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疃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瓦斯赋存的控制
本文关键词:许疃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瓦斯赋存的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地质构造不仅决定了煤的赋存条件,也决定了煤层的开采条件。本文针对许疃煤矿的地质构造,依据现有的矿井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采用数理统计和综合模糊评价的方法,对许疃煤矿的地质构造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板块构造和区域地质演化的研究成果,对许疃煤矿的构造演化进行反演;并对构造复杂程度进行综合评价;针对井田的地质构造和瓦斯赋存特征,分析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对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井田内断层发育,正断层较逆断层略多,占全矿井的56%,逆断层占44%。走向北东向、北北东向的断层占全矿井断层的43.7%。井田内褶皱发育极少,断层两盘的相对错动引发少量牵引褶皱。 2.许瞳煤矿共经历五个地质时期的改造,即: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喜山晚期。现今的构造格局是由于以上五个构造期次相互叠加,相互影响的结果。郯庐断裂对该井田的地质构造演化进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许疃煤矿32煤层构造复杂程度整体表现为较简单—较复杂型;82煤层总体表现为较复杂型。 4.许疃煤矿的瓦斯含量等值线与煤层底板等高线趋势一致,瓦斯赋存整体趋势受埋深控制。
【关键词】:构造发育特征 构造煤 构造演化 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瓦斯赋存特征 淮北许瞳煤矿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D71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10
- Contents10-13
- 1 绪论13-20
- 1.1 选题背景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2.1 矿井地质构造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构造演化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14-15
- 1.2.3 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作用国内外研究现状15-16
- 1.2.4 淮北许疃煤矿研究现状16-17
- 1.3 主要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17-19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8-19
- 1.4 论文工作概况19-20
- 2 井田地质概况20-26
- 2.1 位置和交通20-21
- 2.2 区域地质概况21-24
- 2.2.1 区域地层21-22
- 2.2.2 区域构造22-24
- 2.3 矿井构造24-26
- 3 矿井地质构造发育特征26-44
- 3.1 断层构造发育特征26-34
- 3.1.1 断层类型26-27
- 3.1.2 断层分布方向27-30
- 3.1.3 断层倾角分布特征30-32
- 3.1.4 断层落差分布特征32-34
- 3.2 褶皱发育特征34-38
- 3.2.1 褶皱构造方向展布特征34
- 3.2.2 煤层倾角变化特征34-38
- 3.3 伴生构造38
- 3.4 构造煤分布特征38-44
- 3.4.1 煤体结构宏观特征及井下观察描述38-40
- 3.4.2 构造煤分布特征40-44
- 4 井田构造形成机制44-52
- 4.1 区域地质演化44-46
- 4.1.1 华北聚煤盆地构造演化44
- 4.1.2 印支期区域演化44-45
- 4.1.3 燕山早期区域演化45
- 4.1.4 燕山晚期区域演化45-46
- 4.1.5 喜山早期及晚期区域演化46
- 4.2 井田构造演化46-51
- 4.3 矿井构造形成机制51-52
- 5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52-68
- 5.1 评价指标的确定52-54
- 5.2 评价指标计算结果54-58
- 5.3 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58-66
- 5.3.1 3_2煤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58-62
- 5.3.2 8_2煤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62-66
- 5.4 结论66-68
- 6 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68-79
- 6.1 矿井瓦斯分布特征68-74
- 6.1.1 矿井瓦斯测试成果68
- 6.1.2 井瓦斯分布特征68-74
- 6.2 地质构造对瓦斯的控制作用74-79
- 6.2.1 井田内部地质构造控制作用74-78
- 6.2.2 斯分布整体趋势分析78-79
- 7 结论79-81
- 7.1 结论79-80
- 7.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80-81
- 参考文献81-84
- 致谢84-85
- 作者简介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冲龙;阜新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研究[J];地球科学;1984年02期
2 汪素云,陈培善;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1980年01期
3 王仁;有限单元等数值方法在我国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和发展[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S1期
4 张子敏,高建良,张瑞林,何俊;关于中国煤层瓦斯区域分布的几点认识[J];地质科技情报;1999年04期
5 童亨茂;郑磊;;三维地震资料在古应力场反演和裂缝预测中的应用——以胜利油田富台潜山为例[J];地质科学;2007年01期
6 石耀霖;;运用平面弹性有限单元法分析帚状构造应力场[J];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刊;1982年03期
7 曹代勇,穆宣社;河北蔚县崔家寨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J];地质力学学报;2000年04期
8 王连捷;吴珍汉;王薇;孙东生;;青藏高原中段现今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2期
9 宋惠珍;脆性岩储层裂缝定量预测的尝试[J];地质力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Mechanisms of Cenozoic deformation in the Bohai Basin, Northeast China: Physical modelling and discussion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茂杰;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应急响应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许疃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瓦斯赋存的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2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47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