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毛坪矿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及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13:08

  本文关键词:毛坪矿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及稳定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矿井通风系统 可靠性 稳定性 网络流理论 Markov理论


【摘要】:金属矿地下开采的发展必须安全、可靠、稳定,这主要取决于构成金属矿地下开采各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应用的先进技术。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现场实测、对比分析、理论研究、数值模拟手段,对毛坪矿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采矿设计手册通风系统设计部分,井巷中风量的约束条件不是独立的,因此定义在非灾变状态下,正常生产时间段内巷道风量保持在合理范围概率作为风流可靠度。并通过分析风支中风量数据,确定风支风量服从正态分布。2、矿井通风系统由通风网络系统、风流调节设施、主扇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文中应用网络流理论针对通风网络拓扑结构和通风构筑物特性建立通风网络可靠性分析框图,利用不交化最小路集算法计算毛坪矿通风网络系统的可靠度,再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主扇可靠性分析模型,分别计算出毛坪矿三个主扇的可靠度。最终计算出毛坪矿矿井通风系统可靠度为0.8262。3、由于通风动力设备的可修复性,文中应用Makov理论建立风机可靠性预测模型,推导出主扇系统的稳态有效度、首次故障时间和可靠度三个可靠性指标。以毛坪矿主扇K45-6-No.17为实例进行可靠性预测分析,并制定提高主扇系统可靠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为风机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4、根据毛坪矿实况,确定了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关键分支,采用单因子法结合3Dvent软件进行模拟解算,探讨了矿井通风系统特征参数的可调节性,量化分析了系统风流在进风段、用风段和回风段的分支风阻变化对关键分支的影响,得到多风机联合作业的耦合关系,并提出提高通风系统稳定性的技术措施。研究紧密结合矿山的生产实际,为毛坪矿矿井通风系统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矿井通风系统 可靠性 稳定性 网络流理论 Markov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2
  • 1.1 选题背景14
  • 1.2 研究目意义14-15
  • 1.3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及稳定性研究现状15-19
  • 1.3.1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15-18
  • 1.3.2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研究现状18-19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9-21
  • 1.4.1 研究内容19-20
  • 1.4.2 技术路线20-21
  • 1.5 本章小结21-22
  • 第二章 可靠性分析理论基础22-31
  • 2.1 通风系统可靠性及稳定性概念分析22
  • 2.1.1 可靠性22
  • 2.1.2 稳定性22
  • 2.2 网络流理论22-25
  • 2.2.1 网络流理论基本概念22-24
  • 2.2.2 通风系统可靠性定义24-25
  • 2.2.3 网络流理论的分析流程25
  • 2.3 模糊数学及矿井风机的模糊性25-27
  • 2.3.1 模糊数学概述25-26
  • 2.3.2 风机运行状态的模糊性26-27
  • 2.3.3 风机运行状态模糊综合评价研究步骤27
  • 2.4 状态空间法27-28
  • 2.4.1 Markov过程概述27-28
  • 2.4.2 Markov预测模型建立的过程28
  • 2.5 通风系统稳定性分析模型28-30
  • 2.5.1 通风网路稳定性概述28-29
  • 2.5.2 通风网络稳定性分析的数学模型29-30
  • 2.6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毛坪矿矿井通风系统概况31-40
  • 3.1 矿山简介31-32
  • 3.1.1 开拓系统31
  • 3.1.2 采矿方法31
  • 3.1.3 开采现状31-32
  • 3.2 毛坪矿矿井通风系统现状32-34
  • 3.2.1 矿山机械通风方式32
  • 3.2.2 中段通风方式32-34
  • 3.3 矿井通风系统理论需风量计算34-35
  • 3.3.1 矿井总需风量34
  • 3.3.2 巷道风量分配34-35
  • 3.4 绘制通风网络系统图35-37
  • 3.4.1 绘制通风网络图35-36
  • 3.4.2 通风网络图中各分支风量分配36-37
  • 3.5 毛坪矿井风速监测监控系统37-39
  • 3.5.1 毛坪矿矿井监测监控布置概况37-38
  • 3.5.2 通风监测技术38-39
  • 3.6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指标统计分析40-50
  • 4.1 统计分析方法40-42
  • 4.1.1 分布函数判别40-41
  • 4.1.2 分布检验41-42
  • 4.1.3 最大似然估计法42
  • 4.2 井巷风量分布密度函数估计42-45
  • 4.2.1 风量数据采集42-43
  • 4.2.2 井巷风量分布密度函数估计43-45
  • 4.3 主扇指标统计分析45-49
  • 4.3.1 主风机设备故障数据采集45-46
  • 4.3.2 主风机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46-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50-64
  • 5.1 基于网络理论的网络系统可靠性分析50-56
  • 5.1.1 基于网络流理论的风路可靠性模型51-53
  • 5.1.2 通风网络可靠度计算53
  • 5.1.3 基于网络流的风网系统可靠性算法53-54
  • 5.1.4 基于不交和的最小路集可靠度算法54-56
  • 5.2 基于网络流理论的毛坪矿矿井通风网络可靠性分析56-58
  • 5.3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主扇可靠性分析58-61
  • 5.3.1 隶属函数的构造方法58-59
  • 5.3.2 隶属函数的确定59
  • 5.3.3 可靠性指标59
  • 5.3.4 指标权重59-60
  • 5.3.5 主扇系统可靠性分析60-61
  • 5.4 毛坪矿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61-63
  • 5.5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基于Markov理论的通风机系统可靠性预测模型64-72
  • 6.1 Markov理论64-66
  • 6.1.1 Markov过程的基本假设64
  • 6.1.2 基于Markov过程的可修冗余系统64-66
  • 6.2 基于Markov过程的主扇系统可靠性模型66-68
  • 6.2.1 主扇系统可靠性标度66-67
  • 6.2.2 主扇系统可靠性预测模型67-68
  • 6.3 基于Markov过程的主扇系统可靠性预测68-71
  • 6.3.1 主扇系统可靠性预测68-69
  • 6.3.2 主扇系统可靠性分析69-70
  • 6.3.3 提高扇风机可靠性的措施70-71
  • 6.4 本章小结71-72
  • 第七章 基于3DVENT软件模拟通风稳定性研究72-88
  • 7.1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72-74
  • 7.1.1 通风网路引起的风流不稳定72-73
  • 7.1.2 通风动力不稳定73-74
  • 7.1.3 其他影响因素74
  • 7.2 毛坪矿矿井通风系统风流稳定性研究74-77
  • 7.2.1 关键分支的选择原则74-75
  • 7.2.2 关键分支的确定75-77
  • 7.3 分支风阻变化对通风系统的影响77-86
  • 7.3.1 进风段分支风阻变化对关键分支的影响77-80
  • 7.3.2 主回风段分支风阻变化对系统的影响80-83
  • 7.3.3 采区分支风阻变化对系统的影响83-85
  • 7.3.4 分支风阻变化对等积孔的影响85-86
  • 7.4 本章小结86-88
  • 第八章 结论88-90
  • 8.1 主要研究结论88
  • 8.2 主要创新点88-89
  • 8.3 不足与展望89-90
  • 致谢90-91
  • 参考文献91-97
  • 附录A 硕士阶段公开发表的论文、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97-98
  • 附图B 毛坪矿通风系统立体图98-99
  • 附录C 毛坪矿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数据99-1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启超,孙俊东,王海春,吴国栋;矿井通风系统改造的优化选择[J];煤炭技术;2003年01期

