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二维材料碳化硅及硅烯纳米带的热自旋输运性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30 15:31

  本文关键词: 热自旋电子学 碳化硅纳米带 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热自旋过滤效应 热致负微分电阻效应 自旋塞贝克效应 硅烯 自旋塞贝克二极管效应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基于自旋电子学及热电子学相结合的热自旋电子学在未来的的信息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未来开发出多功能材料和器件,特别是未来热电转换和低能耗器件的设计指明了新的方向,打破了传统电子学和自旋电子学的局限。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并结合非平衡态格林函数的方法,分别研究了锯齿型碳化硅及低翘曲结构硅烯纳米带构建的异质结器件的热自旋电流输运性质,具体开展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锯齿型边缘碳化硅纳米带异质结的两极器件,并研究了其温度差诱导的热自旋电流输运性质。该器件是由左电极的硅原子边缘用两个氢原子钝化和碳原子边缘用一个氢原子钝化,同时右电极的硅原子和碳原子边缘都用一个氢原子钝化,异质结的宽度由四个原子组成。通过计算它的热自旋电流输运的结果显示:热自旋极化电流随温度及温差变化曲线在超过一定的温度,大约300K处,它的热自旋向下的电流急剧增长,同时它的热自旋向上的电流几乎为零,表现了由温差诱导的完美的自旋过滤效应和效率极高的温控自旋开关效应。除此之外,热自旋电流随温度变化曲线还表现出热致负微分电阻效应并伴随有量子震荡现象。因此,我们预测锯齿型碳化硅纳米带可以用来设计出具有多功能的热激发自旋电子学器件。(2)我们构造了硅烯纳米带(N-ZSiNRs)异质结器件,研究了锯齿型边缘硅烯纳米带的热自旋输运性质。我们同样构造了一款左半无限长硅烯纳米带单边用一个氢原子钝化,右半无限长双边缘都由一个氢原子钝化的异质结。首先研究了(4-ZSi NR-H)/(4-ZSiNR-H2)器件的热电输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源极和漏极间温差的调控,该器件的热自旋电流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的电流分别向着相反方向流动,净电荷流几乎为零,表现出了完美的自旋塞贝克效应。我们通过调控外加磁场实现巨磁阻效应。同时我们计算了不同宽度的硅烯纳米带(N-ZSiNR-H)/(N-ZSiNR-H2)(其中N表示垂直于ZSiNRs的armchair方向Si原子个数)器件的热电输运,研究结果显示偶数N的硅烯纳米带其自旋向上的电流和自旋向下的电流数量级相当,电流曲线几乎完全对称,并在某些温度处其总的电荷流为零,即只有纯净的自旋流,大大减少了器件的能量耗散,从而更有利于热激发自旋电子学的应用。而奇数N的纳米带破坏了热自旋流的对称性,具有较大的总电荷流,并且总的电荷流呈现出了丰富的物理性质。另外我们也能通过门电压来调控奇数宽度的硅烯纳米带,寻找到了一种可靠的调节实现纯净自旋流的方法,且通过门电压可以调节总的电荷流实现负微分电阻效应和整流效应。最后通过固定一端左电极温度,我们改变温差的方向,同时发现了自旋塞贝克二极管效应,从而为构造多功能高效的热电子学器件开辟了方向。
[Abstract]:Spintronics and thermal electronic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rmal spintronics in the futur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devices, especially in the future design of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s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is the new direction,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electronics and spintronics based limitations. Using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combining the method of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based on the studied thermal spin current zigzag SiC heterojunction devices and low warpage of silicon and graphene nanoribbons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concrete developed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1) we design a serrated edge silicon carbide nano heterojunction bipolar devices based on the belt, and the study of the differential thermal spin current induced transport properties. The device is composed of a silicon atom left edge electrode for two atoms of hydrogen passivation The carbon atoms and edges with a hydrogen atom and passivation, silicon atoms and carbon atoms of the right electrode edge with an atom of hydrogen passivation, the width of the heterojunction composed of four atoms. By calculating the thermal spin current its transport results show that thermal spin polarized current with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urve above a certain temperature, about 300K, its current thermal spin down rapidly, while current thermal spin it to almost zero,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witch by temperature induced spin effect perfect spin filter effect and high efficiency. In addition, the thermal spin current changes with temperature curve exhibit thermotropic negativ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with quantum turbulence. Therefore, we predict the zigzag SiC nanobelts can be used to design the excitation of spintronics devices with multifunctional heat. (2) we construct silylenes Nanoribbons (N-ZSiNRs) heterojunction devices, studied the thermal spin zigzag edge graphene nanoribbons on silicon transport properties. We also constructed a left semi infinite graphene nanoribbons with a single silicon atoms of hydrogen passivation, right infinite double edge by the heterojunction of an atom of hydrogen passivation at first. Study (4-ZSi NR-H) / (4-ZSiNR-H2) device thermoelectric transport,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ource and drain current, the spin current of the device thermal spin up and spin down respectively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flow, net charge flow is almost zero, showing the spin Seebeck effect perfect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We realize the GMR effect through reg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calculate the silylenes nano different width band (N-ZSiNR-H) / (N-ZSiNR-H2) (where N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ZSiNRs direction armchair Si atomic number) device thermoelectric transport, research The current magnitude of silylenes nano showed even N with the spin current and spin down to the equivalent current curves are almost completely symmetrical, and in certain temperature the total charge current is zero, that is only the pure spin flow, greatly reducing the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al excitation spintronics. Nano N with odd symmetry destroys the heat from cyclone, with large flow and total charge, total charge current exhibits rich physical properties. We can also silylenes nm by gate voltage to control the width of the odd belt, to find a reliable regula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pure spin, and the gate voltage can be adjusted by the total charge current to achieve negativ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and rectifying effect. Finally, the fixed end of the left electrod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e change the direction, also found that the spin The Seebeck diode effect, thereby opening up direction for the thermal electronics structure of multifunc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13.72;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颂东;曹小艳;王小波;石彪;汪金方;;掺银二氧化钛纳米带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09年10期

