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承压水上采煤底板破坏规律及突水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23:37

  本文关键词:承压水上采煤底板破坏规律及突水预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带压开采 水文探查 FLAC3D数值模拟 底板破坏 突水预测


【摘要】:煤层带压开采时,由于开采动压与底板承压水的综合作用,极易引发底板突水事故,某整合矿井15号煤层即为带压煤层,面临着严重的承压水患。本文结合该矿15号煤层的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了15号煤层带压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选择待采的15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水文探查钻孔,探查了1501工作面底板岩性组合及其阻水特征,校正了1501工作面底板柱状图,并对钻孔岩心进行岩石力学实验;通过分析工作面底板突水的影响因素,选择水头压力与隔水层厚度作为底板破坏的主控因素,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1501工作面带压开采条件下,底板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得出1501工作面带压开采时,底板的最大破坏深度为10~14m,且隔水层厚度对突水的影响强于水头压力;以塑性理论与经验公式对工作面最大采动破坏深度进行再分析,得到的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确定底板采动破坏最大深度为15m,通过突水系数法、“下三带”法等现行的突水预测方法对1501工作面底板突水可能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501工作面底板隔水性能较为稳定,无构造情况下,可以有效阻止底板突水,但仍需加强底板的探放水工作,尤其在隔水层薄弱部位,需采取措施预防突水发生。
【关键词】:带压开采 水文探查 FLAC3D数值模拟 底板破坏 突水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45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2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2 国内外承压水治理研究现状11-18
  • 1.2.1 底板破坏及突水机理11-16
  • 1.2.2 底板突水预测16
  • 1.2.3 底板突水类型划分16-17
  • 1.2.4 突水防治方法17-18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8-22
  • 1.3.1 研究内容18
  • 1.3.2 实验器材与实验方法18-19
  • 1.3.3 技术路线图19-22
  • 2 15号煤层水文地质环境22-30
  • 2.1 矿井基本情况22-25
  • 2.1.1 井田开拓22
  • 2.1.2 可采煤层22-23
  • 2.1.3 地层及构造23-25
  • 2.2 15号煤底板水文地质概况25-28
  • 2.2.1 15号煤底板承压范围25-26
  • 2.2.2 主要含水层26
  • 2.2.3 主要隔水层26-27
  • 2.2.4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27-28
  • 2.2.5 15号煤层存在的承压水问题28
  • 2.3 本章小结28-30
  • 3 1501工作面水文探查30-46
  • 3.1 施工1501工作面水文探查钻孔30-38
  • 3.1.1 施工位置的选取30-31
  • 3.1.2 施工参数31-33
  • 3.1.3 施工组织与进度33-34
  • 3.1.4 施工结果34-38
  • 3.2 1501工作面底板岩石力学参数测试38-44
  • 3.2.1 采样地点及尺寸38-39
  • 3.2.2 试验设备、仪器和材料39-41
  • 3.2.3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测定结果汇总41-44
  • 3.3 本章小结44-46
  • 4 带压采动底板破坏规律模拟分析46-64
  • 4.1 底板突水主控因素选取46-51
  • 4.1.1 各主控因素分析46-50
  • 4.1.2 选择主控因素50-51
  • 4.2 模拟软件的选择51
  • 4.2.1 FLAC3D软件51
  • 4.2.2 选用原因51
  • 4.3 选取模拟方案和建立模型51-54
  • 4.3.1 建模原则51-52
  • 4.3.2 选择模拟方案52
  • 4.3.3 模型的建立52-54
  • 4.4 底板破坏规律分析54-62
  • 4.4.1 垂直方向的应力分布特征分析54-57
  • 4.4.2 垂直位移分布特征57-59
  • 4.4.3 底板塑性分布特征分析59-62
  • 4.5 本章小结62-64
  • 5 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64-74
  • 5.1 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分析64-67
  • 5.1.1 塑性理论计算法64-67
  • 5.1.2 经验公式法67
  • 5.2 突水预测67-72
  • 5.2.1 突水系数法68-69
  • 5.2.2 理论计算法69-72
  • 5.2.3 预测结果72
  • 5.2.4 突水防治建议72
  • 5.3 本章小结72-74
  • 6 结论与不足74-76
  • 6.1 结论74
  • 6.2 不足及展望74-76
  • 参考文献76-80
  • 作者简历80-82
  • 学位论文数据集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林,张庆功,褚立法;井下突水综合治理[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4期

2 胡耀青,杨栋,赵阳升,段康廉;矿区突水监控理论及模型[J];煤炭学报;2000年S1期

3 程艳芳;竹山塘矿-170m水平掘进突水分析及处理[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3年02期

4 冯恩杰,付民强;东滩矿断层活化对3煤顶板突水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04期

5 陈文林;洛阳矿区南块段100m水平中段运巷突水原因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2期

6 白峰青;卢兰萍;缑书宝;董传彤;张文增;;德盛煤矿特大突水治理技术[J];煤炭学报;2007年07期

7 胡建新;王群伟;;影响煤炭坝矿区突水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处理方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苏建国;白峰青;缑书宝;;地方煤矿特大突水治理成套技术[J];河北煤炭;2007年06期

9 肖宾;刘苏芬;;管道型底板承压突水点封堵技术[J];山东煤炭科技;2007年06期

10 杨之化;;西二区18层四分段综放工作面突水原因分析及治理[J];煤;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民强;刘显云;;东滩煤矿3煤顶板突水因素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薛国标;;桑树坪煤矿淹井事故井下突水点及过水通道的探查[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3 时战峰;赵星海;张惠军;王济洲;;黄陵一号煤矿特大突水物探测量及原因分析[A];第六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儒斌;张文广;;突水点与小型断裂构造的对比分析[A];山东煤炭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陈松林;王锐;赵承勇;;河南省矿坑突水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6 齐蓬勃;周辉;刘志海;;一次突水成功治理案例[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7 郭启文;陈晓国;王全营;张秋成;;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分散突水治理技术[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陈晓国;;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分散突水治理技术[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9 汪高举;余玉江;梁立勋;;煤矿暗河突水注浆封堵的尝试[A];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文集[C];2005年

10 汪高举;余玉江;梁立勋;付自力;曾建;;煤矿暗河突水注浆封堵的尝试[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兵建;总公司大地特勘分公司骆驼山突水治理结束[N];中煤地质报;2010年

2 王代华;古汉山矿疏堵结合治“水龙”[N];焦作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正民;矿井水患早知道[N];中国煤炭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毅;隧道充填型管道构造突涌水机理与预测预警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利平;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符辉;矿井突水及避灾仿真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尹尚先;煤矿区突(涌)水系统分析模拟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6 徐智敏;深部开采底板破坏及高承压突水模式、前兆与防治[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奇;近松散层煤层开采突水溃砂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李智勇;煤矿井下水害漫延及避灾路线问题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陈亮亮;新安煤田煤层底板隐伏断层突水危险性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杜伟升;承压水上采煤底板破坏规律及突水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亮;大采深煤层底板特大突水治理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6 魏红霞;煤矿井下多参数突水信息的动态评价方法及系统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悦;四川省华蓥山矿区龙滩煤矿岩溶突水特征与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冯现大;井巷围岩破断突水模型试验及其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晓明;铧子石膏矿井筒突水综合治理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10 刘志军;承压水上采煤断层失稳突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72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872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6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