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毡增强复合材料的低周拉伸疲劳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玻璃纤维毡增强复合材料 + 拉伸性能 ; 参考:《玻璃钢/复合材料》2016年05期
【摘要】:采用玻璃纤维毡和不饱和树脂使用手糊成型的方法制作复合材料,并进行拉伸测试和低周疲劳测试来研究无孔和开孔玻璃纤维毡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试样的拉伸强度都随着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低周疲劳测试中,无孔和开孔试样的拉伸性能在55%载荷水平的低周疲劳作用下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在70%以上载荷水平的低周疲劳作用下发生了显著下降。对试样的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无孔试样拉伸断裂后有分层现象,开孔试样的断裂区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平行区域和扇形区域。特征长度通过使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计算出来,和测量出来的平行区域长度很接近,并且随着施加疲劳载荷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材料对孔洞的抵抗性降低。最后,对低周疲劳前后的破坏试样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以比较两者的不同。
[Abstract]:Glass fiber felt and unsaturated resin were used to make composites by hand paste molding. Tensile tests and low cycle fatigu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glass fiber felt composites without pores and opening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iber volume content.In the low cycle fatigue test,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pore-free and open-hole specimens remained basically unchanged under the low cycle fatigue of 55% load level, b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low cycle fatigue action of more than 70% load level.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the specimen was studied. The fracture zone of the porous specime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parallel region and sector region, after tensile fracture.The characteristic length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MSC-Marc, which is very close to the measured parallel region length,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atigue load level, and the resistance of the material to the pore decreases.Finally, the fracture specimens before and after low cycle fatigue were observed by SEM to compare their differences.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东华大学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分类号】:TB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洪峰;王德志;曲春艳;毛勇;王海民;;核壳橡胶增韧环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性能的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4年06期
2 梅端;王钧;李君明;司洪效;;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拉-拉疲劳行为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3年02期
3 杨忠清;吴富强;廉伟;姚卫星;;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J];玻璃纤维;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德方;阳玉球;张志远;滨田泰以;李毓陵;;玻璃纤维毡增强复合材料的低周拉伸疲劳性能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6年05期
2 兰逢涛;陈新;王英男;杨长龙;;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舞动及扭转损伤特性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5年12期
3 刘羽飞;刘运红;周延周;;光学测量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表面离面位移场分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4 孔令美;郑威;齐燕燕;高泉喜;薛亚娟;王宝春;;溶剂对玻纤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5年01期
5 王艳飞;孙耀宁;孙文磊;海几哲;;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损伤行为及强度预测细观力学建模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4年06期
6 郝永胜;刘福春;史洪微;韩恩厚;;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1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凯;沈超;;高强玻璃纤维/3232A复合材料性能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2年03期
2 刘泉;任宗栋;默增禄;;复合材料在输电杆塔中的应用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2年01期
3 张阿樱;张东兴;李地红;杨蕤;肖海英;贾近;;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压板疲劳性能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0年06期
4 詹界东;杜修力;王作虎;;FRP筋长期力学性能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年06期
5 蔡宏洋;李刚;刘海洋;贾晓龙;李亚南;李鹏;隋刚;于运花;杨小平;;柔性胺T403对环氧树脂体系力学性能及交联密度的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年01期
6 成秀燕;陈淳;张佐光;李敏;;中温热熔预浸料用环氧树脂胶膜配方的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7年06期
7 代晓青;谭艳;刘钧;刘卓峰;曾竟成;;RFI工艺用环氧树脂基体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6年01期
8 苏祖君,曾金芳,王华强;中温固化环氧树脂基体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4年04期
9 齐红宇,温卫东;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的预测[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0年05期
10 刘竞超,雍国恩,李小兵,石荣恺;刚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立斌;荀勇;杜梅;;碳/玻混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J];纺织导报;2006年09期
2 徐有明;胡荣仙;熊汉国;;竹塑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加工现状[J];木材工业;2010年03期
3 赵鸿汉;;全球低碳经济呼唤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轻量化 碳纤和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功能型轻量化材料[J];玻璃钢;2011年04期
4 邓军;;产业用高性能树脂基多轴向经编增强复合材料需求及发展探讨[J];江苏纺织;2011年12期
5 郭建辉;;“管状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研究”项目通过天津市教委验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徐海燕;;经编多轴向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产业用纺织品;2012年10期
7 张赋;李旭东;;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弹性常数的有限元法预测[J];机械工程材料;2014年04期
8 林均品,张勇,陈国良;骨架增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J];材料工程;2000年06期
9 高金花;李炜;;三维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几何模型[J];纤维复合材料;2006年04期
10 戴青春;胡红;;纬编针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J];纺织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斌太;蒋诗才;张宝艳;邢丽英;陈祥宝;;Z向增强复合材料技术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2 张红梅;祁利民;肖永栋;;玻纤/聚丙烯混纤纱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A];第十四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良家;姚学锋;岑松;;不同胞元对单向增强复合材料等效弹性常数预测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张永成;;碳/玻璃纤维双增强复合材料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化学工艺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王鹏飞;王俊勃;袁建畅;赵川;孙永奇;;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A];第十三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张发;顾伯洪;孙宝忠;;平纹机织玄武岩增强复合材料面内动态压缩行为有限元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张凯;段慧玲;王建祥;;蜂窝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林鹏;王长利;李焰;刘文祥;王等旺;;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冲击Hugoniot参数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卢s,
本文编号:1735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735658.html