2 杨志雄;杨金新;刘琦;谢禹鑫;熊翔;欧阳方平;;扶手椅型二硫化钼纳米带的电子结构与边缘修饰[J];物理化学学报;2013年08期

3 ;留美中国专家发现并合成“纳米带”[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2期

4 ;纳米带[J];新材料产业;2002年05期

5 杨枣;彭坤;袁缓;刘富生;胡爱平;;纳米带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年05期

6 ;石墨纳米带有望成半导体新材料[J];材料导报;2008年S2期

7 黄岚;张宇;郭志睿;顾宁;;半胱氨酸诱导金纳米带室温合成[J];科学通报;2008年20期

8 王卓华;;温和条件下碲纳米带的稳定性研究[J];建材世界;2009年04期

9 陈伟;付红兵;姚建年;;1,3-二苯基-2-吡唑啉纳米带的制备及其光波导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宋玉哲;董佳敏;刘斌;王运福;李旭东;刘国汉;;硝酸诱导金纳米带的晶种法制备及光谱表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中军;李志儒;黄旭日;孙家钟;;氨基取代和锂掺杂纳米带导致大的静态第一超极化率[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杨冬;王非;翟雷应;梁建;马淑芳;许并社;;氮化镓纳米带的制备和表征[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3 王彦敏;堵国君;黄林勇;刘宏;王继扬;;单晶铋纳米带的制备与生长机制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刘宏;周伟家;赵振环;田健;王继扬;;二氧化钛纳米带表面异质结构:设计、制备和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8纳米晶体及其表征[C];2012年

5 王立峰;;单层石墨纳米带的中弯曲波的非局部弹性理论研究及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查文珂;何莉萍;;石墨烯纳米带掺杂球形磷酸铁锂的制备及性能[A];中国固态离子学暨电池材料青年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吕超;陈晓;靖波;;离子自组装制备有机荧光纳米带[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英;马秀良;;ZnO纳米带的电子显微学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李英;徐舸;杨春娜;马秀良;;正交相SnO_2纳米带的电子显微学研究[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大鹏;王冠中;;氧化物半导体超晶格纳米带自组装生长和结构表征[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柯仁;纳米材料的新朋友“纳米带”[N];北京科技报;2001年

2 柏林记者 张兆军;我合成首例单晶碲化物纳米带[N];科技日报;2007年

3 黄敏;光能“拧弯”物体[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记者 李宏策 刘霞;新法制得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N];科技日报;2014年

5 张小军;留美中国专家发现并合成“纳米带”[N];大众科技报;2001年

6 李宏策;石墨烯纳米带生产新工艺开发成功[N];科技日报;2012年

7 郝钢;我国科学家合成世界首例单晶碲化物纳米带[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8 记者 刘霞;美首次“种”出石墨烯纳米带[N];科技日报;2013年

9 记者 张小军;发现并合成“纳米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10 董映璧;新加坡用激光让硫化镉纳米带降温40℃[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玉玲;硅纳米带及氟饱和氮化铝纳米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易均辉;钛基底上一维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许冠辰;化学气相沉积法控制合成低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衡伯军;Cu_2O和CuO纳微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兆国;拓扑绝缘体Bi_2Te_2Se纳米带的量子相干输运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吴文志;类石墨烯二维材料及其纳米带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白慧;硼球烯B_(40)的化学修饰[D];山西大学;2015年

8 张小欧;新型低维材料电磁和输运性质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9 马玲;改性石墨烯储氢和气敏性质及硅纳米带掺杂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郑亚荣;基于廉价金属复合材料电催化剂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霞;稀土钙钛矿型氧化物纳米带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2 曹杉杉;锂电池正极材料钒酸铵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杨鸿玉;基于多壁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的多巴胺非酶传感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白俊强;Ni掺杂TiO_2纳米带阵列薄膜制备及光催化性能[D];浙江大学;2016年

5 李勇;硅碳烯纳米带的电子结构及电场效应的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刘丽丽;二硫化钼纳米带催化析氢活性及其调控的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宋刑;低维宽带隙Ⅱ-Ⅵ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8 张志祥;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及其纳米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周华;硼氮杂化石墨烯纳米带及碳纳米管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陆晶晶;氧化石墨烯及钛酸盐纳米带的光限幅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76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76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a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