 粉尘浓度对爆炸指数的影响34-36
- 3.4.4 石松子粉危险性分级36-37
- 3.5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研究37-38
- 3.5.1 实验原理及方法37
- 3.5.2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研究37-38
- 3.6 石松子粉的抑爆研究38-40
- 3.6.1 实验原理及方法38-39
- 3.6.2 不同浓度SiO_2对石松子粉的抑爆效果研究39-40
- 4 石松子粉尘火焰传播特性的研究40-63
- 4.1 实验系统与方法40-41
- 4.1.1 实验装置系统40-41
- 4.1.2 实验方法41
- 4.2 粉尘云在管道中的传播41-46
- 4.3 石松子火焰传播规律46-59
- 4.3.1 石松子粉火焰的传播特征46-47
- 4.3.2 石松子粉浓度对火焰前锋端面和火焰速度的影响47-53
- 4.3.3 点火能量对火焰前锋端面和火焰速度的影响53-59
- 4.4 石松子粉粉尘云火焰温度变化特性59-63
- 4.4.1 实验原理59-60
- 4.4.2 石松子粉火焰温度的变化60-61
- 4.4.3 点火能对火球大小的影响61-62
- 4.4.4 点火能对火焰最大温度的影响62-63
- 5 总结与展望63-65
- 5.1 总结63-64
- 5.2 展望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1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萍;;化学点火具中点火药配比和能量的计算[J];兵工安全技术;2000年02期
2 李恩科;石焱;;粮食粉尘爆炸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4期
3 高聪;李化;苏丹;黄卫星;;密闭空间煤粉的爆炸特性[J];爆炸与冲击;2010年02期
4 浦以康,胡山,李可意;粉尘火焰加速现象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5年02期
5 李新光,董洪光,S.Radandt,赫冀成;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测试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任纯力;李新光;王福利;S.RADANDT;;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数学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7 王军;汪佩兰;张庆辉;;火炸药粉尘爆炸最小点火能量的实验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5期
8 喻健良;闫兴清;陈玲;;密闭容器内微米级铝粉爆炸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11期
9 黄丽媛;曹卫国;徐森;张建新;秋珊珊;潘峰;;石松子粉最小点火能试验研究[J];爆破器材;2012年05期
10 陈立红,郭汉彦;关于可燃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的探讨[J];爆炸性环境电气防爆技术;199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以斌;锆粉云火焰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石松子粉粉尘爆炸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7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