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宁煤集团公司某煤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神华宁煤集团公司某煤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评价研究
【摘要】:通对大量深部开采水害事故的研究分析发现,许多突水事故与含水层富水性、岩性特征及组合方式等地质因素的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基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层次分析法(AHP)因子权重贡献率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将含水层富水性因子融入空间属性单元,通过多因子复合加权及栅格叠合与地图代数运算,针对神华宁煤集团公司某煤矿含水层的富水性和冒落带进行了综合分区评价研究,并在富水性分区的基础上预测其涌水量,同时针对上述含水层中不同的分区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这对于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开展的工作主要概括为以下内容:(1)对研究区的概况、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充水层含水层富水性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煤层含、隔水层岩层组合及特征等地学因素对含水层富水性的影响,明确了矿井水的补径排途径、间赋存特征。(2)根据实际所做的水文地质试验以及现有相关资料,确定出含水层的厚度、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脆塑性岩厚度比、岩芯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六个主要影响充水含水层富水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其相应的富水性主控因素专题图。(3)将GIS强大空间分析能力与AHP逻辑分析相结合,将六个富水性主控因素的权重贡献率赋值于具有空间参照的因子专题图层,加权叠合分析确定富水性分区阀值,建立富水性评价模型结合该区域实际的水文地质信息进行了富水性分区评价,并根据冒落带计算结果作出含水层充水综合评价。(4)在富水性分区的基础上应用大井法和狭长水平巷道水动力学法对其涌水量进行了计算评价,结合研究区矿井地质特征和富水性控制因子对不同富水区域提出了相应的井田水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富水性 层次分析法 冒落带 矿坑涌水量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4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 本文研究内容13-15
- 第二章 自然地理概况15-19
- 2.1 地理位置15
- 2.2 地形地貌15-16
- 2.3 水文与气象16-17
- 2.4 矿井生产概况17-19
- 第三章 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19-39
- 3.1 地层19-22
- 3.2 矿井构造22-29
- 3.2.1 褶曲23
- 3.2.2 断层23-29
- 3.3 煤层29
- 3.4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29-39
- 3.4.1 井田范围及边界29-30
- 3.4.2 含(隔)水层30-37
- 3.4.3 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37
- 3.4.4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37-39
- 第四章 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的富水性评价39-75
- 4.1 研究方法概述39-42
- 4.1.1 地理信息系统(GIS)39
- 4.1.2 层次分析法(AHP)39-42
- 4.1.3 GIS与AHP方法耦合进行富水性评价42
- 4.2 综合反映含水层富水性的多元地学信息42-56
- 4.2.1 充水含水层厚度43-46
- 4.2.2 岩芯采取率46-48
- 4.2.3 脆塑岩性比48-51
- 4.2.4 冲洗液消耗量51-53
- 4.2.5 单位涌水量53-55
- 4.2.6 渗透系数55-56
- 4.3 层次分析法模型的设计56-58
- 4.3.1 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56
- 4.3.2 构造判断矩阵56
- 4.3.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56-57
- 4.3.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57-58
- 4.4 GIS多元地质信息复合叠加的富水性分区58-63
- 4.5 煤层顶板充水条件综合分区63-68
- 4.5.1 顶板覆岩破坏的分带性63-64
- 4.5.2 2~#煤层开采冒落带分区64-67
- 4.5.3 2~#煤冒裂安全性分区67
- 4.5.4 2~#煤层顶板充水含水层涌(突)水综合分区67-68
- 4.6 基于富水性分区预测采区矿井涌水量68-73
- 4.6.1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68-69
- 4.6.2 矿井涌水量预算69-72
- 4.6.3 涌水量计算结果评价72-73
- 4.7 本章小结73-75
- 第五章 首采区防治水的措施和建议75-78
- 5.1 煤矿水害的防治分类汇总75-76
- 5.2 井田防治水措施76-7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8-79
- 6.1 结论78
- 6.2 展望78-79
- 参考文献79-82
- 致谢82-83
- 作者简介83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化军,谢瑞斌,刘中胜;高庄矿西五采区三灰五灰富水性研究与防治[J];煤矿开采;2003年03期
2 李小龙;姚多喜;杨金香;;孙疃矿第四含水层分布特征及富水性评价[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3 杨振华;张飞;;矿井瞬变电磁法在探测顶板富水性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2年05期
4 刘忠远;邱国良;吴基文;韩云;;龙东井田本溪组灰岩富水性评价[J];煤炭工程;2011年09期
5 孙娈娈;王中华;汪华君;王玉和;孙燕青;;煤层底板含水层富水性探测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1期
6 单涛;;三灰承压含水层区域富水性规律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4年01期
7 张远;吴述春;;顾北井田A组煤底板灰岩富水性及水化学特征[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4年02期
8 王强;占文锋;李瑛;张品刚;李景新;;瞬变电磁法在断层富水性探测中的应用[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2年06期
9 张文;;龙王庙煤矿10煤层底板灰岩富水性与防治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07期
10 李文东,张新霞,唐德才,荣晓伟,潘伟辉,别立珍;滕县煤田滕北矿区奥灰富水性研究[J];江苏煤炭;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治国;郑永红;王俊;姚多喜;;淮北杨柳煤矿太灰富水性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2 尹尚先;王尚旭;;范各庄地应力场控制下的介质富水性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褚凯;王凯;徐庆国;;临矿集团王楼二号矿井21201工作面顶板富水性探测研究[A];山东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韩超;泮晓华;李国梁;涂杰楠;;基于GIS多源信息集成的含水层富水性模糊层次分析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5 杨文钦;;八里铺断层的富水性探测[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潘启章;吴有信;于联盟;王玉珏;马克娜;;淮北煤田松散层电性特征及富水性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志;临涣矿区深部太灰岩溶发育及富水性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陈丽;东胜矿区侏罗系含水层富水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孙尚尚;深部采区复杂构造煤层顶板砂岩富水性多因素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赵佩哲;神华宁煤集团公司某煤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评价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年
5 崔雪丽;综采顶板砂岩富水性多元信息预测模型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章俊;煤层底板灰岩富水性定量综合物探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徐彭远;五沟煤矿太原组灰岩上段富水性特征及矿井涌水水源判别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8 宣良瑞;卧龙湖煤矿K3砂岩富水性评价及8101面涌水水源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22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52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