2 王从陆,李树清;复杂矿井通风系统耗散行为研究[J];有色矿山;2003年05期

3 安树峰;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蔡卫;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及其应用[J];煤炭学报;2004年02期

5 程伟;对平煤集团公司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J];中国煤炭;2004年05期

6 孙建设,叶留青;优化矿井通风系统方案的灰色关联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年07期

7 周静,刘剑;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J];矿业工程;2004年06期

8 王海宁,吕志飞,石发恩;矿井通风系统分析评估方法及其应用[J];矿业工程;2005年03期

9 曾宪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评判[J];煤矿机电;2005年04期

10 罗云庆;杨迎;马超;;矿井通风系统未确知测度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本良;杜祖福;刘四平;王永红;;压入式矿井通风系统分析及优化调节[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谢贤平;冯长根;郭新亚;;矿井通风系统监测点的优化布局[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王飞;;应用密切值法综合评价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寿利;程卫民;尹经梅;朱德明;王衍生;辛嵩;孙荣贵;刘绪和;王以勤;王长柱;庄永胜;翟召湖;;老矿区矿井通风系统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技术的研究[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5 郭斯旭;张延明;刘其忠;毛瑞军;;山东金岭铁矿2008年度矿井通风系统测定及技改措施[A];第十六届六省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朝祥;;江西钨矿矿井通风系统的建立与发展[A];中国钨工业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7 李华;武冲;;魏家地矿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与实践[A];中国老科协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黔生;谢贤平;;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优化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建明;杜玉海;李先杰;施祖远;;草桃背铀矿井通风系统专项整治方案及实施效果[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册(铀矿冶分卷、核能动力分卷(上))[C];2011年

10 李希永;郭斯旭;张延明;;2011年度矿井通风系统测定及技改措施[A];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采矿技术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晓明 孔峥臻;江西理工大学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通过评审[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2 记者 徐洁净;矿井通风系统都要独立[N];平顶山日报;2008年

3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邹力力;煤矿的心脏——矿井通风系统[N];中国能源报;2011年

4 记者 王海滨 通讯员 张建怀 武青林;西山煤电集团技术创新助力安全生产[N];科技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扬;平煤股份一矿掀起“治风”行动[N];中国煤炭报;2013年

6 许宏勋;鹤壁三矿向精细化管理要安全[N];中国冶金报;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 王建;东滩煤矿靠科技解难题[N];济宁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周豫 记者 杨沛洁;九矿决战二季度取得不俗业绩[N];平顶山日报;2009年

9 记者 孙海峰;甘肃煤炭企业安全及生产欠账严重[N];甘肃日报;2005年

10 ;县煤炭局积极落实“三推行”工作[N];贵州政协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健维;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与预警机制及其动力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陈世强;矿井通风系统扩散器性能与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吴国珉;典型有色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防尘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李晓瑞;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知识发现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王从陆;非灾变时期金属矿复杂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赵丹;基于网络分析的矿井通风系统故障源诊断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7 黄俊歆;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调控算法与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王洪德;基于粗集—神经网络的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9 王孝东;高海拔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10 谢中朋;复杂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显峰;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研究与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2 崔锋;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及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秋慧;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研究及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邱进伟;矿井通风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5 谭家磊;矿井通风系统评判及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宜平;恒源公司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7 汪西荣;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应用及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8 耿爱平;矿井通风系统可拓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广西大学;2008年

9 李晓荣;基于综合集成评价方法的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研究及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刘晓祥;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综合评判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89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589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