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煤矿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21:29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煤矿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研究
【摘要】:“安全—健康—环保”是当今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在各方面所做的安全措施也越来越多。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腾飞的同时,伤亡事故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煤矿安全方面的事故。然而,在当前的煤矿安全事故中,由于通风系统不完善造成的安全事故占较高的比例,特别是瓦斯、煤尘爆炸、火灾等造成的伤亡人数占总伤亡人数的90%以上。矿井通风不仅是井下人员呼吸的保障,同时兼有稀释有害气体,调节井下气候的作用。因此通风系统的安全就不言而喻了。 本文针对煤矿通风系统做了尝试性的研究,并给出实例矿井的通风状况安全评价等级。由于通风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模糊性,其中涉及许多非确定的因素,所有本文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在“人—机—环境—管理”四个准则指标基础上,建立了二十九个单因子指标。根据建立指标因子体系构造相应的函数判断矩阵,运用数学软件MATLAB计算单元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即能得到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值。然而,为了保证权重值的合理和准确性,使评价结果更加与实际情况相符,本文引入信息熵理论对权重值进行了熵权修正。通过与之对应指标因子的隶属关系函数,把搜集的原始数据标准化,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就能计算出矿井通风状况综合量化评价值,,并得出综评对象的安全状况。 依据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模型,以告成煤矿为例,综合评价了该煤矿的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等级。由于各煤矿地理位置、开采技术、通风方式的不尽相同,影响通风系统安全因素权重就不同,只有合理分配各指标权重值,才能科学的做出评价结果。伴随煤矿安全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和合理的制度管理能起到降低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的效果。作为企业,生产固然重要,但必须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不注重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的建设是走不远的。在科学正确的安全投入情形下,进行安全化生产才能创造更多利益。由于经验知识有限,在建立的煤矿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数学模型时还有很多的不足,本文只是作了个简单探索研究,希望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建设有所帮助,本文选用的方法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还需更好的完善。
【关键词】:通风系统 模糊层次分析法 安全评价 熵权法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D7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3
- 1.1 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8-10
- 1.1.1 国外安全评价研究概述8-9
- 1.1.2 国内安全评价概述9-10
- 1.2 研究方案内容及路线10-12
- 1.2.1 研究内容10-11
- 1.2.2 技术路线11-12
- 1.2.3 预期结果12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3
- 1.3.1 研究的目的12
- 1.3.2 研究的意义12-13
- 2 安全评价原理及评价方法的确定13-19
- 2.1 安全评价原理13-14
- 2.2 相关方法简介14-17
- 2.2.1 安全检查表14-15
- 2.2.2 层次分析法15-16
- 2.2.3 灰色聚类评价法16
- 2.2.4 模糊综合评价法16-17
- 2.2.5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17
- 2.3 评价方法的确定17-19
- 3 煤矿通风安全评价指标因子体系的创建19-23
- 3.1 建立煤矿通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9-20
- 3.2 建立煤矿通风安全评价指标的意义20
- 3.3 通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0-23
- 3.3.1 通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20-21
- 3.3.2 通风安全评价指标分级标准21-23
- 4 确定指标权重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23-48
- 4.1 指标因子的隶属度分析23-43
- 4.1.1 人的评价指标因子B_124-25
- 4.1.2 机的评价指标因子B_225-30
- 4.1.3 环境的评价指标因子B_330-40
- 4.1.4 管理的评价指标因子B_440-43
- 4.2 建立指标权重数学模型43-47
- 4.2.1 建立评价对象因素集43
- 4.2.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43
- 4.2.3 确定指标权重43-47
- 4.3 不同因子量纲的标准化47-48
- 5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48-50
- 5.1 模糊综合评价48
- 5.2 模糊合成算子模型48-49
- 5.3 综合评价结果处理49-50
- 6 应用实例分析50-68
- 6.1 煤矿基本概况50-51
- 6.2 参数指标隶属关系的标准化51-53
- 6.3 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指标因子的权值53-64
- 6.3.1 准则层评价指标因子权值的计算53-54
- 6.3.2 指标层因子权值的确定54-62
- 6.3.3 熵权修正62-64
- 6.4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与结果分析64-68
- 6.4.1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值64-67
- 6.4.2 结果分析67-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4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74-75
- 致谢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修三;论动态统计信息理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张东;张宁;;物理学中的熵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王永传,郁文贤,庄钊文;基于模糊数的故障树分析方法研究[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0年01期
4 高新春;煤矿通风安全状况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5期
5 王正辉,叶正亮,王长元;煤矿安全评价量化计算方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1期
6 罗云庆;杨迎;马超;;矿井通风系统未确知测度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1期
7 陈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3期
8 李凡修;梅平;;煤矿安全评价的等效数值模型及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1期
9 饶清华;张江山;许丽忠;;基于熵权的等效数值法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谢世标;谢雄政;欧朝胜;;负熵及其应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978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978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