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突水水源判别方法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煤矿突水水源判别方法的应用研究
【摘要】:对常用的突水水源判别方法进行了概述,阐明了其适用条件,为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了依据。以石壕煤矿为例,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选择矿化度、p H值、总硬度、Ca2++Mg2+、K++Na+以及涌水量作为判别因子,建立了水源判别模型,经过样本训练和模型验证,其判别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验证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突水水源判别上的准确性。
【作者单位】: 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
【关键词】: 矿井突水 水源判别 人工神经网络
【分类号】:TD745
【正文快照】: 0引言煤矿的突水问题历来是煤矿中危害严重的灾害之一,它给煤矿的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一旦矿井发生突水,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突水成因,查找突水水源,是解决和进一步预防突水灾害的关键问题。人们利用不同的方法对煤矿突水水源进行判别,从开始的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晓曦;许光泉;桂和荣;陈陆望;;系统聚类逐步判别法对皖北矿区突水水源的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2期
2 陈俊环;;水化学资料在煤矿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13年02期
3 张乐中;曹海东;;利用水化学特征识别桑树坪煤矿突水水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年04期
4 白海波;孟巴矿“4·5”突水水源判断和治理[J];江苏煤炭;1998年04期
5 佟凤健,郭爱民,孟新华,朱泽虎;用水化学分析法判别井下突水水源[J];煤矿开采;1999年04期
6 王毅;许光泉;何吉春;施安才;;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J];地下水;2013年06期
7 刘可胜;;谢桥矿东风井突水水源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5期
8 潘婧;钱家忠;马雷;;基于离差加权的煤矿突水水源判别模型及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1期
9 朱衍利;石磊;李万业;郭英明;;水化学特征分析法在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0年01期
10 陈陆望;宋正辉;;华北隐伏型煤矿地下水水化学演化与突水水源判别[J];皖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丽云;刘平;金吕锋;桂和荣;胡友彪;;新集五矿井筒突水水源分析[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李小雪;;水质分析在煤矿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3 赵振中;;13071采煤工作面突水水源分析与治理技术[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汪子勇;孟凡良;;挡水墙的设计与施工[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苑玮 谭效林;为国家挽回价值12—14亿元原煤资源[N];中煤地质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洲洋;新集一矿突水水源综合判别模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开远;基于激光诱导荧光的煤矿突水水源识别系统的研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徐冬冬;鸭口井田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突水水源判别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周春寅;基于地下水三维水化学场的突水水源判别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5 李德强;葛泉矿东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技术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6 崔佳星;邢台矿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突水水源判别模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7 关秋红;新庄孜井田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模型[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杨梅;基于GIS的淮南老矿区地下水环境特征及突水水源判别模型[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9 张秀云;基于GIS的丁集煤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及突水水源快速判别[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10 孔少奇;基于水化学特征的王庄煤矿突水水源判别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18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71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