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一种在硅材料表面组装金纳米颗粒的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8-04-02 22:07

  本文选题:金纳米颗粒 切入点:硅材料 出处:《材料导报》2017年02期


【摘要】:以氯金酸、L-半胱氨酸为反应试剂,利用内电流和金硫自组装效应,在硅材料表面组装了较为均一的金纳米颗粒,并利用荧光分析与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对该方法进行了相关验证。结果表明:经氢氟酸处理后的硅材料,在氯金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溶液中反应3min可在硅表面得到较为均匀、稳定的金纳米颗粒层,其中,氯金酸浓度为0.5mmol/L,氯金酸和L-半胱氨酸浓度比为3∶1。荧光分析表明该方法组装的金颗粒表面已氨基功能化,使得金纳米颗粒修饰的硅材料在应用于生物检测时可直接醛基化修饰蛋白,简化了实验操作。同时,该方法可以在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中特异性组装金纳米颗粒,有力地支持了相关器件在疾病检测方面的应用。
[Abstract]:A uniform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assembled on the surface of silicon by using the inner current and gold sulfur self-assembly effect with chlorgold acid L- cysteine as the reaction reagent.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fluorescence analysis and silicon nanowir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hydrofluoric acid treatment, 3min can be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silicon by reaction in the mixed solution of chlorgold acid and L-cysteine.The concentration of chloruronic acid was 0.5 mmol / L, and the ratio of chlorgold acid to L-cysteine was 3: 1.Fluoresc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old particles were functionalized on the surface of gold particles, which made the gold nanoparticles modified silicon materials can be directly aldehyded-modified proteins when used in biological detection, thus simplifying the experimental operation.At the same time, this method can specifically assemble gold nanoparticles in silicon nanowir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hich supports the application of related devices in disease detec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2014CB965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Y1CDS11001)
【分类号】:TN304.12;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涛;李敏;沈福刚;张洪波;任淑霞;杨超;;原位形成的金纳米颗粒对溶菌酶结构的影响[J];微纳电子技术;2012年08期

2 郭薇,魏莉,张昕彤,白玉白;云母表面金纳米颗粒单层膜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12期

3 李迪,李景虹;2-巯基喹啉包裹的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3期

4 付云芝;杜玉扣;杨平;李津如;江龙;;单分散、小粒径金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增长[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6年05期

5 杨振;杨晓宁;徐志军;;金纳米颗粒周围水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11期

6 吕秉峰;李国平;罗运军;;金纳米颗粒的水相法合成及荧光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8期

7 王慧娟;薛晨阳;袁艳玲;;金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8 王国军;姚瑰玮;马士禹;陈邦林;;不同还原剂对金纳米颗粒合成的影响[J];化学世界;2011年03期

9 王健;王冬梅;李原芳;;半胱氨酸化学键合金纳米颗粒用于氧化性小分子可视化测定的载体研究[J];科学通报;2011年15期

10 ;金纳米颗粒在重金属离子可视化检测中取得新进展[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薇;席时权;王海水;;金纳米颗粒的组装和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张超;张丫丫;肖宜明;董振超;徐文;;金纳米颗粒荧光光谱特性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张彩荣;曹淑妍;刘珍杰;马士禹;张云艳;陈邦林;;微纳氩、氮气泡对柠檬酸钠合成金纳米颗粒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4 乔金菊;刘丽峰;王旭;姜宏伟;郑鹉;贺淑丽;;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王乙潜;梁文双;;金纳米颗粒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史巍;鲁闻生;江龙;;尺寸可控的双溶性金纳米颗粒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珍杰;王国军;马士禹;张云艳;陈邦林;;不同还原剂对金纳米颗粒合成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田月;赵玉云;崔燕;蒋兴宇;;具有独特活性的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抗菌机制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冷飞;李英;甄淑君;李原芳;;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测定阿莫西林[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张彩荣;吴善超;曹淑妍;马士禹;张云艳;陈邦林;;微纳氢气泡制备金纳米颗粒[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李林旭;纳米科技领域的“黄金热”[N];中国黄金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冯卫东 郑晓春;有无肺癌一“闻”便知[N];科技日报;2009年

3 秀 田;带金病毒“间谍”刺探细胞情报[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元;多层壳包覆的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及液晶器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刘迪龙;金纳米颗粒有序结构的界面自组装及其电磁场耦合增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庄强;金纳米颗粒的静电自组装及其在界面可控成膜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易姿;基于金纳米颗粒和核酸的生物传感新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赵婧;基于金纳米颗粒构建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柴芳;基于金纳米颗粒生物探针的制备及其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西;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及其用于细胞标记和肿瘤治疗[D];复旦大学;2012年

8 郭俊宏;碳化硅及金纳米颗粒表面结构诱导的荧光特性及其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9 成婧;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在单粒子水平上的成像技术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魏琳;功能金纳米材料的合成、应用及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开发[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昕;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万晓燕;金纳米颗粒标记呼吸道合胞病毒入侵细胞的实时暗场光散射成像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3 闫彭;关于金纳米颗粒的复合基因载体的研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赵倩;基于金、银纳米簇构建化学/生物传感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萍;基于金纳米颗粒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小板衍生因子-BB和三磷酸腺苷[D];天津大学;2014年

6 孙浩帆;基于金纳米颗粒功能化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郝勇敢;二氧化钛基复合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性能调控[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8 张友琴;金纳米颗粒阵列后处理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9 辛艳;表面亲疏水性质渐变的球形金纳米颗粒调节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0 白志军;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法研究牛血清蛋白部分肽段和水相金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02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702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a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