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政府灾害管理体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我国政府灾害管理体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灾害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灾害管理体制在防灾减灾工作当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在贫穷落后的条件下,使我国的救灾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我国灾害管理体制也逐渐显露出自身的缺点,对灾害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 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形成和演变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我国在长期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但相比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灾害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对我国现有灾害管理体制的优缺点、存在的利与弊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灾害及灾害管理的相关知识,然后分析了美国和日本两国的灾害管理体制现状及特点。 其次,文章介绍了我国灾害管理体制的历史发展过程、灾害管理体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详解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灾害立法方面缺少最高层次的国家综合减灾基本法。 最后,文章分析了美国和日本两国先进的灾害管理体制,总结出我国灾害管理体制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灾害管理体制的建议,认为建立健全我国灾害对策法律体系、加强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加强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的建设、重视预警体系建设、改进信息发布机制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是提高我国灾害管理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灾害 灾害管理 比较 启示与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前言8-12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现状8-11
- 1.3 研究意义11
- 1.4 研究创新点11-12
- 第二章 灾害管理概念释义12-17
- 2.1 灾害12
- 2.2 灾害的分类12-13
- 2.2.1 根据灾害形成的原因分类12-13
- 2.2.2 按照灾害之间的联系时序分类13
- 2.3 灾害管理13-15
- 2.3.1 什么是灾害管理13-14
- 2.3.2 灾害管理的目的14
- 2.3.3 灾害管理的原则14-15
- 2.4 灾害管理体制15-17
- 第三章 我国政府灾害管理体制现状及特点17-26
- 3.1 我国的自然灾害17-21
- 3.1.1 我国自然灾害概况17-19
- 3.1.2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9-20
- 3.1.3 我国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20-21
- 3.2 我国灾害管理体制沿革和现状21-26
- 3.2.1 建国前我国灾害管理体制回溯21-22
- 3.2.2 新中国灾害管理体制的沿革22-23
- 3.2.3 我国灾害管理体制的现状23-25
- 3.2.4 我国灾害管理体制的不足25-26
- 第四章 发达国家灾害管理体制的特征及经验借鉴26-34
- 4.1 日本的灾害管理体制现状及特点26-31
- 4.1.1 日本的自然灾害特点26
- 4.1.2 日本灾害管理体制现状及特点26-30
- 4.1.3 日本灾害管理体制特点30-31
- 4.2 美国灾害管理体制现状及特点31-34
- 4.2.1 美国的自然灾害特点31-32
- 4.2.2 美国灾害管理体制现状32
- 4.2.3 美国灾害管理体制特点32-34
- 第五章 完善我国灾害管理体制的对策34-44
- 5.1 美日应急管理体制的启示与借鉴34-37
- 5.1.1 应急管理机构的正规化34
- 5.1.2 应急指挥体系的一元化34-35
- 5.1.3 应急协作的跨区域化35-36
- 5.1.4 应急立法的体系化36
- 5.1.5 应急预案的实用化36-37
- 5.2 我国灾害管理体制的对策37-44
- 5.2.1 建立健全我国灾害对策法律体系37-38
- 5.2.2 加强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38
- 5.2.3 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38-39
- 5.2.4 加强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的建设39-40
- 5.2.5 重视预警体系建设, 改进信息发布机制40-41
- 5.2.6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41-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8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8-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莹莹;;“多方合作参与灾害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减灾;2010年23期
2 郭汉章;;对灾害管理的几点认识[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5期
3 刘海英;;美慈推动社区灾害管理能力提升[J];中国发展简报;2011年02期
4 孟庆楠;灾害及灾害管理研究评介[J];辽宁气象;2002年03期
5 杨小时,沈荣芳;上海社区灾害和灾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灾害学;2002年04期
6 光磊,邢秋菊;浅谈灾害管理系统构建中的几个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胡坚,李传荣,唐伶俐,李才兴,姜小光;灾害管理的主要国际性空间项目一瞥[J];国际太空;2003年05期
8 江风;独具特色的印度灾害管理体制[J];中国减灾;2003年04期
9 杜钢建;;政府责任与灾害管理[J];群言;2003年10期
10 ;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灾害管理水平[J];工程抗震;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G·P·Jawahar;;印度灾害管理的群众路线[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2 栗斌;刘纪平;;基于3S的灾害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A];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京;;中国的灾害管理体系及卫星技术的重要作用[A];2005中国卫星应用大会资料汇编[C];2005年
4 高庆华;;论沿海地区灾害管理系统工程[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Jorge A.Grade;;紧急事件与灾害管理协调机构[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6 ;印度:必须推进国家灾害管理政策[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7 Nicdy Gardo;;推进易损社会的发展:人是核心的问题[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8 ;泛美卫生组织报告中的基本战略目标要点——灾害管理中妇女的作用[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9 ;UNDRO/UNDP的灾害管理培训计划(DMTP)[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10 Armando Mauro;;我们都是国民的保护者[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朱健刚 中山大学中国南方公益慈善研究院 赖伟军;灾害管理体系:从政府主导型转向“官民合作”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李连方;特具创意的灾害管理[N];中国气象报;2005年
3 曾昭俊;企业参与灾害管理尚存政策短板[N];中国企业报;2007年
4 盟宣;民盟中央举办“灾害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第五届年会[N];团结报;2007年
5 记者 曾昭俊;中国企业参与灾害管理面临转型[N];中国企业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佳;让灾害管理进入公众视野[N];团结报;2008年
7 本报评论员 梅松武;灾害管理要警钟长鸣[N];四川日报;2010年
8 记者 田亚硕;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应天基信息平台北京办公室成立[N];中国社会报;2010年
9 姚遥;地震中的灾害预报与灾害管理[N];南方周末;2008年
10 首席记者 李严;社会力量参与灾害管理[N];昆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彪;中国灾害管理制度变迁与绩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呼唤;新中国灾害管理思想演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王倩;我国自然灾害管理体制与灾害信息共享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周学农;突发性灾害之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健;新时期我国政府灾害管理体制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
2 邓娟;旅游地灾害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张军;多元主体参与下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灾害管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秀娟;国内外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李宇均;贵州省自然灾害状况与防灾减灾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柯菡;我国自然灾害管理与救助体系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7 杨震业;新疆自然灾害公共事件管理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王桂兰;澳大利亚自然灾害管理和救助体系研究及启示[D];暨南大学;2011年
9 张杨;乡镇政府自然灾害管理职能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我国政府灾害管理体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5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42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