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有机配体包裹金纳米颗粒薄膜制备及其表征

发布时间:2018-01-05 06:10

  本文关键词:有机配体包裹金纳米颗粒薄膜制备及其表征 出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十一巯基十一烷酸包裹的金纳米颗粒 超晶格结构 光电发射


【摘要】:近几十年来,由于金纳米颗粒(Au nanoparticles,Au NPs)在催化、纳米微电子、药物载体、信息储存、光学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泛研究兴趣。纳米金颗粒可利用其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来做生物传感器,也常常在光伏器件中用来增强光吸收以提升光电转换效率。但较少有在电子发射效应上的研究报道。虽然纯金的费米能级附近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但其4.5-5.2 eV的功函数不利于电子的发射。通过Au纳米粒子与其它配体,比如烷烃复合,可以降低材料的功函数,从而促进来自金表面的二次电子发射。另一方面,烷烃虽具有低(或者负)的电子亲和能(Low electron affinity,LEA;Negative electron affinity,NEA),但较大的HOMO-LUMO(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间隙(8 eV)使这种小分子表现出电绝缘性质,因而没有利用烷烃直接作为电子发射体的报道。烷烃硫醇是修饰金纳米粒子最常见的配位体,它很容易通过Au-S键自组装在金纳米颗粒球上。Au-S键的存在降低了有机分子包覆的纳米金颗粒的HOMO-LUMO间隙,进而增强电子从配体包裹的纳米金颗粒发射到真空中的能力。有机配体包覆的金纳米颗粒球,在液态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在干净的Si3N4基底上,通过滴加5.5 nm有机包覆的金颗粒前驱体溶液可以自组装得到长程有序的超晶格(Superlattice,SL)结构的薄膜,而薄膜的连续完整性有利于电子的传输。前期工作发现烷烃包裹的3 nm金纳米颗粒具有增强二次电子发射的现象,然而并没有针对更小尺寸的纳米金颗粒发射二次电子的相关研究报道。这主要是因为小于3 nm以下的纳米金颗粒具有比较差的单分散性,很难得到单分散性较好的前驱体溶液。为了研究影响金纳米颗粒薄膜的电子发射的因素,本文选择采用液-液两相法在还原氯金酸溶液中加入11-巯基十一烷酸(Mercaptoundecanoic acid,MUA)。我们通过调控Au:S的摩尔比例制备了1.5 nm、1.8 nm、2.4 nm以及3.9 nm粒径的单分散金纳米颗粒,进而采用滴加的方法制得长程有序的金纳米颗粒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测到薄膜中具有大量微米级的块状集团。同步辐射掠入射X射线衍射(Grazing Incidence X-ray Diffraction,GIXRD)揭示其具有面外长程有序的超晶格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与X射线光电子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证实薄膜中Au-S键的形成。通过紫外光电子能谱(Ultra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UPS)进一步发现常温下1.5 nm粒径的薄膜具有比单晶金样品强10倍的优异二次电子发射能力,且发射峰半高宽是单晶金样品的1/4。本研究表明3 nm粒径以下MUA包覆的金纳米薄膜在电子发射源以及光电探测器上具有应用前景。
[Abstract]:Gold nanoparticles can be self - assembled on gold nanoparticles by using the plasma resonance effect ( LSPR ) . In this paper , 11 - mercaptoundecanoic acid ( MUA ) was added to the solution of chloroauric acid by liquid - liquid two - phase method . Single - dispersion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a particle size of 1.5 nm , 1.8 nm , 2.4 nm and 3.9 nm were prepared by controlling the molar ratio of Au : S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83.1;TB3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涛;李敏;沈福刚;张洪波;任淑霞;杨超;;原位形成的金纳米颗粒对溶菌酶结构的影响[J];微纳电子技术;2012年08期

2 郭薇,魏莉,张昕彤,白玉白;云母表面金纳米颗粒单层膜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12期

3 李迪,李景虹;2-巯基喹啉包裹的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3期

4 付云芝;杜玉扣;杨平;李津如;江龙;;单分散、小粒径金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增长[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6年05期

5 杨振;杨晓宁;徐志军;;金纳米颗粒周围水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11期

6 吕秉峰;李国平;罗运军;;金纳米颗粒的水相法合成及荧光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8期

7 王慧娟;薛晨阳;袁艳玲;;金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8 王国军;姚瑰玮;马士禹;陈邦林;;不同还原剂对金纳米颗粒合成的影响[J];化学世界;2011年03期

9 王健;王冬梅;李原芳;;半胱氨酸化学键合金纳米颗粒用于氧化性小分子可视化测定的载体研究[J];科学通报;2011年15期

10 ;金纳米颗粒在重金属离子可视化检测中取得新进展[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薇;席时权;王海水;;金纳米颗粒的组装和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张超;张丫丫;肖宜明;董振超;徐文;;金纳米颗粒荧光光谱特性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张彩荣;曹淑妍;刘珍杰;马士禹;张云艳;陈邦林;;微纳氩、氮气泡对柠檬酸钠合成金纳米颗粒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4 乔金菊;刘丽峰;王旭;姜宏伟;郑鹉;贺淑丽;;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王乙潜;梁文双;;金纳米颗粒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史巍;鲁闻生;江龙;;尺寸可控的双溶性金纳米颗粒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珍杰;王国军;马士禹;张云艳;陈邦林;;不同还原剂对金纳米颗粒合成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田月;赵玉云;崔燕;蒋兴宇;;具有独特活性的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抗菌机制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冷飞;李英;甄淑君;李原芳;;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测定阿莫西林[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张彩荣;吴善超;曹淑妍;马士禹;张云艳;陈邦林;;微纳氢气泡制备金纳米颗粒[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李林旭;纳米科技领域的“黄金热”[N];中国黄金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冯卫东 郑晓春;有无肺癌一“闻”便知[N];科技日报;2009年

3 秀 田;带金病毒“间谍”刺探细胞情报[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元;多层壳包覆的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及液晶器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刘迪龙;金纳米颗粒有序结构的界面自组装及其电磁场耦合增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庄强;金纳米颗粒的静电自组装及其在界面可控成膜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易姿;基于金纳米颗粒和核酸的生物传感新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赵婧;基于金纳米颗粒构建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柴芳;基于金纳米颗粒生物探针的制备及其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西;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及其用于细胞标记和肿瘤治疗[D];复旦大学;2012年

8 郭俊宏;碳化硅及金纳米颗粒表面结构诱导的荧光特性及其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9 成婧;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在单粒子水平上的成像技术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魏琳;功能金纳米材料的合成、应用及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开发[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昕;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万晓燕;金纳米颗粒标记呼吸道合胞病毒入侵细胞的实时暗场光散射成像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3 闫彭;关于金纳米颗粒的复合基因载体的研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赵倩;基于金、银纳米簇构建化学/生物传感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萍;基于金纳米颗粒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小板衍生因子-BB和三磷酸腺苷[D];天津大学;2014年

6 孙浩帆;基于金纳米颗粒功能化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郝勇敢;二氧化钛基复合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性能调控[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8 张友琴;金纳米颗粒阵列后处理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9 辛艳;表面亲疏水性质渐变的球形金纳米颗粒调节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0 白志军;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法研究牛血清蛋白部分肽段和水相金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81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381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6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