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车典型盲区事故预警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载重车典型盲区事故预警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转向盲区 行人检测 单目测距 模糊模式识别 预警
【摘要】:在各种交通事故中,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当载重车右转向时,由于后视镜盲区的存在,以及A柱盲区和内轮差,驾驶员无法正确的判断道路上行人与本车的状态信息,从而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因此,研究载重车典型盲区事故预警方法,,对提高行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转向盲区、车辆内轮差和驾驶员视觉等方面分析事故原因,在研究行人检测算法和单目测距方法的基础上,选取有效的预警方法,从而实现盲区事故的预警功能。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1)本文分别采用基于类Haar特征结合Adaboost算法和基于HOG特征利用SVM算法的行人检测。实现离线训练和在线检测。在离线训练过程中,通过积分图像加速特征的计算;在检测过程中,通过设置感兴趣区域降低检测时间和误检率。经实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实时性和鲁棒性,考虑本文的实际需要,最终选定采用基于类Haar特征和Adaboost算法的行人检测方法。 (2)在行人检测的基础上,通过摄像机标定得到内部参数,利用透视投影变换,得到帧存坐标与大地坐标的变换关系,建立单目视觉测距模型,实现本车与行人的距离估计。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 (3)本文融合载重车内轮差、车辆盲区以及车辆转向稳态响应下的行驶状态参数信息,选择预警方法。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的车辆碰撞预警方法是一种全新尝试。对距离信息和时间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预警的标准模型,进一步利用择近原则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实现在线对待检样本的归属类别(即危险程度)判别。实验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关键词】:转向盲区 行人检测 单目测距 模糊模式识别 预警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92.8;U463.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1.1 课题背景9
- 1.1.2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况11-13
- 1.3 本文研究内容13-14
- 第2章 行人检测方法研究14-36
- 2.1 引言14-15
- 2.2 基于统计学习行人检测算法流程15
- 2.3 人体的特征描述15-21
- 2.3.1 类 Haar 特征16-18
- 2.3.2 HOG 特征18-19
- 2.3.3 积分图加速特征计算19-21
- 2.4 行人检测分类器研究21-26
- 2.4.1 Adaboost 算法21-23
- 2.4.2 支持向量机理论23-26
-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26-35
- 2.5.1 实验平台26
- 2.5.2 实验样本26-29
- 2.5.3 基于 Adaboost 算法训练29-32
- 2.5.4 基于支持向量机训练32
- 2.5.5 实验结果32-35
- 2.6 本章小结35-36
- 第3章 基于单目视觉的行人测距方法研究36-48
- 3.1 引言36
- 3.2 常用车载测距方法36-37
- 3.3 单目视觉行人距离测量37-43
- 3.3.1 单目视觉测距模型37-39
- 3.3.2 单目视觉行人测距模型39-40
- 3.3.3 标定摄像机内部参数40-43
- 3.4 单目视觉行人测距的实验43-47
- 3.4.1 CCD 摄像机43
- 3.4.2 摄像机内部参数标定实验43-44
- 3.4.3 行人测距实验44-47
- 3.5 小结47-48
- 第4章 车辆右转向盲区预警方法研究48-73
- 4.1 引言48
- 4.2 模糊集理论48-50
- 4.2.1 模糊集48-49
- 4.2.2 模糊模式识别49-50
- 4.3 模糊聚类分析50-52
- 4.3.1 最大树法51
- 4.3.2 模糊等价关系的传递闭包法51-52
- 4.4 基于模糊聚类和模糊模式识别预警方法52-62
- 4.4.1 内轮差52-53
- 4.4.2 汽车盲区53-55
- 4.4.3 车辆右转向仿真分析55-57
- 4.4.4 模糊评价指标选择57-59
- 4.4.5 模糊聚类和模糊模式识别方法59-62
- 4.5 A 柱盲区预警方法的实验分析62-68
- 4.5.1 聚类分析实验62-67
- 4.5.2 模糊模式识别实验分析67-68
- 4.6 右后视镜盲区预警方法的分析与实验68-72
- 4.6.1 测距模型69
- 4.6.2 模糊评价指标选择69-70
- 4.6.3 实验分析70-72
- 4.7 本章小结72-73
- 结论73-74
- 参考文献74-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77-78
- 致谢78-79
- 作者简介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纪新;皮列里完成为中国建造的载重车和大客车轮胎厂[J];轮胎工业;1994年03期
2 谢梦飞;;Toro50D型载重车[J];工程设计与研究;1996年01期
3 闫涛;奔驰2626K/38型载重车行车主制动系浅析[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刊;1998年03期
4 ;重型车成为竞争新热点[J];轮胎工业;1995年02期
5 吴德全;一汽开始生产新车型[J];中国橡胶;1996年04期
6 张薇;;锦湖公司推出新型载重车轮胎[J];橡胶科技市场;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2004年全国二手车市场情况[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2 王若兰;;1月份全国二手车交易情况[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3 顾澄中;陆兴章;倪礼忠;吴爱椿;;重型载重车非石棉摩阻复合材料(WZ-HXI型)的开发[A];第十三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吴晓春;谭川;陈东萍;张淑平;吴清江;;某载重车车身悬架精铸件结构优化[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5 吴晓春;谭川;陈东萍;张淑平;吴清江;;某载重车车身悬架精铸件结构优化[A];节能减排 绿色制造 智能制造——低碳经济下高技术制造产业与智能制造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1至2月份全国二手车交易情况[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7 万紫;张梅;徐忠士;孙保良;钱进洪;邵光杰;;高强度结构用钢板在自卸车货箱上的应用[A];第十五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暨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宇;国产载重车,不能再以廉价取胜[N];中国汽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曾祥惠 黄中朝 张爱虎 通讯员 隗金明;七月的转折[N];湖北日报;2002年
3 王俊 詹晓敏;改革:企业快速反应的永恒动力[N];工人日报;2002年
4 张苓;载重车市场瞄准钢铁行业[N];中国冶金报;2002年
5 王俊 詹晓敏;把自己当客户 [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6 王俊;东风载重车 三年辉煌路[N];华夏时报;2002年
7 记者 黄中朝 通讯员 王俊;机遇抓得准 多挣4亿元[N];湖北日报;2001年
8 亚星;抓住看不见的“手”[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9 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王俊 詹晓敏 徐刚;跃居行业榜首[N];湖北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巫皆春 特约通讯员 王俊;挺进西部 力争双赢[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明兵;双轴转向8×4载重车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及系统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凤多多;载重车铝型材框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吴朝晖;三轴载重车的平顺性分析及振动仿真[D];湖南大学;2005年
4 韩永旺;载重车典型盲区事故预警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22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62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