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大采高倾斜长壁综采面顶板倾斜高抽巷合理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3 15:13

  本文关键词:大采高倾斜长壁综采面顶板倾斜高抽巷合理位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针对大采高倾斜长壁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措施优化的要求,研究顶板倾斜高抽巷合理布置位置。考虑到其抽采的瓦斯来源以及瓦斯流动的通道,着力研究采空区覆岩裂隙发育范围,采动影响下的覆岩卸压范围,保障高抽巷自身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保障抽采效果的高效发挥。本文以刘庄煤矿151305大采高倾斜长壁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综合运用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现场考察的方法,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倾斜模型相似模拟实验结果,发现冒落带高度约21cm,为采高的4.2倍。在开切眼及停采线侧,裂隙最大发育高度相同,垂距煤层顶板80cm,为采高的16倍。从开采裂隙发育特征看,对于倾斜长壁综采工作面的顶板倾斜高抽巷的垂距应在40~50m;(2)通过走向模型相似模拟结果,发现靠近回风巷侧裂隙范围内错风巷距离约30~40cm,因此高抽巷的合理平距应内错风巷30~40m;(3)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发现覆岩50m范围内,岩体受力影响显著,卸压较充分,覆岩50m处应力集中系数变化在工作面推进200m后较稳定,基本稳定于0.5,此后随工作面推进,采动对覆岩的影响逐步减弱。可将高抽巷布置于此范围,利于高抽巷自身的稳定,保证长效抽采;(4)通过现场考察三个大采高倾斜长壁综采工作面高抽巷层位变化与抽采效果的关系,分析发现当高抽巷垂距煤层顶板距离增大时,其抽采效果会逐步变佳,垂距达40m及以上时高抽巷的抽采效果优于垂距在40m以下时的抽采效果,部分工作面的高抽巷合理垂距达到42m以上。因此结合前述模拟结果,推定高抽巷垂距煤层顶板垂距应在40~50m,平距回风巷30~40m。
【关键词】:大采高 倾斜长壁 综采工作面 覆岩裂隙场 卸压范围 顶板倾斜高抽巷 效果分析 合理位置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1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12-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2.1 大采高综采面采动覆岩裂隙发育规律国内外研究现状14-15
  • 1.2.2 高抽巷抽采国内外研究现状15-17
  •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17-18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技术路线18-20
  • 1.3.1 研究思路18
  • 1.3.2 研究内容18
  • 1.3.3 技术路线18-20
  • 2 大采高综采面采动覆岩裂隙场演化规律相似模拟实验研究20-42
  • 2.1 相似模拟实验制作20-26
  • 2.1.1 模型制作20-24
  • 2.1.2 测点布置24-26
  • 2.2 倾斜模型相似模拟实验结果分析26-34
  • 2.2.1 采动覆岩裂隙场演化规律分析26-30
  • 2.2.2 采动覆岩应变变化特征30-32
  • 2.2.3 采动覆岩位移变化特征32-34
  • 2.3 走向模型相似模拟实验结果分析34-40
  • 2.3.1 采动覆岩裂隙场演化规律分析34-37
  • 2.3.2 采动覆岩应变变化特征37-39
  • 2.3.3 采动覆岩位移变化特征39-40
  • 2.4 本章小结40-42
  • 3 大采高综采面采动覆岩卸压范围数值模拟实验研究42-55
  • 3.1 FLAC3D软件简介42-43
  • 3.2 模型建立43-46
  • 3.2.1 基本假设43
  • 3.2.2 模拟模型的建立43-46
  • 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46-54
  • 3.3.1 采动覆岩应力变化规律分析46-48
  • 3.3.2 采动覆岩卸压范围分析48-54
  • 3.4 本章小结54-55
  • 4 大采高综采面顶板倾斜高抽巷位置与抽采效果关系分析55-70
  • 4.1 151305大采高综采面顶板倾斜高抽巷位置与抽采效果关系分析55-60
  • 4.1.1 工作面概况与顶板倾斜高抽巷设计55-56
  • 4.1.2 高抽巷位置变化对其抽采效果影响分析56-60
  • 4.2 171302大采高综采面顶板倾斜高抽巷位置与抽采效果关系分析60-64
  • 4.2.1 工作面概况与顶板倾斜高抽巷设计60-61
  • 4.2.2 高抽巷位置变化对其抽采效果影响分析61-64
  • 4.3 171304大采高综采面高抽巷位置与抽采效果关系分析64-69
  • 4.3.1 工作面概况与顶板倾斜高抽巷设计64-65
  • 4.3.2 高抽巷位置变化对其抽采效果影响分析65-69
  • 4.4 本章小结69-70
  • 5 结论与展望70-72
  • 5.1 结论70-71
  • 5.2 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6
  • 致谢76-78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平;煤矿瓦斯灾害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安全;2005年03期

2 郝天轩;李锋;;采动岩体破裂数值模拟及高位钻场参数优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6期

3 张英华;尹根成;黄志安;;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倾斜高抽技术的应用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trol Factors of Surface Wells for Relieved Methane Drainage in the Huainan Mining Area[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1年04期

5 胡春云;淮南矿区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措施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3期

6 梁铜柱,张会生;倾斜高抽巷抽放上邻近层瓦斯的实践[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1期

7 李一波;郑万成;王凤双;;顶板走向高抽巷瓦斯抽采效果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3期

8 张新伟;张盛;;首山一矿高突矿井抽采巷合理布设位置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4期

9 李树刚;王琳华;林海飞;魏宗勇;丁洋;;采场覆岩“三带”演化特性的相似模拟实验及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3期

10 刘泽功,戴广龙,石必明,卢平,涂敏;影响采空区顶板抽放瓦斯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海飞;综放开采覆岩裂隙演化与卸压瓦斯运移规律及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采高倾斜长壁综采面顶板倾斜高抽巷合理位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5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475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d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